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时间轴_日本留学时间点
如果您对日本留学时间轴感兴趣,那么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它的背景和特点的信息,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源和建议。
文章目录列表:
1.日本著名的大学[高分]2.陈天华的大事年表
3.出家倒计时丨弘一大师出家因缘正序年表
4.吉川幸次郎的大事年表
5.朱屺瞻的艺术年表
6.唐槐秋的年表

日本著名的大学[高分]
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
东京大学成立于1877年,是日本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亚洲创办最早的大学之一,公认为日本最高学府,是亚洲一所世界性的著名大学。它的前身是明治时期创办的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科学校。如果追溯得更远些,最早是幕府时期设置的“兰学”机构“天文方”、昌平坂学问府、种痘所历经演变而来。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公布了“新学制令”,为向欧美学习打开门户,于1877年根据文部省指示将上述两校合并,定名为东京大学。当时已有一定规模,在校生有500余人,设有文学、法学、理学、医学4个学部,不久文部省兼管的东京法律学校并入该校,隶属法学部。1886年,明治政府为适应国家需要,培养具有国家主义思想的人,颁布了“帝国大学令”,东京大学改名为帝国大学,采用分科大学制,原来工务省管辖的工科大学,农务省管辖的东京农林学校和山林学校合并建成的农科大学,相继成为帝国大学的工科大学和农科大学,以前原有的几个学部分别改为法政大学、医科大学、文科大学、理科大学;并开始设置研究生院。成为一所名符其实的大学。1887年制定了“学位令”后,增设博士和大博士学衔。其间,各帝国大学纷纷冠上本地名称,为示区别,帝国大学的名称前面添上“东京”二字,更深一层含义是使其成为各大学的样板。这时学校的体制也发生变动,为便于统一领导,分科大学制又改为学部制,法学部增设商学系,10年后该系扩充而升格为经济学部,到战前的几十年间,东京帝大学各方面都有长足发展,培养了几万名毕业生。
10 大学部,共537个讲座
法学部 为东大历史最老,也是声望很高的学部,日本历史上很多政界要人均出自该学部。设有民主、公法、政治学3系,附属部门有外国法文献中心,近代日本法政史资料中心。
文学部 设文学、史学、语言学、行动学4系,附设文化交流,北海文化研究两实习实验部门。该学部亦出过众多名扬日本的文学家、诗人、俳名作家、艺人等明星。
经济学部 仅含经济学、经营学两系,附属有日本产业经济研究室。
教育学部 设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教育行政、体育和健康教育5系,附属学校有中学、高中各一所。
医学部 有医学、健康护理学两系,附设脑研究实验室、医学电子实验室、
声音语言医学实验室、实验动物饲养室,两所附属医院,附属学校有养护学校、接生护士学校。该学部以外科,特别是脑外科在世界上十分有名。
理学部 设数学、信息科学、物理、天文、地球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科学、地学9系,附属部门有临海实验场、植物园、基本粒子物理国际中心、光谱化学研究中心、地壳化学研究室、天文学教学研究中心等。
工学部 东京大学最庞大的学部,含有23个系109个讲座,几乎覆盖了所在地工程学科,包括土木、机械、电子、船舶、航空、原子能、资源、金属、材料、应用化学、应用物理、计算等领域的众多学科,还设有一个工程基础系,一个原子能工程研究和综合试验场。
药学部 只含药学、制药化学两系,附设药用植物园。
农学部 开设农业生物学、农业化学、林业学、水产学、农业经济学、农业工程、兽医学、林产学8系,附设有农场,实习林场、牧场、兽医院、水产实验场、绿地植物实验场等实习实验设施。
教养学部 负责全校低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下分综合文化、地区文化、社会科学有关学科、系统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有关学科5系,并设有美国研究资料中心,语言文化中心、数理科学研究室等。
研究生院 设有人文科学、教育学、法学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综合文化、理学、工学、农学、药学、原子能、数理科学12个研究科,共分104个专业研究方向。研究生院又具有学部的教学功能,它设有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的教研室一类组织95个,分属于10个相当于系一级的机构中。
