留学指南网

您好,欢迎访问留学指南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余光中美国留学时间_余光中赴美留学

2024-04-27 20:15分类: 留学时间 阅读:

感谢大家参与这个关于余光中美国留学时间的问题集合。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有一定了解的人,我将以客观和全面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文章目录列表:

1.冰心关于爱情的诗句
2.诗人为什么要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达“乡愁”
3.穆旦的生平资料
4.外国诗人故事
5.《闲暇处才是生活》:偷得浮生半日闲
6.穆旦作为一名诗人翻译家他具有哪些优异的品质

余光中美国留学时间_余光中赴美留学

冰心关于爱情的诗句

1. 冰心关于爱的句子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这是冰心的一句名言,也是她一生坚持的信念。“永远的爱心”融入她近八十年的文学创作,洋溢在她七百万字的作品的字里行间。

冰心的爱,是博大的,深沉的,犹如她热爱的大海。冰心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或许正是大海的广阔胸襟,孕育了她“海化”的性格和博大的爱心。

她爱玫瑰,“不但喜爱玫瑰的色、香、味”,“更喜爱它花枝上的尖硬的刺。”“有它自己的风骨”。她爱猫,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热爱生活。

冰心深爱着她的故乡。无论是烟台八年,还是定居北京,无论是留学美国,还是旅居日本,故乡的影子都追随着她。从她的作品中处处可以找寻,如《我的故乡》、《故乡的风采》等一篇篇文字,更是倾注了她对故乡的深深爱恋。冰心在漂洋过海,留学国外后,并没有像一些留洋学子一身洋装,一股洋味,她还是一个中国小老太太的样子。

爱故乡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冰心这样认为。正是从爱乡开始,她以爱的力量关爱着这个世界。“世界是和平的,人类是自由的,只有爱,只有互助,才能达到永久的安乐与和平”。因而,冰心到哪儿都有她的朋友,她的朋友不分年龄,不分国籍。

冰心的爱更多地倾注于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身上。从“五四”运动时期步入文坛,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伴随世纪的风云变幻,她一直坚持写作近八十载,笔耕不辍,硕果累累,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学遗产。期间,她为孩子们写作,长达七十多年,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冰心:《繁星》

冰心一生视孩子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她辛勤浇灌,培植祖国的花朵,她把自己的稿费,捐给了孩子,捐给了希望工程,可以说,冰心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许多人一提起冰心,便想起孩提时代受到她的教育、熏陶和艺术感染,便有一种纯洁一种温情。

在我提笔打算写冰心时,问一个朋友,听到“冰心”,你想起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再寄小读者〉、〈小桔灯〉,一个慈祥富有爱心的人。”我第一次见到冰心这个名字时,我就觉得她很美,看到照片,我更相信她是美的,后来读〈笑〉〈繁星〉〈小桔灯〉等文章,我丝毫不怀疑了。但认识冰心的人,一般都停留在〈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一篇篇温纯、纯洁的文字,清新无华,通俗易懂,写给小读者,一切为孩子。当年读冰心的文章,就仿佛听家中老人谈古说今,娓娓道来,甚为亲切。

如今,冰心已离我们而去,我们说到冰心时,似乎更多地陷入回忆中,冰心是孩提时代的一个“伙伴”,就像那盏“小桔灯”,保留了童年一段抹不去的回忆。

注:这是我的中文本科函授〈现当代文学史〉的作业,因为平时文艺作品看得不多,无法抉择写哪位作家,最后选择了冰心,于是看了很多冰心的小说、诗歌、儿童文学作品,感觉读冰心的作品真的感觉很舒服,她所描述的大多都是关于家庭的故事,我就是那种逃避社会,不愿看清社会的类型,因此,我感觉冰心的文章很适合我读。

2. 有关爱的冰心诗歌

你好!

一首:《纸船》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母亲,好久以来

就想为你写一首诗

但写了好多次

还是没有写好

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

不知道该怎样结尾

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

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

还是该选择逃避

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诗

哪怕写得不好

哪怕远在老家的你

永远也读不到……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著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著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谢谢!

望采纳!

