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特敕令,南特敕令名词解释
1、南特敕令名词解释
南特敕令(法语:Édit de Nantes) 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在1598年4月30日签署颁布的一条敕令。
这条敕令承认了法国国内胡格诺教徒的信仰自由,并在法律上享有和公民同等的权利。而这条敕令也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份有关宗教宽容的敕令。不过,亨利四世之孙路易十四却在1685年颁布《枫丹白露敕令》,宣布基督新教为非法,南特敕令亦因此而被废除。
2、南特敕令的南特敕令-评价及影响
亨利四世签署了这条敕令后,立刻遭到了天主教徒的强烈反对,尽管他宣布定天主教为国教。此外,教宗克莱孟八世对此敕令的评价十分负面,称之为“这是对我有害的东西”(This crucifies me.)。然而,这却是世界上第一份宗教宽容的敕令,亦是自罗马帝国后,欧洲史上第一次的宗教并存。
不过,亨利四世之孙路易十四却在1685年颁布《枫丹白露敕令》(Édit de Fontainebleau),宣布基督新教为非法,南特敕令亦因此而被废除。
3、世界上第一份有关宗教宽容的敕令是在何时颁布的?
公元1598年4月13日,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签署颁布了承认法国国内胡格诺教徒的信仰自由,并在法律上享有和公民同等的权利的南特敕令。这条敕令也是世界上第一份有关宗教宽容的敕令。 16世纪中叶以后,新教的加尔文教派逐渐在法国境内活跃,马丁·路德也在德意志境内推行新教宗教改革。他们的出现,令原本的天主教徒感到受威胁,但新教教徒的影响力日益增力,双方发生冲突。公元1559年,法国国内的新教教徒组成了胡格诺集团,对抗捍卫天主教的统治阶层吉斯家族。
公元1562年,双方爆发武装冲突,史称“法国宗教战争”。 公元1598年4月13日,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为结束胡格诺战争在南特城颁布保证不追究胡格诺战争中的一切行为的敕令,胡格诺派获得信仰自由,有权建造教堂和召集教务会议;在法律上享有公民的一切权利;在审讯新教徒时组成新旧教法官混合法庭;在军事上允许胡格诺教徒保留100多座城堡,拥有军队和武器;在政治上与天主教徒一样,新教徒有权担任各种官职和向国王进谏。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保证宗教宽容的文献。 亨利四世签署了这条敕令后,立刻遭到了天主教徒的强烈反对,此外,教宗克莱孟八世对此敕令的评价也十分负面,称之为“这是对我有害的东西”。为了安抚天主教徒,亨利四世宣布天主教为国教。
然而,这却是世界上第一份宗教宽容的敕令,亦是自罗马帝国后,欧洲史上第一次的宗教并存。 亨利四世去世后,敕令并没有得到认真执行。法国首相黎塞留于17世纪20年代以武力镇压胡格诺教派,剥夺了他们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权利。法王路易十四也于公元1685年10月18日,颁布法令,彻底废止南特敕令,导致数年内25万以上的新教徒逃往英格兰、普鲁士、荷兰和美洲。
4、法国宗教战争的战争结果
亨利四世通过1598年的宗教宽容的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胡格诺教徒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在担任公职方面享有同天主教徒同等的权利。5月,西班牙同法国议和。胡格诺战争自此结束。
胡格诺战争的结束,使法国王权得到振兴。战争期间,巴黎和外省的高等法院经常抵制王命,各地贵族不同程度地恢复了“自由”特权,如征税和募兵。内战的结束和亨利四世的胜利,有助于重振王权,为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亨利四世在首相苏利的协助下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改革,使工商业和农业迅速繁荣起来,国库由空虚变为充盈。亨利死后,路易十三的首相红衣主教黎塞留彻底铲除了贵族的独立势力,建立了以王权为核心的地方管理体系,实现了中央对地方较为严格的控制。
“南特敕令”虽然保留了胡格诺教派的一些特权,但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基督教欧洲国家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的第一个范例。教皇克莱芒八世曾谴责“南特敕令极为可憎,它给予每个人以信仰自由,而这是世间最有害的事情”。这从反面表明了“南特敕令”对于解放人的思想、打破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具有“开天辟地”的影响。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