京都大学
学校概况
京都大学是继东京大学之后成立的日本第二所国立大学,基本上由国家拨款,办学经费充足,自创收入亦很可观。京都大学与东京大学虽为日本东西两方同等齐名的国立大学,但它们的传统与办学目标迥然不同。东大以培养治国人才为主;京大则以培养科学家见长。所以,尽管到目前为止京都大学还未出过一名首相,也少有著名的科学家活跃于日本政坛,但在科学研究方面,人才和成果都不少,因而被人们称为 “ 科学家的摇篮 ” 。特别引以自豪的是,在 1949-1987 年的 39 年中,日本获诺贝尔奖的 7 名得主中京大就占 4 名(又有人说是四个半):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福井谦一、利根川进,多于东大。获日本文化勋章和日本科学院奖以及其他方面奖励的更是数不胜数,这些成就的取得同它的优秀传统是分不开的。到 1987 年 5 月止,京都大学授予各种类型的博士学位 19,663 人。同期,全校共有教职员工 5,433 人,包括校长 1 人,职员 2,833 人 , 教授 700 人,副教授 678 人,讲师 152 人,助教 1,059 人。
学校结构
研究所: 全校共有 10 多个研究所化学研究所、人文科学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木材研究所、粮食科学研究所、灾害防治研究所、基础物理研究、病毒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数理分析研究所、核反应堆实验所、灵长类动物研究所为全国共同利用
研究所。此外,还有东南亚研究所、大型计算机中心,放射生物研究中心、超高层电波研究中心、螺旋质普仪核聚变研究中心、放射性同位素综合研究中心、环境保护中心、情报处理教育中心、医用高分子研究中心、非洲地域研究中心,保健管理中心、体育指导中心、考古研究中心等 13 个全校性的研究机构,其中大型计算机中心、放射生物研究中心、超高层电波研究中心为全国共同利用的研究设施。
早稻田大学—Waseda University
早稻田大学,一个具有浓厚田园色彩的校名,它是日本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1882年伴随着“学问要独立”的宣言声,早稻田大学的前身——东京专门学校诞生在东京郊区的一片稻田里。而今,早稻田大学已风雨走过119年,发展成为一所完整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声誉
100年来,早稻田大学为日本培养了众多的政界、经济界和文化界的著名人士,如石桥湛山、松下幸之助、北原白秋、坪内逍遥等。
地理位置
早稻田大学共有4处校园。由地处东京市中心西北部新宿附近的西早稻田校园(本部)、户山校园、大久保校园和30公里以外的所泽校园构成。各个校园不仅风景秀丽,大楼林立,而且教学设备齐全,体育活动设施完善。
课程设置
该校设有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院。大学本科有:政治经济学、法学、第一文学、第二文学、教育、商学、理工、社会科学等8个学部。其中第二文学部和社会科学部为夜间授课。研究生院有: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商学、理工学等6个研究科。该校还设有图书馆、戏剧博物馆、产业经营研究所、比较法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铸物研究所、大学史编纂所、环境保护研究中心、电子计算机研究室等附属机构,并设有早稻田大学高等学院、早稻田专门学校、早稻田实业学校和早稻田中、高等学校等附属学校。
图书馆及计算机资源
建立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全校性的信息利用环境
校内的情报中心-媒体网络中心(MNC),在为全校5万名学生提供了信息利用的媒体环境的同时,也担负起电脑基础知识的教育工作。既开设有“新生电脑讲座”,“网络入门”等基础讲座,也有“编程”,“统计处理”及“情报化社会论”等培养信息应变能力的讲座。在全校范围内,除各个系拥有的电脑室外,MNC也提供了可供全校利用的终端室。在西早稻田的校园里,还开设有可供24小时利用的电脑自习室。
知识和智慧的象征:图书馆
早稻田大学以中央图书馆为核心,共拥有30座图书馆。藏书总数约427万册,利用者达180万人次。早稻田大学不但拥有巨大的藏书量,同时也拥有庞大而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所有领域的学术信息都实现了在线搜索。并且早稻田大学的图书目录数据库被世界最大的图书目录利用机关OCLC(Online Library Center:本部在美国)所采用,供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所利用。
海外教育联络
早稻田大学和世界约260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友好的校际交流关系,每年接收来