3. 十句关于爱情的诗句 散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燕昭王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周邦彦西河 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姜夔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 ============================== 六月的离别 晴空万里 轻风煦暖 在这美丽的季节 我们即将离别 你可知道 我有多不舍 我有多无奈 三年前 你我相识 你是多么地无助与孤独 久久无法融入生活 现在的你 是多么活泼顽皮 天真烂漫 我是多么喜欢你 看着你的成长 满心喜悦 我们就将离别 当你离开 还会想起曾经有个我---- 一个曾经真心爱过你的人 我知道 你已经长大 应该可以放飞理想 走吧 孩子 希望你一路走好 ======================= --离别的诗 作者;Marcia 小雨沙沙, 落叶飘飘。

你像是风雨中的友谊之神。 我向你走去, 而你呢? 你却变的模糊, 模糊…… 直到消失。

不,那不是你,那只是你的影子! 你在哪? “我在海边的风雨中……” 我的脑海里响起了你声音, “我们在通往离别的路上”。 细雨沙沙, 柳叶飘飘。

只有我独自站在雨中, 那是什么感觉? 是忧伤、难过, 还是离别的伤感…… ========== 离愁别绪——现代离别诗四首 生死离别是人类共有的一种伤痛。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哀叹,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叮嘱,有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表述,更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哀思。

我们早就对这些古典诗词耳熟能详,说起别离的诗句总是先想起这些古典诗词。其实在我国现代文学的文学家们的笔下也不乏好的别离诗词。

余光中的《乡愁》就是这样一首经典之作: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

4. 冰心的诗要表达什么感情

繁星春水》简介 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

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

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

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

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

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5. 求冰心 关于亲情的诗和爱的诗 散文也行 不要太长 100字左右 先谢谢大

1、《纸 船》——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2、《母亲》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3、《荷叶母亲》

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扩展资料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冰心的散文体现着冰心自己所强调的独特风格。她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波澜之中,凭借着敏锐的眼力和细密的情思,把内在的深情和外物的触发溶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读者以崇高的美的享受。

在散文的创作过程中,特别注意感情的文字表达,往往将自身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理想,借助自然景物的点染表现出来。

她的散文不仅清词丽句随处可摘,而且全文都写得非常精粹。冰心善于采撷文学语言中的精华,将那些精练、生动、准确、新鲜的语言,编织到作品中,使冰心的散文具有诗一样美的语言。

而且兼及内在的节奏和韵律,像《往事(其二)》的第三篇和第十篇,从情绪的高低抑扬,到节奏的快慢,句式的长短,都很讲究。冰心的散文,不只是能看,而且能诵,读来音韵自然,让读者在吟味中,感受到音乐美。

百度百科--冰心

6. 冰心的诗句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

和悲哀归去。

《纸船——寄母亲》赏析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从写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是诗人于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中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如果说这一想像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7. 冰心诗~《相思》

躲开相思,

披上裘儿

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

小径里明月相窥,

枯枝———

在雪地上

又纵横的写遍了相思。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维新思想的家庭,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其诗集《繁星》、《春水》在现代诗坛中产生过极大影响。她的诗深受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往往在极小的短章中营造出典雅清丽的意境,或者寓含着哲理意蕴。此首《相思》就以含蓄的语言道出了相思的深切和借景抒怀、不说胜说的情韵。

诗的第一节直叙相思者的烦恼。相思最苦,害上相思的青年男女会因此寝食不安,相思如同一只不断噬咬人脑细胞的蚂蚁,心不欲想而难以不想,欲断其愁而又不能不愁。相思之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使尽浑身解数去驱散都徒劳无功。诗人正是为情所困又欲解困而不得不选择外逃的行为。“躲”是诗人的主观愿望,“走出”是受主观支配的身体行为。“灯明人静”说明诗人原是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当她“躲”出屋子时,屋子里就只剩下灯光,整个屋子都寂静了。

