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审判书,名词解释末曰审判书
1、名词解释末曰审判书
名词解释:末曰审判书

2、这本末日审判书为啥能奠定现代西方财产观?
当你听到《末日审判书》这个东西的时候,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宗教性的东西。但这本东西和宗教几乎毫无关系,而是西方世界里一千多年前的统计资料。正是这本普查资料,奠定了现代的司法和财产理念。这听起来很玄,其实说白了也不奇怪。我国自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起郡县制之后,几乎就没有再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了。从此,中国进入了不断重复和循环的帝制时代。中国的政治和文化成熟的比较早,比如《商君书》、儒学、厚黑学……这些到底是好是坏,我们不好说。但我们今天就谈谈末日审判书,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末日审判书的由来
在中世纪,由今天处在诺曼底地区的一个伯爵的私生子威廉率领军队,攻入了英格兰。这个入侵者尽管仅仅携带了不到一万人,却在挪威国王、英国国王,三股势力中最终夺取了人口已达百万的英国王位,他就是后来的威廉一世。由于当时支持威廉的势力,由诺曼底的贵族,有海盗,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人。他们作为入侵者,占领了英国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作恶。人为何冒着生命危险去打仗呢?不就是为了利益吗?如今入侵成功,他们干的第一件的大事就是烧杀抢掠,英国在一夜间变成了人间地狱。英国的女人无论大小,成了侵略者随意玩弄的战利品。英国的男人,无论老少,都变成了战胜者的奴隶。就连英国的教会,也被他们抢劫一空。战争的本质,其实就是抢夺。这和末日审判书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就是这次洗劫才被迫形成的这本文献。
·威廉一世和末日审判书
无论任何势力,他有多强大。如果仅仅靠武力和镇压来达到统治,那肯定会完蛋。当英国到处陷入混乱和屠杀之中时,作为入侵者最后被加冕的威廉一世,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在杀了几个特别过分的将领,还做了一些安抚性的工作之后,效果并不大。后来,他又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才最终稳定了政权。在此之前的英国,曾经被法国人、热尔曼人、北欧人等多次征服过,但威廉一世之后,英国再也没被征服过,反而越来越强大,最后变成了世界上地盘最大是“日不落帝国”。而这些改革中,末日审判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不但改变的英国的历史,也改变的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司法和财产归属史。所谓的末日审判书,其实就是一本官方的统计账本。是威廉一世的为了更好地统治英国的无意之举。正是这次统计,却影响后世千年,至今仍然还被使用着。
·可怕的末日审判书
末日审判书,是民间带有宗教性的口头名词,它的含义是像上帝的末日审判一样,直接定性。其实,这个统计报告的名字应该叫做《伟大是的名册》或《王室名册》。这是由威廉一世派出去,由大法官、大主教、大总管等高级人才组建的团队,搞得一次全国性的财产普查。这次普查,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一律平等。每家每户,从财产数量到财产状况,都要一一汇报。如有隐瞒实情者,或罚款、或流放、或砍头。皇室就是根据这个东西,从每家每户按他们的财产数量进行征税。
短期来看,这很恐怖。人都是自私的,谁不想少交点税呢?但长期来看,这对底层百利无一害。因为这样一来,土地从原来的实际拥有者,变成了法定拥有者。本来这是威廉一世打下的江山,整个英国都应该是他的。但这样明晰产权之后,英国就形成了一条口头语:风能进,雨能进,就是国王不能进。这就是我的土地,我就能做主,谁来也不好使,这就是后来整个西方的土地观念。
·末日审判书对世界的影响
当威廉整理好这本全国性的财产统计册之后,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他们的财产从此都有了法律依据。作为入侵者的威廉和他的部下,也必须要按末日审判书上的财产明细进行财产主权。这样一整,谁的就是谁的,谁也别想再依仗权势吞吃别人的土地。侵略者,也变成了公民。即使到了20世纪,英国人打官司还仰仗这本一千多年的国册。这不仅影响了整个欧洲私有财产的观念,也随着英国的扩张影响到了全世界。即使今天,英国仍然还有很多贵族和伯爵,他们的土地还是一千多年前威廉一世奠定下来的。
·末日审判书和威廉

3、《末日审判书》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末日审判书》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Kt0G20MB-Y_v49xNGlDOg
?pwd=0a28 提取码:0a28
简介:作为帝国妇女主任的梅小林穿越了,成为无尽之洋一个偏远的小领主,种田打猎,养花捕鱼,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不过在浪潮之下,末日审判来临,他能够独善其身吗?
4、《傲慢与偏见》中所提到的限定继承权是怎么一回事?