自这些大学的150—200名交换留学生。
入学要求
几乎所有的系和研究科都招收留学生,并为留学生准备了留学生特别选考制度。考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同时报考每个系。每个系的考试成绩均具有独立性,没有丝毫影响。报考研究科的考生需要参加研究科入学考试。
学校特色
100年来,早稻田大学为日本培养了众多的政界、经济界和文化界的著名人士,如石桥湛山、松下幸之助、北原白秋、坪内逍遥等。
爱知大学
爱知大学创建于1946年,并且在日本中部的爱知县内设有丰桥校区,名古屋校区(三好),和车道(名古屋市)校区。
它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私立大学。大学本科专业包括了7所学部、13个科系、及36个专业。研究生院则包括了7个科系及10个专业。此外,学校也设有6个研究所。在校学生10,500多名,学生享受着校区内自由的生活并且同时认真的追求他们对学习、研究、文化、艺术以及运动的兴趣。至今为止,我校已有11万名毕业生。
爱知县比东京、大阪等大都市的消费及房租要便宜得多。因此四年学习下来,学生的负担也会降低许多。三处校区都拥有完备的教学设施。我校图书馆的藏书量超过141万册。学生随时可以利用便利的馆际借书系统来借其他校区的书籍。我校的图书馆也设有多媒体、视听、和学习辅助等设备。崭新的资讯多媒体教室也提供了完善的研究环境。我校利用最先近的高速区域网路系统连接三处校区。学生可以使用校区内的电脑寻找资料及上网。每所校区都设有完整的运动设施、社团活动场所及健身设备,是一个安全舒适美好的学习地。
北海道大学—Hokkaido University
北海道大学是所综合性的大学,创建于明治2年(1869年),历经札晃学、校时代、札晃农学校时代、东北帝国大学时代、北海道大学时代。学校设有文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等12个学院36个学科,111个专业,并有文学、工学科等14个硕士点,本校共有留学生1000多名。
人文科、教育、法学课程、经济、经营、数、物理、化、生物科(生物学、高分子机能学)、地球科(地球卫星物质科学、地球物理科学)、医、齿。综合药剂、材料工、应用化、情报工、电子工、系统工、应用物理、原子工、机械工、土木工、建筑都市、环境工、资源开发工、生物资源科、应用生命科、生物机能化、森林科、畜产科、农业科、农业经济。水产海洋科、海洋生物生产科、海洋生物资源化。
学校特色
北海道大学校园面积号称全日本第一,这话可是一点都没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中央大草原,这片如茵绿草还有小河流穿过,是该校师生们聊天休息的最佳去处。
生活导航
由北门往该校农学部、理学部走去,即到达著名的白杨木林道。在北海道广大青空下笔直耸立的白杨木,是北大最著名的景致。只可惜,由于这些白杨木年岁已高,目前林道禁止进入。北大校园另一著名代表性景观是银杏林道。这段林道的最佳观赏季节是秋天,届时,会染成一片金**,非常醉人。
前往方法∶JR 札幌火车站北口,步行 5 分钟,即到北大正门。
宇都宫大学—Utsunomiya University
网址:www.utsunomiya-u.ac.jp/
宇都宫大学市建立在五百年前复兴的日本最早的大学"足利大学"的基础上。研究学问是普遍的,也是大学的永远的本旨。以过去、现在、未来为时间轴,现在活用过去所学的,未来是现在的目标。在将来,宇都宫大学将构筑自立、自主、自由的学问和教育的环境。
开设学校教育教员培训课程(学校教育、国语教育、社会科教育、数学教育、理科教育、家政教育、技术教育、英语教育、残障儿教育);生涯教育课程(地狱社会教育课程)文;环境教育课程(环境教育课程);学校教育教员培训课程(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保健体育);生涯教育课程(体育健康课程);机械系统工理、电气电子工理;应用化理;建设理;情报工理;生物生产科理;农业环境工理、农业经济;森林科理等专业。
立命馆大学
学校简介 立命馆大学成立于 1869 年,前身是总理大臣、青年公卿西园寺公望在京都开办的私塾。 130 多年后的现在立命馆有 2 所大学、 3 所高校、 3 所中学,总学生人数为 4 万人。在 2003 年立命馆大学被文部省授与“特色教学”学校的荣誉称号。立命馆 アジア太平洋大学成立于 2000 年,校址位于九洲地区的温泉疗养观光圣地————大分县别府市。来自世界 68 个国家的学生在这里学习,文化与肤色的交融形成了这里多文化、多语言的校园环境。
学校特色国际化的教育环境: APU 约半数的学生来自世界上 686 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学生们在这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加深了对世界不同地区风俗文化的学习及理解,增强社交能力,编织全球范围的人际关系网络.