第二节首句承接“走出”而来,诗人此时来到了屋外的小径,却感觉到明月是如此与她亲近,她的心思连明月都来窥视,想知道她究竟害了什么病,夜深人静时还一个人在屋外的小径徘徊。最后三句“枯枝———/在雪地上/又纵横的写遍了相思”,则承接“躲开”而来:诗人本想“躲开相思”,但出得屋外,雪地里的枯枝纵横交错,又仿佛心头的相思之念,错综复杂,像无数解不开的相思网结写遍了雪地。“写遍”极言其相思之厚之深;“枯枝”本是无生命的东西,但一旦它承载起诗人满怀的相思情之后,便顿时被赋予了活泼泼生命的意义。枯枝之色或是**或是褐色与黑色,在皎洁的雪地里显得十分显目,两相映衬,象征相思情的枯枝就变得有重量起来,而且与诗人的生命感怀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枯枝因此而不再是枯,而成为了滋生爱情的生命之芽。

古典诗词中写相思的名句数不胜数,著名的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或借梧桐雨点点滴滴,点点都滴在诗人的相思心头间来写相思,但用“枯枝”来“写遍了相思”却只在现代诗歌中才见到,这恐怕又与冰心接受西方诗歌和印度诗人泰戈尔诗歌的影响分不开。

冰心的诗往往以写母爱、童心而著称,但此诗直接写男女的相思之情,也体现出纯真纯美的心地。她所创造的“繁星体”小诗正如她的笔名“冰心”一样,晶莹剔透闪亮在玉壶之中。她的诗有时只有一两句话,却充满意韵,读之有绕梁三日之感,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种博大的胸怀和对人类的深情关爱让人读后得到深刻的警醒并难以忘怀。

8. 冰心的诗歌语言清新淡雅,感情城

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通畅而又情韵悠长,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 哲理性强是《繁星》和《春水》的一大艺术特点。

《繁星》和《春水》中,有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起的,因而仍然具备着诗的情绪,有着诗的美感。

其次,纤柔是冰心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柔。

以她“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的抒情风格,感情深沉浓烈地歌吟着纯真的爱,描绘着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 最后,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

《繁星》和《春水》中词句的运用,仿佛是信手拈来,处处透露着轻柔雅丽的风格。 《繁星》 和《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在《繁星》和《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重改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

在冰心看来,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 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在艺术上,《繁星》和《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霎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书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特别是在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又被茅盾称为“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通畅而又情韵悠长,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

哲理性强是《繁星》和《春水》的一大艺术特点。《繁星》和《春水》中,有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

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起的,因而仍然具备着诗的情绪,有着诗的美感。 其次,纤柔是冰心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色。

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柔。以她“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的抒情风格,感情深沉浓烈地歌吟着纯真的爱,描绘着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

最后,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繁星》和《春水》中词句的运用,仿佛是信手拈来,处处透露着轻柔雅丽的风格。

《繁星》 和《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在《繁星》和《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重改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在冰心看来,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

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在艺术上,《繁星》和《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霎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书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特别是在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又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诗人为什么要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达“乡愁”

因为乡愁是非常抽象的,这些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形象可以更好的展现不同时期的乡愁是什么样子,这对于理解一个特定时期的乡愁更有帮助。

邮票、船票、墓葬、海峡等四件不相关的物品,在乡愁的维护下,有一种特定的情感,反复吟诵,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小时候,作者上寄宿学校,与母亲通信。结婚后,我去了美国留学,然后坐船回到台湾,用船票表达我的思乡之情。

后来,我的母亲去世了,我没有失去母亲的爱,所以我用坟墓来表达乡愁,由于政治原因,海峡将大陆和台湾分隔了一段时间,海峡被用来表达更大的思乡之情。

扩展资料:

《乡愁》赏析:

读完这首诗,读者会看到四幅生动而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部分:童年学习,母子分开,寄信安慰;第二部分:

当你成年后,你告别你的新婚妻子,离开你的家乡,远离你的家人。第三节:分离,母子不得相见;同胞们很少聚在一起,国家也不可能统一。

“纵向的历史感,横向的位置感。一种在十字路口交叉的现实感。”集纯美与富美于一体,对象形象集中鲜明,如邮票、票券等庄重、无枝、意境深邃、内容丰富而含蓄,读者能深刻地感受到作者丰富而强烈的情感。

