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指南网

您好,欢迎访问留学指南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千秋功罪,《念奴娇·昆仑》全诗以及意思

2024-04-24 23:19分类: 教育知识 阅读:

1、《念奴娇·昆仑》全诗以及意思

『全诗』

《念奴娇·昆仑》

作者:现代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译文』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今天我要来谈一谈昆仑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这么多的雪花。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片呢一片送给欧洲一片赠予美洲一片留给日本。在这和平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

『注释』

横空出世:横空,横在空中;出世,超出人世。形容山的高大和险峻。

莽:莽莽,状高大。《小尔雅》:莽,大也。后世引申有鲁莽、莽撞、猛健诸义。

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

阅尽人间春色:阅尽,看足、看尽、看遍。人间春色,不止指大地春光,而且指人世衰盛。

飞起玉龙三百万:玉龙,白色的龙;三百万是形容其多。

搅得:闹得、搞得。今语的“搞”,早期白话作品中都作“搅”。

周天寒彻:满天冷透。

消溶:积雪消融、融化。

『创作背景』

这首词毛泽东作于1935年。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全诗赏析』

《念奴娇·昆仑》是一首十分复杂的词,其主题的丰富性可能会使细心的读者应接不暇,而又扑朔迷离。毛泽东的胸怀在这首词中不仅仅是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容纳了整个人类世界,其气魄之大堪称穷尽八荒,涵盖寰宇。那么,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作者在1958年12月21日为这首词的批注中曾向我们揭开了谜底:“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接着作者继续批注道,

“改一句, ‘一截留中国’,改为 ‘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当读者在读到 “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时,也许一定会问,毛主席为什么要把昆仑一分为三赠予英、美、日呢?根据作者的解释是反对帝国主义,我们循着这一思路向前,就会豁然开朗了。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从来都是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不屑于一寸一地之得失,他输得起也赢得起。他胸怀世界的抱负,是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的,且随着岁月的流逝没有丝毫减退,反而越来越高涨,一浪高过一浪。终于在1935年10月,借昆仑山为着眼点或壮志之出发点,一举表达了他对于全世界的义务、责任及抱负,这一切都是很具体的,说到底就是要把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而且要铺开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形成燎原之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毛泽东对于世界革命的整套思想体系露出了最初的光芒,从这一天开始,直到后来他提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学说,在最大范围内团结了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志,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为此,“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即是把中国革命的经验以及毛泽东思想传送给他们,而不是真的把昆仑砍成三段送给他们———以上也可说是此诗的思想境界之美。

千秋功罪,《念奴娇·昆仑》全诗以及意思

2、毛泽东《念奴娇•昆仑》的诗和诗意

近代毛泽东《念奴娇·昆仑》原文: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译文: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搅得寒入骨髓。夏天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今天要来谈一谈昆仑:不要如此高峻,也不要这么多的雪花。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片呢?一片送给欧洲,一片赠予美洲,一片留给日本。在这和平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

创作背景

这首词毛泽东作于1935年。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眼望皑皑蜿蜒的群山,联想当时深重的民族矛盾,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气魄,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盖世宏词。

名家点评

近、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侯外庐说:《念奴娇·昆仑》词语雄浑,气势磅礴。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而写成。既有现实巍峨、雄伟昆仑山的真实的描写,又有浪漫主义的“飞起玉龙三百万”丰富想象和极度的夸张,并赋予深刻的象征意义。

诗人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借助昆仑山雄奇高大的形象,表达了改造旧世界,埋葬帝国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远大理想。

诗词赏析

《念奴娇·昆仑》上阙描写昆仑山巍峨形象并评价它的功过,下阙展望未来,抒发改造旧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理想。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诗人以拟人化手法描绘昆仑山巍峨高大,绵亘千古的形象。“莽”字不但点活了昆仑崇山峻岭,而且增强了昆仑山的磅礴气势。此三句言其山之雄伟,言其山绵延无际,言其历史悠久。

诗人虽在写景,但景中抒情,情景交融。凌驾宇宙气魄,寥寥几笔从时空的角度,概括原始、粗犷、古荒昆仑全貌,勾勒一幅莽莽苍苍,气势雄浑的雪山图。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这两句描写昆仑山雪景。玉龙,白色的龙;三百万是形容其多。这里是说终年积雪的昆仑山脉蜿蜒不绝,好像无数的白龙正在空中飞舞。搅得满天寒气刺骨。诗人着力写昆仑之极寒。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这三句描写昆仑山水势。形象的描绘了昆仑山夏天积雪融化,江河洪水泛滥,使不少人葬身鱼腹,给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深深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奇峰突起,诗人以议论方式发问,力拔千钧,引人深思。亘古以来,有谁评论过昆仑的功过是非?没有!只有囊括宇宙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在词句中饱含着对劳苦大众的关怀和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强烈憎恨。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下阕诗人以高大的形象,豁达的胸怀回答上阙提出的问题。“而今”即现在,含有转折的意味,并引起下文。“我”即诗人自己,也是无产阶级的“大我”和伟大的人民力量的代表。

“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白话入词,这是毛泽东在古典诗词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的历来主张和实践。此句与“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相呼应。

“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这几句显得多么从容不迫,显得大度和自信,诗人满怀信心,展望未来,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支援世界民族主义革命 的伟大理想。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最后二句带有预言性质的。在未来的世界,没有阶级,没有压迫,人民地位、生活没有差别,这既是诗人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份,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又是理想中的社会。这理想是世界革命进行到最后胜利,\x7f彻底埋葬帝国主义,这是诗人反对帝国主义理论形象生动的体现。

千秋功罪,《念奴娇·昆仑》全诗以及意思

3、《念奴娇·昆仑》全诗以及意思是什么?