英日双语授课: 学校致力于语言与专业课程共同学习,以英语和日语作为授课语言,学生入学后使用基础语言学习专业课程,并通过语言课程系统的学习另一种语言。雄厚的师资力量: 学校继承立命馆学院100 余年的教学经验,按照日本籍和外籍教师按50% 的比例进行教师配置。目前在校教授来自世界上18个国家和地区,一部分教授是曾就职于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银行金融界的。
鸟取大学—Tottori University
鸟取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朝和24年的鸟取师范学校、鸟取农林专门学校、米子医科大学等合并的综合性大学。自成立发展以来,发表都许多重大研究成果,为社会多次输送专业人才。
开设地域科学校教育(人类教育课程教科教育课程言语·社会系教育选修)人类文化(国际言语文化课程、艺术表现课程)地域科学、学校教育(科教教育课程理数系教育选修地域科学) 、学校教育(学科教育课程技术·生活系教育选修、教科课程表现·体育教育选修)、医学、生命科学、保健学、机械工、知能情报工、电气电子工、物质工、生物应用工、土木工、社会开发系统工、应用数理、生物资源环境、兽医等专业学科。
院系组成 开设地域科学校教育(人类教育课程教科教育课程言语·社会系教育选修)人类文化(国际言语文化课程、艺术表现课程)地域科学、学校教育(科教教育课程理数系教育选修地域科学) 、学校教育(学科教育课程技术·生活系教育选修、教科课程表现·体育教育选修)、医、生命科、保健、机械工、知能情报工、电气电子工、物质工、生物应用工、土木工、社会开发系统工、应用数理、生物资源环境、兽医等专业学科。
大阪大学—Osaka University
大阪大学,是一所国立大学,它是在大阪地区当地政府的极大支持下于1931年由日本国政府建立的。现大学拥有10个系、12个相关的研究生院、5个研究院、18个教育和研究中心、3个图书馆和2个隶属于医学系和口腔专业的医院。有1.4万多名大学生和近6000名研究生在学。教师超过2000人,管理人员也近似这个数字。
攻读本科生学位:需要4年学习时间(医学和口腔专业需要6年),所有的新生和大二学生在他们的前3个学期都要在丰中校园接受文学艺术教育。
提供的学士学位有:人类科学、法律、经济、科学、护理、健康科学、制药科学及工程学。
东京艺术大学
网址:www.geidai.ac.jp/
东京艺术大学是根据国立学校设立法的实施,于昭和24年5月由东京美术学校、东京音乐学校合并而成,共有两个学院13个学科。学校自创立以来人才辈出,不乏优秀的艺术家。
学校特色
美术:绘画(日本画)、绘画(油画)、工艺、雕刻 、设计 、建筑、先端艺术表现、
艺术学
音乐:作曲 、声乐、器乐(钢琴、古乐) 、器乐(弦乐、管打乐)、指挥、乐理
崎玉大学—Saitama University
崎玉大学位于崎玉县浦和市的西部,学校从只有文理学院、教育学院的单一大学发展成为现在的有着教养学院、教育学院、经济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的综合性大学。近来,随着国际化时代的到来,外国留学生愈发增多,崎玉大学设立的教育研究中心特意设置教育课程(国语·家政)、学校教育教员培训教科教育课程(社会)、学校教育教员培训教科教育课程(数学)、学校教育教员培训教科教育课程(理科)、学校教育教员培训教育综合课程(综合教育科学·教育心里学)、教科教育课程(英语)、残障儿教育课程人问发达科学心里商议课程、福利商议课程、生涯学习社会教育课程、学校教育教员培训。
神户大学—Kobe University
神户大学是日本最古老、最大的综合性国立大学之一。它以学术水平高而闻名,学校重视和国外大学进行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目前在该大学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有800余人。神户大学创立于1902年,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拥有10个学部:文学部、
国际文化学部、发达科学部、法学部、经济学部、经营学部、理学部、医学部、工学部、农学部,以及9个研究科的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综合人间科学研究科、法学研究科、经济学研究科、经营学研究科、医学系研究科、文化学研究科、自然科
