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中的全面包括哪些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指的是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指的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是指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2017年10月18日,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重要性:
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全面”的含义
全面”的含义就是所有方面,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项指标。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小康标准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来源:百度百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①结合自己的理解,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全面”的内涵是什么?
全面的内涵就是所有方面,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2015年10月29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4、全面小康的内涵包含哪些方面
全面小康的内涵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进一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正如从古至今的中国人期待的那样,在小康社会中,人民过着富足和殷实的生活,因此经济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内涵;
第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范围更加宽广,增加人民群众发声的渠道,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感染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扩大就业,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和谐社会;
第五、是进一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