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指南网

您好,欢迎访问留学指南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gmat 考试年龄,GMAT的报名条件是什么?

2023-11-02 17:40分类: GMAT考试 阅读:

1、GMAT的报名条件是什么?

GMAT报名考试要求如下:

北京、上海、广州每周一至周五均会举办考试,其他城市的考点每月3 日以后的特定工作日将举行考试;最佳考试时间是每年6月份前完成GMAT考试,以方便申请学校。

1、每个考生每个月可以参加一次考试,连续12个月内最多只可以参加5次,两次考试预约间隔必须超过31天。

2、可提前6个月注册参考,如果注册后也可进行改期。如果考试预约时间前7 天或更早时间申请改期的将收取50美元的考试改期费。考试预约时间前7天之内申请改期的将收取250美元的考试改期费。

3、考试预约时间前7天申请取消会有80美金的返款,否则无返款.如考生考试缺席考试不退还费用,因考试中央忽然关闭导致考试无法进行的除外。

4、必须至少提前一天注册考试。考场不提供注册服务。

5、成绩寄送:从支付费用到申请成功至少约需4个工作日的时间。

6、成绩复议:考生只能在考试日后的6个月内申请该次GMAT考试的成绩复议,复议结果约在申请成功约30日后由VUE发送电子邮件通知考生。

7、考生在填写姓名及出生日期有误时,请务必在早于考试预约时间48小时以前与GMAT考试全国呼叫中心联系,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证明以申请修改。距离考试预约时间48小时以内,相关修改将无法操作。

8、如果考生需要变更联系地址或其他个人信息, 请务必至少于考试预约前48小时与呼叫中 联系申请修改。48小时之内信息修改窗口将自动关闭。

9、查看帐户情况:网上支付成功约1个工作日后,考生可重新登录etest网站查看帐户情况,以确保注册成功。

10、获得考试成绩800分的考生5年内将不能参加GMAT考试。

:

美国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委员会(G M A C )发布的三份考生流动趋势报告显示,研究生管理教育越来越全球化,越来越多样化,申请者分布的范围更广泛。

GMAC统计分析主管AlexChisholm表示:“这表明,随着全球各地高质量学校的涌现,以及可选研究生课程类型的增多,今天的考生拥有的学习机会越来越多。”

据GMAC全球地区趋势报告显示,2012考试年度(至2012年6月30日结束),全球共有286529人次参加了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考试,创下纪录。中国共有58196人次参加GMAT考试,仅次于美国排在第二位,占全球考生人数的20%。

2012考试年度,女性考生比例为43%,连续三年创新高。25岁以下考生的比例为47%,高于2008年的38%。

考试当日,有3小时30分钟的时间去完成GMAT考试的四个组成部分:分析性写作、综合推理、定量推理和文本逻辑推理。

GMAT成绩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您回答的试题数量、回答是否正确、试题难度,以及每个试题的其他统计特性。

:百度百科---GMAT

gmat 考试年龄,GMAT的报名条件是什么?

2、GMAT全球数据报告 看看有多少人在跟你竞争

以下数据来源均来自于GMAC官网,点击可查看清晰大图。

2012-2016全球GMAT考试数据▲

以上是全球GMAT考试数据,包含了2012年-2016年全球以及各大洲报考人数,男女占比,平均年龄,平均成绩。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就全球数据而言,GMAT在五年内整体报考人数是呈一个下降再上升的曲线趋势,报考人数里面,男生多于女生,平均年龄主要集中在25岁左右,平均成绩在550左右。

全球平均550的成绩,在对比中国考生动辄700的成绩,足以看出中国考生们强大的战斗力了,“考试中的战斗机”外号不是白来的。不过再对比顶尖商学院的申请要求,额,GMAT可真是残酷。

2012-2016全球GMAT报考人数▲

2012-2016全球GMAT平均分▲

在2012-2016全球GMAT考试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GMAT考试的历年来的报考人数整体是呈上升趋势,但是每年成绩的递送量是呈现递减趋势,取消成绩占比由2014年的1.6%飙升至2016年的27.2%

在低于650分的考生中,寄送成绩的学生数呈下降趋势,取消成绩的学生占比由2014年的1.9%飙升至2016年的32.9%,在高于650分成绩的考生中,取消成绩的学生数量也是呈上升趋势。

2014年-2016年全球GMAT成绩取消占比▲

GMAT全球各大洲GMAT考试数据▲

美国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全球各国GMAT考试数据,在统计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美帝一直稳居全球GMAT参考人数最多的国家,位居第一。

美国GMAT考试数据▲

中国

我大天朝稳居考生人次第二大国,仅次于美国,并且人数一直在上升,由2012年的58196人增加到了2016年70744人,大有赶超美帝跃居第一的势头。但是平均成绩却一直呈下降趋势!数据由2012年的588分下降到了2016年的581分。尽管2比全球平均成绩的550多分高了20多分,同时,这也是近五年来首次被韩国考生烤约,后者2016年平均分为584分!