学研究科、国际协力研究科。该大学还附属有经济经营研究所等其他教育设施。
学校特色
神户大学是日本最古老、最大的综合性国立大学之一。它以学术水平高而闻名。
生活导航
神户大学位于和海外交易据点的神户。学校旨在教育学生掌握最先端的知识和技能,并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充实和开拓人生。
广岛大学—Hiroshima University
学校网站 www.hiroshima-u.ac.jp
教育:第一类(学校教育系) 初等教育教员养成课程障碍儿教育教员养成课程
第二类(科学文化教育系) 自然系课程 数理系课程
第三类(言语文化教育系) 国语文化系课程 英语文化系课程日本语教育系课程
第四类(终生活动教育系) 健康体育系课程人类生活系课程 音乐文化系课程 造型艺术系课程
第五类(人类形成基础系) 教育学系课程 心理学系课程
工业:第一类(机械类)、第二类(电气系)、第三类(化学系)、第四类(建设系)
经济:经济;法:法;理:数、物理科、化、生物科、地球;医:医、综合药、保健;生物生产
九州大学—kyushu university
九州大学是日本著名的国立大学。九州大学的历史是从1903年(明治36年)京都帝国大学设置的福冈医科大学开始的,8年后,1911年(明治44年),同时拥有医学部和工学部的九州帝国大学诞生了。从那以来,几经学制改革和学部学科的增设等变迁,至今已成为有文、教育、法、经济、理、医、齿、药、工、农共10个学部,约有16,000名学生和约4,500名教职员工的国立综合性大学。大学院设有:文学、法学、经济学、理学、医学、齿学、药学、工学、生物资源环境科学、人类环境学、系统信息科学、比较社会文化、数理学、综合理工学等14个研究科。另还附属各种研究所和教育研究设施。
九州大学自创立,就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现有以亚洲为主的6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1,000余人在校学习。在日本国立大学中是接受外国留学生最多的10所大学之一。
陈天华的大事年表
1875年3月6日(农历正月二十九),陈天华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 。
1897年10月,湖南巡抚陈宝箴倡导新学,在长沙创立时务学堂,陈天华被录为外课生。
1898年9月8日,《湘报》149号刊登了《新化县童生陈天华等<公恳示禁幼女缠足禀>并批谕》。
1903年3月,陈天华由新化实学堂资助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
1903年4月,陈天华与黄兴在东京锦辉馆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队”(“拒俄学生军”)宣传抗俄保国。
1903年5月,与黄兴、蔡锷等以“拒俄学生军”为基础,成立“军国民教育会”,由拒俄御侮转为武力反清。
1903年秋,陈天华用通俗文艺说唱形式写成了震惊中外的反帝革命宣言——《猛回头》与《警世钟》。
1903年冬,陈天华作为军国民教育会“运动员”,回国策划起义,次年,成立“华兴会”。
1905年8月,陈天华辅佐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功勋卓著。极力主张“华兴会”与孙中山联合的。
1905年9月,作《怪哉!上海各学堂各报馆之慰问出洋五大臣》驳倒梁《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
1905年12月8日,效法屈原投江殉国行动,作《绝命书》以死警醒国人,时年31岁。
出家倒计时丨弘一大师出家因缘正序年表
为便于直观的了解弘一大师出家的种种因缘,特从各类资料中拣择出影响弘一大师出家的信息。梳理自大师 出生 至大师 出家 过程中种种与佛教有关的事件,按年份罗列详备出处,谓弘一大师出家因缘一目了然版。
1880年10月23日
庚辰年九月二十日
出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前陆家胡同
1884年7月4日中秋节
甲申年八月初五
大师父亲李筱楼去世终年七十二岁。时临终前延请高僧朗诵 《金刚经》, 发丧期间诵经不止。大师幼时屡携侄辈作僧人状。
1888年戊子年