简单地说,就是限定了不应许家族中的女人继承大量的财产,只能继承很小的一部分。如果家族中有子嗣则可以传承给子嗣。如果没有就必须传给远房有子嗣的亲戚。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奥斯丁的名作。在这部小说里,作者通过19世纪中叶英国一个普通乡绅家庭5个女儿的婚事,展现了社会权贵阶层的“傲慢与偏见”。
莫名其妙的继承法
在小说的第七章中,作者提到了这个只有5个女儿、没有一个儿子家庭的最大烦恼:“班纳特先生的全部家当几乎都在一宗产业上,每年可以借此获得两千磅的收入。说起这宗产业,真是他女儿们的不幸。他因为没有儿子,产业得由一个远亲来继承。”
这笔地产就在这个家庭居住的浪博恩村,这个家庭依靠收取的每年两千镑地租维持着乡绅的体面生活。
在小说的第十三章里,班纳特先生将来的产业继承人柯林斯先生正式登场。他是班纳特先生的表侄,而他的父亲与班纳特先生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亲情,相反,他们的关系是非常糟糕、互不来往的。柯林斯先生打算要弥补这样的隔阂,使他继承这笔产业的时候能够更加的顺理成章。所以,他给班纳特先生写了一封信,说明自己已经得到了咖苔琳·德·包尔公爵夫人的提携,获得了教士的职位,暗含的意思就是自己已晋升到了上流社会,获取这块不动产是有资格的、并非是企图以这块产业去谋取上流社会。所以,希望能够亲自登门拜访,来解除上辈的芥蒂。他的具体方案是,由他在班纳特家的5位女儿中挑选一位作为自己的妻子,这样以女婿的身份来入主这份产业,就可以名正言顺了。
班纳特先生向妻女说明时强调:“我死了以后,这位表侄可以高兴什么时候把你们撵出这所屋子,就什么时候撵出去。”班纳特太太叫起屈来了:“听你提起这件事我就受不了。请你别谈那个讨厌的家伙吧。你自己的产业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继承,却要让别人来继承,这是世界上最难堪的事。”“这的确是一件最不公道的事,”班纳特先生说,“柯林斯先生要继承浪博恩的产业,他这桩罪过是洗也洗不清的。不过,要是你听听他这封信里所说的话,那你就会心肠软一些,因为他这番表明心迹的话语还算不错。”
柯林斯的来访,成为小说的重要线索,这个一门心思的求婚者,就成为小说的主要角色、主要的讽刺对象。而他又带出了其他的人物与故事。
虽然小说里提到一句:“吉英和伊丽莎白设法把继承权的问题跟她解释了一下。其实,她们一直没法跟她解释,可是这个问题跟她是讲不明白的。她老是破口大骂,说是自己的产业不能由五个亲生女儿继承,却白白送给一个和她们毫不相干的人,这实在是太不合情理。”
可是,小说本文里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这块地产必须要由这位远亲来继承。也就是说,作者奥斯丁以为这只是当时社会的一项常识。
对于一个现今时代的中国读者,显然是没有办法从小说这些简单的叙述中搞清楚这个莫名其妙的继承法。小说里的情节可以让我们知道,在英国的那个时代,女儿是有财产继承权的,比如“班纳特太太的父亲曾经在麦里屯当过律师,给了她四千英镑的遗产”。在莎士比亚的名剧《亨利五世》中也引用《旧约全书》的《民数记》,“人若死了,没有儿子,就要把他的产业归给他的女儿”。说明英国并不禁止女儿继承不动产。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别扭的继承法?