与全球数据不同的是,在我国,参加GMAT考试的女性人数远多于男性!甚至在2016年女性考生首次达到了男性考生的2倍!就平均年龄而言,中国考生的23.1岁远低于世界平均考生年龄。

中国GMAT考试数据▲

2012-2016中国GMAT考试平均分▲

热门留学国家GMAT考试数据

美国▲

澳洲▲

加拿大▲

中国▲

法国▲

德国▲

中国香港▲

日本▲

新西兰▲

新加坡▲

英国▲

看完了GMAT考试数据方面的信息,下面我们再看看看GMAT考试本身的一个内容数据。数据均来源于GMAC官网。

备考时间

从下方图表我们可以看到,在GMAT考试中:

来源:GMAC

在2011年的GMAT数据中,

GMAT分数小于400的同学,平均备考时间为64h

GMAT分数在400-490之间的同学,平均备考时间为61h

GMAT分数在500-590之间的同学,平均备考时间为69h

GMAT分数在600-690之间的同学,平均备考时间为84h

GMAT分数大于等于700的同学,平均备考时间为96h

对比2014年的4271份GMAT考生数据来看

来源:GMAC

GMAT分数小于400的同学,备考时间为75h

GMAT分数在400-490之间的同学,平均备考时间为87h

GMAT分数在500-590之间的同学,平均备考时间为98h

GMAT分数在600-690之间的同学,平均备考时间为107h

GMAT分数大于等于700的同学,平均备考时间为121h

我们可以看到,从2011年-2014年,同等分数的情况下,平均备考时间是有所增加的,这可能是因为GMAT考试题目难度在增加的缘故,当然啦,以上备考时间均为“有效备考”时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可不算!

很多宝宝可能又要表示,自己的备考时长远超过121个小时,为什么还是出不了分数,这就涉及到备考方法跟技巧策略的问题了!

最后贴一个2016-2017全球各商科专业毕业生里面男女性的占比!

以上就是小7给大家带来的GMAT考试数据的全部内容,当然,要想收获一个好的GMAT成绩拿到梦校offer,首先你得具备一个GMAT必备神器!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gmat 考试年龄,GMAT的报名条件是什么?

3、GMAT考试失败的六大原因,你中招了没有

没有中招。六大原因的误区和解决办法:

一、对GMAT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GMAT580-710,在开始备考GMAT之前,我已经有了一个雅思7.5的成绩(阅读8分),所以一开始备考GMAT的时候,

我也仅仅是把它当成了一门英语考试,想着自己语言底子不错,第一次考试之前,我连OG都没做完,最后580分出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当时身边的同学GMAT都是700+,我看着分数果断的取消了。

(1)误区:

在GMAT备考之初,我们一定要对GMAT有一个清楚的认知,GMAT不同于托福雅思,重点不在于英语水平,而是逻辑分析能力跟商科思维。曾经有同学跟我说GMAT足以称得上是一个非常聪明且值得尊敬的对手,因此一定要认真的对待。了解他,才能够突破他~

(2)解决办法:

OG(officeguide)书上每个部分前面都有对该项的详细解释以及对应的一些做题方法,大家在备考之初,一定要认真阅读,当然,雷哥GMAT

APP上也有基础科普以及各单项知识点的盘点,可以前往了解掌握。

二、练习不够何以拿高分

GMAT考过3次,前2次分数都特别低,说到底还是怪自己复习不够吧,那段时间找了一个实习,压力很大。每天中间也挣扎过想要放弃,最后还是在雷哥GMAT的备考交流群里收到了很多“战友们”的鼓励,才提起的勇气好好的去规划自己的时间,认真备考,终于出分。

(1)误区:

根据GMAC数据调查,中国GMAT考生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3-26岁这个区间,其中大三、大四、毕业及在职的学生占比超过80%,很多考生在备考的时候可能需要同时兼顾学业/工作,托福/雅思&GMAT~所以会出现练习不够充足的情况,我们说GMAT不推荐题海战术,但是必要的练习是一定的。在掌握正确方法技巧后,也是需要定量的练习才能有所突破提升!

(2)解决办法:

建议大家在开始准备GMAT考试的时候,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详细的GMAT备考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当然,不是因为时间紧,而是因为偷懒而练习不够的同学,建议自己先抽自己一顿再说咯~

三、练习太多也是醉

说到GMAT备考,我真的是走了贼多的弯路,现在想起来真的是暴风哭泣o(___)o,因为天生属于脑袋不怎么灵光的那类,再加上身边要出国的朋友在考鸡麦的时候都被虐的像狗一样,所以我一开始复习就开启了陀螺式战斗模式,一战的时候就把能做的题做完了,并且全都刷了2遍!!!二战再备考真是贼拉尴尬了!!!!GMAT的题目有限,大家一定要悠着来,不要像我一样!!

