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妥思加可乐,可乐和曼妥思化学原理是什么
1、可乐和曼妥思化学原理是什么
曼妥思加可乐,这个过程不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曼妥思的加入促使可乐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迅速释放,产生喷发甚至小型爆炸的效果,曼妥思促进可乐中二氧化碳迅速释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糖果本身的结构。可乐里面含有高压下融入的二氧化碳 ,开盖后,气压变低,二氧化碳会形成气泡释放出来,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果把曼妥思放大百倍,可以看到这些糖粗糙的表面存在很多的小孔,这些多孔的结构使得曼妥思变成一个很好的产气核,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以附着在糖表面产生,并且曼妥思的密度比水大,加进去立刻沉底,在底部迅速产生气体,利于将顶部液体顶出。
2、糖果中的表面活性剂。在曼妥思糖的生产过程中常使用到两种物质,一个是明胶,另一个是阿拉伯胶,均为天然的表面活性剂。明胶和阿拉伯胶都含有糖蛋白的成分,从而达到降低表面张力的效果,也就是说对新生成气泡的包围网被大幅削弱,从而建立有利于气泡生成的环境。

2、为什么可乐加曼妥思会爆炸
往可乐里加入曼妥思,就相当于加入了大量的起泡点,这种糖看起来表面光滑,但在显微镜下却像是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密集地布满了突起和小坑,大量的气泡会在曼妥思的表面产生。
两粒普通薄荷味曼妥思糖:糖置入的瞬间,气泡立即涌现,而且逐渐增多,速度加快,约3s时,“喷泉”出现,高度约为20cm,持续约10s,此后,“喷泉”逐渐消失,瓶内液体最终只剩下约二分之一。但随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泡仍在不断产生,仔细观察发现主要来自曼妥斯糖的表面。
可乐能够喷出来,靠的就是其中的气体——二氧化碳,而这种气体溶于水遵循亨利定律(Henry\'s law),即在一定温度时,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与这种气体的压力成正比。在汽水的生产过程中,工厂会利用高压装置往水里添加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水中,并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灌入饮料瓶中时,一部分二氧化碳会从汽水中溢出,但因为瓶子是封口的,气体出不去,于是瓶内压力比较高,汽水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也能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但当瓶盖突然打开的时候,瓶内气压迅速变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低了。于是此时汽水中的碳酸就是过饱和的状态,而过饱和的碳酸会自发分解出二氧化碳。

3、曼妥思与可乐实验
1.写出探究问题 2.写出探究用具 3.写出探究过程 4.写出探究结论
4、曼妥思和可乐反应原理
曼妥思薄荷糖和可乐反应释放大量气体的原理是:
1、曼妥思糖果本身的结构。
可乐中之所以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因为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高压,在打开瓶盖的瞬间,压力减小,从而二氧化碳从可乐中释放。但是这个过程通常是缓慢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气泡大多数是从瓶壁产生,这是因为气体产生通常需要附着在某种表面或是某些颗粒上,这种现象称为成核现象。
如果把曼妥思放大百倍,可以看到这些糖粗糙的表面存在很多的小孔,这些多孔的结构使得曼妥思变成一个很好的产气“核”,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以附着在糖表面产生。并且曼妥思的密度比水大,加进去立刻沉底,在底部迅速产生气体利于将顶部液体顶出。
2、曼妥思糖果中的表面活性剂。在曼妥思糖的生产过程中常使用到两种物质,一个是明胶,另一个是阿拉伯胶,均为天然的表面活性剂。水分子间存在很强的氢键作用,产生的气泡必须顶开连结紧密的水分子,突破重围才能得以释放,从而建立有利于气泡生成的环境。
与曼妥思有关的实验现象:
1、可口可乐+曼妥思
迅速打开2升装可口可乐后,将约20粒曼妥思薄荷糖从瓶口迅速倒入,大约3秒钟后瓶内涌出大股可乐柱,3秒后可乐柱最高超过50厘米,再过5秒后基本消退。实验后,可口可乐只剩下半瓶。
2、百事可乐+曼妥思
过程:操作基本情况和实验1相同。
3、可口可乐+旺仔小馒头
过程:可乐开瓶后倒入一包旺仔小馒头。等候7秒钟后出现剧烈气泡,高度10厘米左右。持续10秒左右后消退,可乐剩余2/3。
来源:百度百科-曼妥思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留学规划
留学考试
留学指南
留学攻略
留学生活
留学信息
留学专业
留学签证
关于我们
网站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