原文: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⑾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⒁。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译文】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今天我要来谈一谈昆仑: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这么多的雪花。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片呢?一片送给欧洲,一片赠予美洲,一片留给中国。在这和平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

《念奴娇·昆仑是》毛泽东于1935年冬天所作的一首词。

此作是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这首诗毛泽东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4、毛主席的诗词《念奴桥.昆仑》

《念奴娇·昆仑》近现代: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释义:

破空而出了,

莽莽昆仑山,

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

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

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

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

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

你的千年功过是非,

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今天我要来谈一谈昆仑:

不要你如此高峻,

也不要你这么多的雪花。

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

把你斩为三片呢?

一片送给欧洲,

一片赠予美洲,

一片留在东方。

在这和平世界里,

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

《念奴娇•昆仑》一词写于1935年9月。

据红军长征史,1935年9月17日凌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2师第4团攻克岷山的天险腊子口,随即翻越主峰高达3946米的达拉梁。

达拉梁是山名,位于川甘之岷县、宕昌、迭部三县交界处,也是岷山山脉与秦岭的交界。自古以来当地人们就习惯地将达拉梁称为岷山。岷县西部又有山名崆峒山,为六盘山之支脉,所以六盘山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崆峒山。崆峒山是传说中的黄帝得道处,是道教的一座圣山。

9月18日,毛泽东随红1军团翻越达拉梁,傍晚即宿住岷县麻子川乡的旋窝村,在此住宿两晚。

据《甘肃地方党史》(秦生、王晋林编著,1987年1月)记:“1935年9月19日,红军继续北上,越过达拉梁,毛泽东写下著名诗篇《七律•长征》和《念奴娇•昆仑》。”

《党史资料征集通讯》1986年第10期刘英的《长征琐忆》文记: “1935年9月28日在通渭的榜罗镇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第二天到通渭县城,开干部会,毛主席诗兴大发,讲话时即席吟诵了后来十分出名的《七律•长征》诗篇。”

据以上资料,《念奴娇•昆仑》与《七律•长征》均写作于甘肃岷县之岷山地区,写作时间当为1935年9月17日——18日前后。

腊子口战斗胜利后,毛泽东攀越达拉梁而登上岷山峰顶,触景生情。“更喜岷山千里雪”——毛泽东于此地瞭望岷山雪景,放眼千里雪山,遂有感而写作了这两首传颂千古的诗篇,即《念奴娇•昆仑》与《七律•长征》。

所以毛泽东此词序又曰:“前人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岷山,是自川北到甘肃南部逶迤千里的中国西部之一大山脉。全长约500公里,最高峰雪宝顶位于四川松潘境内,海拔5588米。

1935年9月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经过其地。 但是,毛泽东这首《念奴娇》词副标题所署却是昆仑山,而并非岷山。

昆仑山,位置在西藏、新疆和青海之间,距离毛泽东写词时所在的甘肃岷山有千里之遥。昆仑西接中亚之帕米尔高原,东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海拔6000米以上,最高峰达7700米。

昆仑山是古代著名的神话之山,传说上通北极,是天柱所在。据古代的神话,昆仑山上有瑶池、玉苑、高城、悬圃(空中花园)等仙境。

毛泽东写作《念奴娇•昆仑》时所登临的雪山,并不是昆仑山,而是岷山。

岷山北起甘肃东南的岷县南部,南至四川西部的峨眉山,逶迤连绵有“千里岷山”之称。夏日高峰积雪不化,故有“岷山自古千里雪”之说。

毛泽东在这首《念奴娇•昆仑》中,实际所写既不是昆仑也不是岷山。他只是以岷山——昆仑山作为一种情志所寄托的抽象象征物而已。

毛泽东这首词中的所谓“昆仑”,又究竟是什么的象征呢?——那也就是中国的青藏高原。《念奴娇》词的最后一句(诗眼)云:“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此言实际抒发了作者对于未来世界新秩序的一种构想。

而句中所说的“同此凉热”之“此”字,尤须特别注意。——这个所谓“此”是指哪里?那就是指“中国”。所谓“同此凉热”,也就是全球之寒暑凉热,应当以中国为尺度,应当同于中国!

藐视洪荒,主宰宇宙,以中国为中心本位而反对全球帝国主义——此即为毛泽东《念奴娇》一词的宏大叙事与深刻寓意。

来源:百度百科——念奴娇·昆仑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留学指南网,本方将及时处理。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留学指南网www.liuxue678.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千秋冤案莫须有,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这幅对联说的历史人物是谁?

下一篇:暂无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留学指南网
返回顶部
QQ在线咨询
拨打电话
19071507959
添加微信号
1907150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