诗人的思乡之情并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塑造了生活艺术的四个意象,并以其悠长的内涵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首诗来来回回,有歌唱和叹息的旋律。在同一个地方,有重复,那就是,我在这一端……,有重复的词:小窄短浅;有变化的量词:梅,张,方,万。

作者运用这些艺术手段来增强诗歌的韵味,这是一首柔情凄婉的“回忆之歌”,是一首海外学生的情歌。言出必行,意义无穷,味道真让人难以琢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乡愁

穆旦的生平资料

穆旦的生平资料:

穆旦1918年在天津出生,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

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扩展资料:

穆旦早在四十年代就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他的诗在上海诗人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四十年代初期,闻一多遍选《现代诗钞》时,选入了他诗作十一首,数量之多仅次于徐志摩一首。

1948年初,方宇晨的英译《中国现代诗选》在伦敦出版,其中就选译了穆旦诗九首。1952年,穆旦的两首英文诗被美国诗人赫伯特·克里克莫尔编选入《世界名诗库》同时入选的其他中国诗人只有何其芳。

穆旦诗作的艺术风格、诗学传统、思想倾向和文学史意义,在四十年代就被一些诗人和评论家较为深入地讨论着,并被介绍到英语文学界。

五十年代初以来,穆旦频受政治运动的打击,身心遭到极大的摧残,被迫从诗坛上销声匿迹,转而潜心于外国诗歌的翻译,直到骤然去世。

百度百科—穆旦

外国诗人故事

1.奴隶与诗人

一天,古罗马将军西比奥(公元前237—前183年)去拜访他的一个朋友、诗人昆塔斯·恩纽斯。敲开门后,诗人的奴隶仆人告诉他主人不在家。可恰在这时,西比奥一眼瞥见了诗人正闪进后面的一间小屋里。他没有诘问那位奴隶,只是一言不发地走开了。

没隔多久,诗人恩纽斯也来拜访西比奥。当朋友到门前时,西比奥站在屋里大声说:“西比奥不在家。”

“你别指望我会相信这话——我已听出了你的声音。”诗人在外面抢白说。

“好你个混蛋,”西比奥回击说,“我连你的奴隶的话都相信,你却不相信我。”

2.《诗人和表》

从前,德国有位年轻的诗人,他很有才华,写了许多抒情的诗篇,可是人们都不喜欢。

诗人苦恼极了,就去向父亲的朋友――一位老钟表匠请教,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老钟表匠听了诗人的诉说,一句话也没讲,就将他领到一间小屋门前,把门推开。诗人向屋里一张望,惊喜得叫嚷起来,原来这里面珍藏着老钟表匠制作并收藏的许多稀世珍品――各式各样的名贵钟表,有的外形像飞禽走兽,有的能发出鸡啼鸟叫,有的能够奏出美妙的音乐来……这些,都是年轻的诗人从来没看见过的啊!

老人从柜子里面拿出一只精致的小盒子,把它打开,取出了一只式样特别精美的金壳怀表,它还能清楚地显示出来星象的运行,大海的潮汛,还能准确地标明月份与日期……这简直是一只“魔表”。啊!世上到哪儿去找呀?

诗人把这表放在手上,翻来覆去地看,很想买下,问这表值多少钱?

老钟表匠把这些全看在眼里了,他微微一笑,只要求用这“魔表”换下诗人手上那块普通的表就行了。

诗人见状,真是喜出望外,就拿着“魔表”四处夸耀,像宝贝一般珍爱着,无时无刻不带着它。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诗人渐渐对这表不满意了,他向老钟表匠要求换回他的表。

老钟表匠问他是什么原因?

诗人说:“你老人家手艺高超,造成这样奇异的怀表,可是,它不能指示时间。要知道表本来就是指示时间的,带着它连时间也不知道,要它还有什么用处呢?”

老钟表匠听到这里,微微一笑,把怀表往桌上一放,将诗人的表还给他了,又拿起诗人的诗集说道:“孩子,让我们各自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身行业吧!你应该记住:所干事业应该给人们带来好处才行啊!”

