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滴相思泪,“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出自哪里?
1、“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出自哪里?
此诗乃苏东坡形容其妹“苏小妹”的容貌所作。
原文: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出自:黄梅戏《相思泪》。
译文:去年的一滴相思泪,到现在都流不到腮边。出了房门不过三五步,额头已经到了画堂前。
相传,苏东坡脸长,其妹子苏小妹曾出句嘲笑他:“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
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东坡留着一把大胡子,苏小妹反讥道:“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2、苏小妹和苏东坡互相损的一段诗
苏小妹和苏东坡互相损的一段诗: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这首诗是苏小妹所作,前两句是嘲笑苏东坡额头扁平,意思是:如果要在哥哥的额头间赶路,一定是地面平坦,要走三千里。遥望眉毛的距离,比云汉还要远。后两句是说哥哥脸长,如去年流下了一滴泪,今年还没有到腮边。
苏东坡曾经嘲笑苏小妹额头突出并且面颊凹陷,于是作了一首诗: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苏小妹看到此诗,十分难为情,但是不甘示弱,当即又作了一首诗嘲讽回去: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首诗是说自己的哥哥苏东坡胡子蓬乱、不修边幅。不过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滋滋地作了上述的诗。
简介:
苏小妹相传为苏轼妹妹,野史载其名苏轸,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
苏轼平生喜欢书信与亲人朋友,其书信被后人整理成文,现存的苏轼亲笔信件中,所寄大多是给自己的弟弟苏辙。而信件中从未提起有这个“妹妹”,再看东坡的传世诗词中,也并无一篇提及这位“妹妹”。但根据三苏祠的记载,历史中确有其人,不过因为苏小妹在苏轼、苏辙两兄弟还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自然未能留下有关的书籍记载。
一代文豪苏轼儒道互补,名气大得没边儿,而与妹妹苏小妹相比,他似乎还要矮上半截儿。但是,据考证:历史上并无苏小妹其人,“苏、秦恋爱”、“佛印与牛粪”、“一起过江来”等等故事,纯属古人杜撰。
3、苏轼曾给苏小妹写过一首词(诗)有一句好像是“去年一点相思泪”,求全词,谢谢啦~~~
最好有故事背景和词的解释
4、去年一滴相思泪 至今未流到腮边全诗是什么?
相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脸长,他妹妹出句嘲笑他: “昨日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 苏轼反唇相讥: “莲步未离香格下,额头已到画堂前。” 小妹又写道: “欲叩齿牙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兄妹俩互相取笑,苏东坡笑话她妹妹的脸长,说她“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
出自苏轼妹妹,诗并没有名字。是苏小妹嘲讽苏东坡脸长所写的。
: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