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分为哪四联,律诗分为哪四种
1、律诗分为哪四种
shǒu lián、hàn lián、jǐng lián、wěi lián
1、首联,是指七言律诗中的第一联(一、二对句)。
2、颔联,是指七言律诗的第二联(三、四对句)。
3、颈联,是指七言律诗的第三联(五、六对句)。
4、尾联,是指七言律诗的第四联(七、八对句)。
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
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对仗的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如《旅夜书怀》的首联第一句没有谓语,第二句也用无谓语句式相对。颔联上句的句式是“主谓定宾状”,下句也用相同的句式相对。颈联用的也是相同的句式。
对仗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能用一样的字相对。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对仗,在词、曲中是可以允许的,在近体诗中则绝不允许。实际上,除非是修辞的需要,在近体诗中必须避免出现相同的字。
对仗的第三个特点,是词性要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
来源:百度百科-律诗

2、一首律诗分四联,依次是什么?
一首律诗分四联,依次是:
首联 颔联 颈联和尾联
古人把律诗的第一二两句叫做首联,第三四两句叫做颔
联,第五六两句叫做颈联,第七八两句叫做尾联。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韵书的历史,这里用不着详细
叙述。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
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一般人所谓“诗韵”,
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①。诗韵共有 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
入韵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②,所以我们在这里只谈平声韵;至于仄声韵,
留待下文讲古体诗时再行讨论。
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等于说
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上平声15韵: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东冬等字都只是韵的代表字,它们只表示韵母的种类。至于乐冬这两下韵
(以及其他相似的韵)在读音上有什么分别,现在我们不需要追究它。我们只
须知道:它们在最初的时候可能是有区别的,后来混而为一了,但是古代诗人
们依照韵书,在写律诗时还不能把它们混用。起初是限于功令,在科举应试的
时候不能不遵守它;后来成为风气,平常写律诗的时候也遵守它了。在《红楼
梦》里,有这样一段故事:林黛玉叫香菱写一首咏月的律诗,指定用寒韵。香
菱正在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的时候,探春隔窗笑说着:“菱姑娘,
你闲闲吧。”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错了。”这一段故事可
以说明近体诗用韵的严格。
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字数少的叫窄韵。宽韵如支韵、真韵、先
韵、阳韵、庚韵、尤韵等,窄韵如江韵、佳韵、肴韵、覃韵、盐韵、咸韵等。
窄韵的律诗是比较少见的。有些韵,如微韵、删韵、侵韵,字数虽不多,但是
比较合用,诗人们也很喜欢用它们。
3、律诗分为哪四联
古人把律诗的第一二两句叫做首联,第三四两句叫做颔联,第五六两句叫做颈联,第七八两句叫做尾联。
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
律诗的对仗
五律和七律每首八句,组成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腹联、尾联。中间两联的上下句要对仗。对仗按要求平仄声相对、词性词意相对、语法句式相对。对仗有两忌:一是“合掌”,即一联中上下句以同义词相对,以致两句意思基本相同。二是两联对仗方式雷同。两联的句式应有所变化,以免重复呆板。对仗以天然、工整、流畅为佳。
律诗分为两种,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通常所讲的七律或是五律是指每首八句的律诗,另外七言排律和五言排律,是指在八句以上的长律。顾名思义,律诗和绝句一样是格律化的诗体,它的特点之一就是:除了开头和末尾两句以外,所有的句子都要两两对仗,同时也不得押错韵,哪怕是长达数百句,也要遵循这个规定。
6、黏(粘)和对
诗的一、三、五、七等奇数句称为上(出)句,反之,偶数句为下(对)句。上句与下句平仄相反,称之为“对”,错了就是“失对”。两句为一联,后联上句与前联的下句平仄相同,称之为“黏”错了就是“失黏”。
以七绝格式(一)首句平起平收为例: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句。和上句平仄基本相反(前四字)。两句为一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上句和上联的下句平仄基本相同。(前四字)
(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句和上句平仄相反。
7、拗救和变格
对于诗词格律应严中有活,可以有拗救和变格等。近体诗中,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就是每句七言诗的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做要求(五言一三字)二四六字必须严格遵守(五言二四字)。但对于(仄)仄平平仄仄平
和平平仄仄平两种句型中七言第三字和五言第一字,必须要用平声。否则即拗,也就是“孤平”,此乃诗家大忌。如果用了仄声,就必须在本句第五字(五言第三字)用平声字补偿。这为“孤平拗救”。
8、律诗的对仗
五律和七律每首八句,组成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腹联、尾联。中间两联的上下句要对仗。对仗按要求平仄声相对、词性词意相对、语法句式相对。对仗有两忌:一是“合掌”,即一联中上下句以同义词相对,以致两句意思基本相同。二是两联对仗方式雷同。两联的句式应有所变化,以免重复呆板。对仗以天然、工整、流畅为佳。
9绝句的写作和章法
前人对绝句写作有许多精辟见解,绝句之法,贵语浅情深,意不深则薄,语不
浅则晦。含吐不露,有弦外音,句绝而意未绝。
绝句的章法是起、承、转、结。一般首句起,二句承、三句转、四句结。一、二句固然重要,但总是铺垫,最关键在于三句的转,要转得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方为妙。第四句便顺水推舟,意境全出。
10、律诗的写作和章法
律诗和绝句的章法大致相同,也是起、承、转、结,但它是以联为单位,首联
起,颈联承、腹联转、尾联结。但律诗最关键处,是中间两联的对仗以及两联
的关系和变化。此处往往是全诗的精彩处。由于律诗的字数较绝句为多,在表
达方式上可以更严谨和从容不迫。
11、格律诗的句法
五言的句法一般是2-3式,字分为上2下3,在前2里又可1-1,下3可分为2-1或
1-2。七言的句法一般是4-3式,字分为上4下3,在前4里又可3-1或2-2,下3可分为2-1或1-2。也有2-5或5-2,甚至也有1-3-3的句式。在写作时可灵活掌握。
近体诗在语法结构上有两个特点,可以有省略和倒装,这在散文中是不允许的。
12、格律诗的字法
格律诗有章法、句法、字法之说。字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炼字,诗词句中最
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谓语的中心词“谓词”,把这个字炼好了,就能起到“画龙
点睛”的作用,正所谓“一字千金”。著名的“推敲”典故,就是这个字。
4、律诗四联分别是什么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
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
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
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
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留学规划
留学考试
留学指南
留学攻略
留学生活
留学信息
留学专业
留学签证
关于我们
网站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