诗人听了,这时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这番话的深刻含义。从此,他不辞辛劳,深入人民中间,终于写出了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

3.《于道泉和泰戈尔的故事》

于道泉是新中国藏学奠基人。

1924年4月12日至5月30日,印度诗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来华访问,前后时间长达50天。他以64岁高龄,到我国上海、杭州、南京、济南、北京、太原、汉口许多城市访问、考察,足迹遍及半个中国。 在济南,为了接待泰戈尔,济南的教育界让英语水平高的年轻人于道泉担任泰戈尔的陪同、翻译。在济南市的佛经流通处,于道泉先生用英语十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以及对中国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言简意赅的一席话使泰戈尔十分感动,他对这个说英语的年青人颇加赞赏,便说:“先生,你是我们来中国见到的第一位对印度文化和语言有如此浓厚兴趣的人!” 于道泉先生也十分钦佩泰戈尔的为人和成就,尤其是泰戈尔的一部部带有浓厚神秘主义的色彩又充满了对人类的爱、对和平的赞颂和向往的作品。陪同、游览、对话,一天下来,泰戈尔的学识、风度、水平已经使于道泉十分倾倒、折服。于是,当泰戈尔向于道泉建议:“你跟我到印度去进国际大学,去学习梵文、学习佛教……”时,于道泉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而当时,于道泉已考取了山东省的官费留美,正是举家欢庆、邻里称贺的时候。 当他向家里宣布要到印度去学梵文和佛教,放弃去美国留学的机会,惹得于道泉的父亲于明信先生勃然震怒,声言要把他撵出家门,并且断绝经济上任何资助。然而,于道泉先生倔犟的脾气和性格谁也改变不了。他依然决然地随着泰戈尔来到了北京。

4.埃米莉·迪金森1830-1886,美国诗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阿莫斯特(Amherst)。据称,她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她珠辉玉丽般的独特诗句,凝聚着深厚的情感和创造性的智慧。她以此独立于 19 世纪美国文学的主流之外。

迪金森几乎一生都是在她的出生地生活。她父亲是热心公众事务的著名律师。他的三个孩子,埃米莉、儿子奥斯汀(Austin)、和另一个女儿拉维尼娅(Lavinia),这样就有机会见到很多来访的著名人士。埃米莉-迪金森前后花了六年就读于阿莫斯特学院,和一年时间读圣尤奇山(Mount Holyoky)神学院,过着平常人的生活,充满友谊,聚会,教堂和家务。

在她不到 30岁的时候, 她开始退出乡村活动,渐渐开始直到完全停止外出。她与好多朋友通信的同时,却慢慢再也不见面。她经常逃避来访者,直到最终她在她父亲的房子里过着隐士般的生活。作为一个成熟女人,她的情感既强烈又敏感,与他人的接触让她感到精疲力尽。

迪金森在退出俗世以前就开始写诗。在1858年至1862年期间,她的创作达到高峰。虽然评论家托马斯-温特沃斯-希金森(Thomas Wentworth Higginson)从未真正认识到迪金森的天才,还是给了她好多的鼓励,另外还有海伦-亨特-杰克逊(Helen Hunt Jackson)始终认为迪金森是个伟大的诗人,也给予她很多的鼓励,但是迪金森生平只发表了七首诗歌。她的生存方式,虽然有限,却让她非常满意,也必不可少。1886年她死之后,她妹妹拉维尼娅-迪金森在她的写字台里发现了一千多首诗歌。在一段过长时间里,由于埃米莉-迪金森在爱情的失败后放弃了世界,被当作是浪漫式的人物,而不是严肃的艺术家。这个传奇式的人物,被以推测为依据,而受到扭曲和捏造,以致至今仍然让为她的传记作家烦忧。

《闲暇处才是生活》:偷得浮生半日闲

用了闲暇的时间读了梁实秋的《闲暇处才是生活》这本书,是一部散文集。

有句诗叫”偷得浮生半日闲“,不过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何其悲催,早晚上下班要挤地铁、公交,上班伺候领导,下班照顾家人,有时还要加班,问题是加班还没钱,忙得要死要活、没完没了的。谁都想学学这个忙里偷闲的功夫。但是闲来无事也很无聊,于是乎,就出现了一种,忙很苦逼,闲很悲催的状态。

