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橘杨梅次第新是什么意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1、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这首诗的意思: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杨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原文: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出处:北宋苏轼《惠州一绝》。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此诗表现出作者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事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心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
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
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2、卢浮山下四时春卢橘什么次第新
卢浮山下四时春,卢橘什么次第新:卢橘杨梅次第新。
一、卢橘杨梅次第新的出处
1、出自苏轼写荔枝的诗是《食荔枝》全诗为: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杨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2、写作背景:苏轼被贬到惠州却处之泰然。他爱荔枝,也爱南方山水,所以愿意长作岭南人。历代咏荔之作甚多,然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这一首诗。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为此作下了此诗。
3、表达情感: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实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千年以后,我们尤可想见苏学士老泪纵横,祈求上苍:“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
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3、苏轼名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苏轼的名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描述了罗浮山下四季如春,卢橘与杨梅相继而新。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展开相关知识的拓展:
1、罗浮山:中国的名山之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罗浮山以其秀丽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苏轼曾在罗浮山隐居,其诗作中常有描写罗浮山的美景。
2、四时春:四季各具魅力,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丽。苏轼借用"四时春"来形容罗浮山下的景色,意味着罗浮山各时节都如春天般美好。
3、卢橘:卢橘是一种香甜可口的柑橘类水果,生长在温暖的地区,尤其在江南地区。卢橘因其色泽鲜艳、味道甘甜而受到人们喜爱。苏轼用"卢橘次第新"来描述卢橘在罗浮山下依次成熟的景象。
4、杨梅:杨梅是一种小巧可爱的水果,皮薄多汁,酸甜适口。杨梅的果实呈现出漂亮的红色,收获季节一般在夏季。苏轼用"杨梅次第新"来形容罗浮山下杨梅依次成熟的景象。
5、美学意境:苏轼的这句名句展示了中国古人的审美情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他通过山水和水果的描绘,传达出四季交替、万物更新的美好意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6、古诗文化: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他的诗文作品广泛流传,被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他的诗文以其独特的才情和豪放的性格而闻名于世。苏轼的名句中常融入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刻的文化内涵。
7、文人隐居:中国文人士大夫常有隐居山水之地的倾向,以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然的悠闲。苏轼曾在罗浮山隐居数年,期间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文作品。他在山水间感悟生命的真谛,并通过文字将自己的思考与感受传递给读者。
总结:苏轼的名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展示了罗浮山的美景和四季更迭的魅力,同时也凸显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句名句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一种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的体现,启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思考。
4、卢橘杨梅次第新的意思
源自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罗浮山随拍
意思是卢橘和杨梅按照先后次序开花结果。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