复杂的英国土地法
小说里提到的浪博恩的这块地产,应该是英国历史悠久的土地法的产物。
英格兰在1066年被威廉一世征服后,建立起诺曼王朝的统治。诺曼王朝宣布国王是全国土地最终所有者,允许私人占有、使用、收益以及在一定限制条件下的处分。很多被打垮消灭的原来的封建主的土地被国王没收,变成了王室领地(大约要占到英格兰耕地的1/7~1/5),由国王直接派遣王室管家管理。还有更多的被没收的土地,则被国王分别赐予贵族封臣作为他们采邑。威廉一世的时代,直接被国王分封土地的贵族封臣大约有1400多家,他们保有土地的对等条件是要为国王服役:每块采邑每年都必须为国王提供至少一名全副武装的骑士为国王服役40天,12位伯爵应该提供40~60名骑士,140名男爵提供10~40名骑士。采邑的主人还要为国王的婚丧嫁娶提供“助钱”,后来确定为每块采邑每年20先令。封臣死亡后,继承人应该向国王缴纳一笔继承税后才可以继承采邑,这笔钱后来固定为采邑两年的收益。
使这一切变得更为复杂的是,国王还允许每位封臣都可以将它的采邑继续向下一层贵族、骑士分封,只是再分封时,必须落实对于国王的义务。很多贵族将采邑土地的2/3分封给他的下层贵族或骑士。这在当时就已经造成了最多可达4层的分封层次,到了100多年后,绝大多数的封地都再划分为4~5个分封层次。
还有一种分封的是杂役领有地,国王和贵族还将很多的小块土地赏赐给自己的步兵、弓箭手、车夫、木匠、石匠等。这些土地的领有人也必须要永世承担这些杂役。
很多古代文明都有类似的制度,不过大概因为英格兰是比较容易对付的小地方,或者是诺曼人的死心眼,威廉一世还在1085年开始在全英格兰进行详尽的土地资产清查,把所有的不动产一律登记在册,同时登记有关对国王承担的义务。从而把国王的权威切实落实到了全国的每一块地产。1086年这项登记宣告完成,英国人对此深恶痛绝,把这本土地清册称之为“末日审判书”。
这本拉丁文登记的清册至今犹存。我们来看一段在南安普敦郡中部一个叫威利布鲁克·哈卓德村庄里,女男爵朱迪丝的财产清册以及承担的义务:
“女男爵本人的弗德应雷庄园,拥有6海德(合300公顷)土地,耕地要用12张犁。这些土地有2海德属于领地,有3张犁,3名奴隶。有19名村民,1名牧师,6名小土地所有者有9张犁。磨面一次8先令。草地40英亩,树林1里格长、9弗尔宽。当国王不在此狩猎时可以放牧,收10先令。此前价值8镑,现值12镑。”
在以后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这些封地采邑不可避免地要被转让、继承,法律也都是允许的,但承担的各种义务都要随之转移。每一块土地在分割的时候,也要仔细说明义务在分解后的负担情况。比如骑兵的马、鞍具、武器、盔甲等都被分解后附随到土地上去。因此英国的土地法成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土地法,每买卖一块土地,有关的文件要有一皮箱之多。处理土地交易也成为律师的重要职责。英国法学家利特尔顿用英文编写的《土地法》一书,在15世纪中叶出版后,200年间重印了70多次。
土地的限定继承权
明白了英国复杂的土地制度,就可以理解《傲慢与偏见》中那个莫名其妙的继承法了。由于很多土地都附带着封建义务,即使到了小说写作的19世纪初叶,仍然如此。其他的封建义务都逐渐可以使用现金来代替,可是被规定了出服役人的地产就无法用金钱替代,尽管实际上这种服役早已废除。班纳特家的那块地产,就是被限定承担出一个服役男子义务的土地,因此只能由男子来继承。这被称之为限定继承地产,或者叫“限嗣继承地产”,确实是英国当时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小说的第十三章里,班纳特先生对柯林斯所言:“唉,先生,我的确是说到这方面。你得承认,这对于我可怜的女儿们真是件不幸的事。我并不想怪你,因为我也知道,世界上这一类的事完全靠命运。一个人的产业一旦要限定继承人,那你就无从知道它会落到谁的手里去。”显然班纳特先生自己是完全清楚这个法律的,也是心里的一个永远的疙瘩。
班纳特先生当然有权抱怨的。在第五十章里,作者提到了班纳特家原来的打算:“班纳特先生刚结婚的时候,完全不必省吃俭用,因为他们夫妇自然会生儿子,等到儿子成了年,外人继承财产权的这桩事就可以取消,寡妇孤女也就衣食无虑了。可是五个女儿接二连三地出世,儿子还不知道在哪里;丽迪雅出世多少年以后,班纳特太太还一直以为会生儿子。这个指望落了空,如今省吃俭用已经太迟了。班纳特太太不惯于节省,好在丈夫自有主张,才算没有入不敷出。”
英国古老的土地法要到了《傲慢与偏见》出版半个多世纪后才发生了变化。19世纪中叶英国法律经历了一个重大变革时代,1866年正式宣布废除了名义上的土地的国王所有制,私人占有的土地获得了完整的所有权,很多封建义务得以被废除。即使是限定继承地产也逐渐允许经过一定程序后自由继承。不过在法律上完全废除这些古老的分类,却是要到1925年的财产法律改革,地产全部改为一般可继承地产,取消限嗣继承地产、终生地产等分类,地产进行统一登记,这样《傲慢与偏见》里别扭的财产继承现象才从英国社会完全消失。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留学规划
留学考试
留学指南
留学攻略
留学生活
留学信息
留学专业
留学签证
关于我们
网站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