看完本书,不得不佩服梁实秋这种”有闲阶级“,他说:

梁实秋的话简单来说便是“闲暇处才是生活”。他的文字一贯恬淡,幽默雅致,娓娓道来,雅熟共赏。读者可以以一种安然的情绪读它,他从不歇斯里地的呐喊,也不刻意教导什么,反对什么,只是跟你说说一些小事儿,平时简单的所见所闻,猪、鸟,树,房子,风筝……这些简单的事物,却是总能够在不经意间就说出一番让你叹服的话来,让人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读书、看戏,喝茶、饮酒,下棋,了生死,谈人生,谈时间,论幽默……一篇篇的小文看下来,每每被其中的一两段语言所折服,形散而神不散(噗噗噗,这句好熟悉),对梁翁的平实和睿智惊叹不已。

我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刚好是我来杭州之后的几天,看完《送行》,可谓是与我前几天的心情几乎一样,这里是部分摘录:

梁对送别的分析可谓是偏僻入里,尤其是括号里面那句。最后的那句,更是为众人引用。

此书附录一《槐园梦忆》,主要内容是和妻子从彼此认识到最终妻子因意外逝去,对亡妻的思念。

说起梁实秋和程季淑的相识,还要缘于梁家父母的介绍。那是1921年秋的某一天,他路过父亲书房时,发现父亲书桌上有一张红纸条。他感到很好奇,便走过去仔细看,发现上面写着:“程季淑,安徽绩溪人,年20岁,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月十七日寅时生。”

梁实秋顿时明白了:这位年龄比自己还大两岁的“程季淑”,一定是父母为自己选的未婚妻。他对此很是心动好奇。

事后想想,这事儿不对,终身大事还需自作主张。这时候是”五四运动“后两年,新的思想打动了所有的青年。所以,他想写了封信给程季舒问可否做个朋友。第一次见面,俩人彼此印象都不错,结束又提出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地点。此后,他们二人便经常约会,无论是中央公园、太庙,还是北海等地,都留下了他们花前月下的身影。渐渐地,两个年轻人由相识、相知到相恋,最后顺利订下了终身。

后来梁要去美国留学,开始一段新的旅程。相约三年之后结婚。求学期间,始终没忘三年之约,1926年梁实秋回国,很快他便与程季淑举行了婚礼。

后来因为战乱,在北平,南京,上海,四川,青岛,到处奔波,后来因为国共的关系以及自己的选择,去了台湾,最终决定去美国西雅图生活,可是很快不幸突然降临,一场意外夺走了妻子的生命。

梁实秋很大一部分的著作都是在这段时间完成。尤其是下面要提到的翻译莎翁全集。梁实秋后来回忆说:“我翻译莎氏,没有什么报酬可言,穷年累月,兀兀不休,其间也很少得到鼓励,漫漫长途中陪伴我、体贴我的只有季淑一人。”晚年的梁实秋曾有感而发:“一个人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很大部分是因为家有贤妻;一个人一生中不闯大祸,也很大部分是因为家有贤妻。”

至于后来他回到台湾之后,与比他小三十岁的昔日上海歌星韩菁清相遇,爱情之花二度绽放,本书中未提,本文中也不是重点,略提。

当年,由胡适提议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计划由梁实秋、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和叶公超5人分工合作,最后由于其余四人的各种原因,仅剩梁实秋一人利用闲暇时间独自承担翻译的全部工作。

梁实秋遂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传人”,1967年8月,台湾“中国文学协会”“中国语文学会”等团体联合举行“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出版庆祝会”,与会者近300人,无不称赞梁实秋的成就。

他在“庆功会”上发表演讲时说道:“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大家洗耳恭听,他停了一下,又说:“第一,他必须没有学问。如有学问,他就去做研究、考证的工作了。第二,他必须不是天才。如是天才,他就去做写小说、诗和戏剧等创意工作了。第三,他必须能活得相当久,否则就无法译完。很侥幸,这三个条件我都具备,所以我才完成了这部巨著的翻译工作。”一席幽默,赢得笑声、掌声一片。

