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指南网

您好,欢迎访问留学指南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权威效应,权威效应的介绍

2024-07-09 14:33分类: 教育知识 阅读:

1、权威效应的介绍

权威效应,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权威效应”的普遍存在,首先是由于人们有“安全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往往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们会使自己具备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其次是由于人们有“赞许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规范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

权威效应,权威效应的介绍

2、为什么叫权威效应?

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的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

权威效应(Appealt0Authority),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的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试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介事地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由于这位“权威”的心理学家的语言暗示而让多数学生都认为它有气味。

人们都有一种“安全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语言往往是正确的,服从他们会使自己有种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同时,人们还有一种“认可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要求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因此,这两种心理就诞生了权威效应。

其实,对所谓“权威”的迷信古已有之。春秋时期,齐景公生重病,十几天卧床不起。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梦见自己与两个太阳搏斗,结果败下阵来,惊醒后竞吓出一身冷汗。第二天,大臣晏子来拜见齐景公。齐景公不无担忧地问晏子:“我昨夜梦见自己与两个太阳搏斗,我被打败了,这是不是我要死了的先兆呢?”晏子想了想,没有回答。晏子知道齐景公十分相信占卜,便建议齐景公召国内最“灵验”的占卜人进宫,先听听占卜人如何解释这个梦,然后再做道理。于是齐景公委托晏子去办这件事。

晏子出宫后,立即派人将齐国最著名的占卜人请来。占卜人问题:“您召我来有什么事?”晏子遂将齐景公做梦的情景告诉了占卜人,并请他进宫为之圆梦。

占卜人对晏子说:“我反其意对大王进行解释,您看可以吗?”

晏子连忙摇头说:“那倒不必。因为大王所患的病属阴,而梦中的双日属阳。一阴不可能战胜二阳,所以这个梦正好说明大王的病就要痊愈了。你进宫后,只要照这样直说就行了。”

占卜人进宫以后,齐景公问道:“我梦见自己与两个太阳搏斗却不能取胜,这是不是预兆我要死了呢?”占卜人按照晏子的指点,以释梦权威者的口吻对齐景公说:“大王您所患的病属阴,而双日属阳,一阴当然难敌二阳,这个梦说明您的病很快就会好了。”齐景公听后,不禁大喜,不出数日果然病就好了。

齐景公决定重赏占卜人。可占卜人却对齐景公说:“这不是我的功劳,是晏子教我这样说的。”齐景公又决定重赏晏子,而晏子则说:“我的话只有由占卜人来讲,才有效果;如果是我直接说,大王一定不肯相信。所以,这件事应该是占卜人的功劳,而不能记在我的名下。”

对于同一个梦,齐景公的理解是消极的,而晏子的理解是积极的,晏子之所以要把自己的意见通过相士的口向齐景公传达,而不直接说出来,就是因为他明白齐景公对相士的话更为信任,因为相士是众所周知的“释梦权威”。

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权威效应”的例子很多:做广告时请知名人士赞誉某种产品,在辩论说理时引用权威人物的话作为论据,等等。在人际交往中,利用“权威效应”,还能够达到引导或改变对方的态度和行为的目的。

在企业中,领导也可利用“权威效应”去引导和改变下属的工作态度以及行为,这往往比命令的效果更好。因此,一个优秀的领导肯定是企业的权威,或者为企业培养了一个权威,然后利用权威暗示效应进行领导。当然,要树立权威就必须先对权威有一个全面深层的理解,这样才能正确地树立权威,才能让权威保持得更加长久。

权威效应,权威效应的介绍

3、权威效应是什么?

4、什么是权威效应?

著名空军将领鸟扎尔·恩特的副驾驶员在飞机起飞前生病了,于是临时给他派了一名副驾驶员做替补。能和这位传奇式的将军同飞,这名替补觉得非常荣幸。在起飞过程中,恩特哼起歌来,并把头一点一点地随着歌曲的节奏打拍子。

这位副驾驶员以为恩特是要他把飞机升起来,虽然当时飞机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起飞的速度,但他还是把操纵杆推了上去。结果飞机的腹部撞到了地上,螺旋桨的一个叶片割入了恩特的背部,导致他终生截瘫。

事后有人问副驾驶员:“既然你知道飞机还不能飞,为什么要把操纵杆推起来呢?”他的回答是:“我以为将军要我这么做。”

航空工业界有一个现象叫“机长综合征”,就是在很多事故中,机长所犯的错误都十分明显,但飞行员们却没有针对这个错误采取任何行动,最终导致飞机坠毁。

上面这个故事就是“机长综合征”的一个例子。这个故事同时揭示了心理学上的一个规律,就是人们对权威的信任要远远超出对常人的信任度。

每个人都对身边的人或者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影响力的大小各有不同。一般来说,权威人物容易对其他人产生更大的影响。

假如一个人眼部不适,到医院就诊,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有一位眼科专家和一位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大夫供他选择,他会选择哪个人为自己诊治呢?我们相信他一定会选择专家。

一篇医学论文是被推荐到联合国的某个组织去报告,还是刊登在普通杂志上,这种反映医学成就的信息,其影响肯定是不同的。

这些都说明,权威对我们的影响力要超出常人。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了权威的力量:

美国某大学心理系的一堂课上,一位教授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位来宾——“施米特博士”,说他是世界闻名的化学家。施米特博士从皮包中拿出一个装着液体的玻璃瓶,说:“这是我正在研究的一种物质,它的挥发性很强,当我拨出瓶塞,它马上会挥发出来。但它完全无害,气味很小。当你们闻到气味,就请立刻举手。”

说完话,博士拿出一个秒表,并拔开瓶塞。一会工夫,只见学生们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都依次举起了手。但是后来,心理学教授告诉学生们:施米特博士只是本校的一位老师化装的,而那种物质只不过是蒸馏水。

从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出人们宁可相信权威,而不相信自己的鼻子,这是多么荒唐啊!

权威也许有更多的经验和资历,但是我们应该时刻记住的是,权威也是人,虽然他对我们来说可信度也许比一般人高些,但是在倾听权威的意见时,永远也不要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其实,如果总是相信权威,人类社会根本就不会取得进步。

洛德·卢瑟福是英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因对元素裂变的研究获得19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断言:“由分裂原子而产生能量,是一种无意义的事情。任何企图从原子蜕变中获取能源的人,都是在空谈妄想。”但数年后,用于发电的原子能就问世了。目前原子能已经成为主要的发电新能源。在法国,原子能的利用率甚至已占各种能源的40%。

在科学大发现的时代——19世纪,当牛顿发现宇宙定律,伦琴发现X射线后,有科学家曾断言:科学的路已走到头了。以后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尽量使实验做得更精确一些。但不久,爱因斯坦就发现“相对论”,给了科学界一个新视野。

由此可见,权威是相对的,我们自己如果有足够的努力,也可以从非权威变成权威。所以对权威永远不要盲目地服从,而要何留一颗清醒的头脑,去正确地认识。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留学指南网,本方将及时处理。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留学指南网www.liuxue678.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权力有限,如何理解商务谈判中“有限的权力才是真正的权力”

下一篇:权振东 梁博,权振东还在当教师吗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留学指南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