(1)误区:

前面说了练习不够,这条我们说GMAT备考的一大忌,也是很多同学常犯的一种错——题海战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GMAT考试并不是一个长期积累大量刷题就能够拿下的考试,并且,官方题目资料真的很有限好吗?想要复习但是都答案都记住了每题可做的痛苦谁懂?

(2)解决方法:

GMAT备考里有一句至理名言“总结胜于做新题”,做题不是关键,从题目里面get到出题方的意图,以及掌握到知识点才是关键。因此,放慢做题速度,

提高做题效率,才是正确的杀G方法。

(3)关于总结的小Tips

最老实:手抄笔记

中等程度:有道笔记等软件在线归类总结

最高级:雷哥网做题,自带做题笔记功能,实现题目与笔记同屏,省时省力,方便后期的二次复习。

四、资料用错是大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真的是至理名言。我觉得最大的建议就是千万千万要用对资料。我平时酷爱逛各种贴吧论坛,在GMAT备考的时候也真的是看遍了各类大神的高分分享,然后收集了特别多资料,后期就是导致自己的思路完全脱了轨,考试自然成绩可想而知~

(1)误区:

大神经验看不看?要!但是如何看,可能有些同学用错了方法。现在市面上的GMAT备考资料很多,很多同学可能在会用错资料,或者在看了大神推荐后盲目的去使用资料而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选择。

(2)解决办法:

在关于资料的选取上,建议是以官方题目为主,其他资料为辅,毕竟是GMAC甲方出题,而你看了乙方的资料,那肯定是本末倒置了。

(3)推荐资料:OG、PREP(07/08/12、官方模考软件)

把这3部分资料吃透,已经足够你应付考试,OG虽简单,但是它完整的包括了GMAT考试会考察到的知识点,因此千万不能轻视!关于市面上常见/大神推荐的其他资料用吗?可以适当看,做辅助作用。

五、紧张星人怕是没救了

说到GMAT备考经验,真的,老铁们,一定要放松好自己的心态啊,我第一次考试的时候,全程发抖,手心出汗,前10道题,我花了特别多特别多的时间,因为太紧张,脑袋都不转了啊啊啊,等考完真的是感觉整个人被掏空,关键成绩还特别见不了人,走出考场人都是飘的~

(1)误区:

自我情绪的管理与调节也是GMAT考试考察考生的一个部分,不管是CAT模式升降库,还是说本身长达3小时46分钟的考试时长,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头脑高度清醒很重要。之前在知乎看到过一个考生讲述自己因为太紧张,开考后没几分钟就被监考官扶出了考场的经历,似乎有点好笑,但是又很心疼!

很多GMAT考生其实在备考的时候都是非常辛苦的,在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后,如果仅仅是因为情绪问题而将努力付之一炬,那真的是太不值得了。还有一种同学,如果考前换了库,心态就崩了,弃考,转考的太多太多,这点涉及到鸡精问题,我们下个部分讲!

(2)解决办法:

缓解紧张的办法:

A.必要的模考训练,考前应该严格按照考试流程进行模考训练,习惯考试节奏,适应考试氛围。

B.自我暗示法/转移注意力法。

C.充分的备考,很多同学的紧张情绪其实是源于不自信,源于准备不充分,因为充分的备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考试紧张情绪。

六、机经是把双刃剑

考过GMAT后,我才终于意识到,以前的什么期末考,托福都是渣渣,GMAT真的是超乎你我想象!我在考前3天左右开始疯狂的看鸡精,

然后胸有成竹的上了考场,考试还真的让我遇到了,阅读中了3篇,越做越顺手,想着这次终于可以分手了心里真是美滋滋,但是考完屏幕上大写的590真是打的我的脸生疼!WTF??

(1)误区:

鸡精是我们伟大的天朝考生才享有的,算是一种考试捷径,但是很多考生因为鸡精的存在就开始不认真复习,妄图把分数都押在鸡精上,亦或者是考前开始背鸡精。用了错误的方法!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鸡精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与其依赖一个概率性事件,不如把时间放在提升实力上!

(2)解决办法:

鸡精的正确使用方法:不要背答案,不要背答案,不要背答案!

重要的事情说3遍,GMAT鸡精里最重要的当属数学与阅读,但是因为放狗人的记忆有限,因此很容易出现偏差,我们建议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该是,数学通过鸡精了解解题方法与思路步骤,阅读看文章分析逻辑框架,逻辑与语法慎用。当然,对于自己怎么都无法理解,学不会的题目,那么背一下答案,考试的时候撞一下运气也不是不行。

4、新西兰留学对GRE、雅思、托福、GMAT等有何要求?

同学你好,新西兰的大学队GRE或者GMAT是没有要求的,如果你能提供的话最好,可以提高你的竞争力。雅思一般要求是6.5分,个别的专业是7分,托福的话一般80分以上就可以了。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留学指南网,本方将及时处理。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留学指南网www.liuxue678.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gmat 考试年历,gmat什么时候可以考

下一篇:gmat 考试年龄限制,考GMAT有年龄限制吗?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留学指南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