幽默的最高境界是自嘲,既要有谦逊的品格,又要有充分的自信。梁翁此书摘录的也有关于幽默的论述:

看来还是要多读多见多学习,才能达到如此境界,毕竟现在too young too simple。不过最令我感到佩服的是他那几十年如一日的毅力。余光中《梁翁传莎翁》说:

这是对梁翁翻译莎翁作品历程最好的总结。

梁翁有篇散文《时间即生命》,论述时间的重要性,并指导我们如何利用闲暇时间。

我自己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

想想自己,在学校的时候有那么多时间,又没有生活的负担,时间完全是自己的,结果自己却是浑浑噩噩中度过。白白浪费了大学四年青春好时光。

还好及时悔过,现在开始也不晚,在早上起床之后和每天下班之后,都会读一会儿书,哪怕只是一个番茄钟,读完之后会写一些读书笔记,学习了什么技能也写成文章或者以博客的形式把心得分享出来,并把它当成所谓的乐趣所在。

梁实秋:《闲暇处才是生活》

光明日报:翻译里的人生

李子迟:梁实秋纯美爱情之花两度绽放

穆旦作为一名诗人翻译家他具有哪些优异的品质

1.穆旦的救亡意识非常浓烈,“有一次,社会上抵制日货,穆旦就不让母亲买海带、海蜇皮吃,因为当时这类海鲜大多是从日本进口的。要是买来,他不仅一口也不吃,到头来还把它倒掉。因此连大家庭中的伯父们也议论穆旦是赤色分子,让他三分。”

2.“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从青年时代起,鲁迅的这句话成了穆旦最喜欢的名言。

3.“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总要留下足迹”,据说这是穆旦自己经常对人对己说的话。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 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亦是九叶诗派成员之一。国外诗歌翻译工作,译本在国内翻译文中有较大影响。

游子苦 谁人诉 读余光中先生 《蟋蟀吟》

游子苦 ? 谁人诉 ? 读余光中先生 《蟋蟀吟》

? 作者 ? 贾寒蕻

相比较于当年的大部分人来说,余光中先生的遭遇并不是最悲惨的,因为他面对的只有 去乡之苦 ,而没有 离别之思 。对于知识的渴望,使得余先生的早年不停在行走,饱尝寂寞之苦。 生于南京,逃难四川 , 远走台湾,留学香港,深造美国。 乡愁不是余先生的全部,然而寂寞却是余先生生活的 主旋律 。无论是我们,还是海峡对岸的同胞,我们都很幸运的拥有了余先生。 台湾需要余先生的笔来宣泄去国离乡的痛苦,我们却需要了解他们对故土的怀念。

蟋蟀是古代传统的意象,因为蟋蟀常常在秋天活动,古代文人通过蟋蟀表达秋天的悲凉, 所以余先生用蟋蟀这样一个意象奠定了全诗悲伤的基调。 而我们又知道,在秋天,有很多的节日是需要和家里人一起在故乡庆祝的。面对周围陌生的环境,当余先生看到一只蟋蟀的时候,是不是想起来年幼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起捉蟋蟀的场景。故乡难回, 自己身边的朋友亲戚也凋零了一大半 。当面对一只孤零零的蟋蟀的时候,先生不由的生出了同情之心,有一种和这个 小东西形影相吊的感觉。 你一个人,我身边的人没有办法聚齐,那你就当我的一个客人,让我们 中秋的席面显得不那么凄惨 ,同时我们也可以 共同对抗秋天的萧索。

孤独和远行是余先生的伤口,同时也给他的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2018年1月20日于我家的三省书斋

d'?Q

好了,关于“余光中美国留学时间”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余光中美国留学时间”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留学指南网,本方将及时处理。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留学指南网www.liuxue678.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佘颖欣留学时间_佘颖欣学历

下一篇:佛罗伦萨留学时间_佛罗伦萨留学费用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留学指南网
返回顶部
QQ在线咨询
拨打电话
19071507959
添加微信号
1907150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