王孝廉至普陀山出家回天津居无量庵,大师大侄媳同王孝廉学《大悲咒》、《往生咒》等,并学袁了凡记功德格。大师常从旁听之, 亦能背诵。
此后三四年中曾反复练写过刘世安临摹的文徵明手书 《心经》。 作诗句 “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1892年壬辰年
“十二三岁时,也曾学了 放焰口 ,可是并没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内容是怎样,以及 出家人 的生活又是如何。”
1897年丁酉年
大师受母命聘娶茶商之女俞氏为妻。
1898年戊戌年
戊戌变法失败后,大师为避祸携母亲、妻子迁居上海。
1901年辛丑年
大师考入南洋公学,与 邵力子、黄炎培、谢无量 等同班录取,同为蔡元培门生。
1902年壬寅年
该年前后因同窗谢无量与 马一浮 交好,大师与马一浮相识。
秋季,到杭州参加“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乡试,曾游西湖。
1905年3月10日
乙巳年二月初五
大师 母亲王太夫人 逝世,终年四十六岁。
同年赴日留学。
1912年壬子年
大师被聘为《太平洋报》主笔,与 苏曼殊 相识。(苏曼殊于1903年曾 削发为僧 ,此时已还俗)
辛亥革命爆发后,时局动荡,《太平洋报》闭馆,大师天津老家 破产 ,大师经济条件受困。
8月下旬,受 经亨颐 之邀到杭州一师任教。与 夏丏尊 相识。
“我常常一个人在上面吃茶,同时还凭栏看看西湖的风景。 在茶馆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庆寺了。 我吃茶之后,也常常顺便地到那里去看一看。”
1913年癸丑年
“当民国二年夏天的时候,我曾在西湖的 广化寺 (马一浮也在广化寺《慈悲旅人李叔同传》瓦当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2 第74页)里面住了好几天,……有时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里却感觉得很有意思呢!”
“……我和夏丏尊居士两人……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当时夏丏尊曾对我说:‘ 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 ’那时候我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有意思,这可以说是我后来出家的一个远因了。”
1915年乙卯年
大师到南京高师兼职,成立“宁社”。曾专 借佛寺陈列展览 。与社友聚餐,食素,言语中流露 导儒归佛 的意向。
大师结义金兰“天涯五友”之许幻园告知自家 破产 ,大师因此创作 《送别》 。
夏丏尊与大师谈起 断食修养方法 ,大师借阅该杂志。
1916年丙辰年
夏,大师给学生李鸿梁信中明确表露了准备实行断食的意向。
“到了民国五年的夏天,我因为看到日本杂志中有说及关于断食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当时我就起了一种 好奇心 ,想来断食一下。”
“因为我那时 患有神经衰弱症 ,若实行断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断食时,须于寒冷的季候方宜。”
秋,“时余将入山 坐禅 ,慧业云云,以美荷花,亦以是自劭也。”
12月,大师至西冷印社找叶品三商议断食地点,叶建议 虎跑寺 。
叶说有朋友丁辅之是虎跑寺大护法。叶写信告知大师去虎跑寺断食事宜。
1916年12月24日至1917年1月12日,大师在虎跑寺实行断食修养方法。写有 《断食日记》。
据《断食日记》,推断大师入佛之前曾信仰过日本天理教。可视为 导神(道)归佛的“方便(方式)” 。
“我到了虎跑寺,就住在方丈楼下的那间屋子里了。我住进去以后,常常看到一位出家人在我的窗前经过,即是住在楼上的那一位,我看到他却十分地欢喜呢!因此就时常和他来谈话,同时他也拿 佛经 来给我看。 ”
“我虽然在那边只住了半个多月,但心里头却十分地愉快,而且对于他们所吃的菜蔬,更是欢喜吃,及回到了学校,以后我就请佣人依照他们那种样的菜煮来吃。 ”
1917年丁巳年
大师致刘质平书:不佞自知寿不永(仅十年左右),又从无始以来,罪业至深,故不得不赶紧 发心修行 。自去腊受马一浮大士之熏陶, 渐有所悟 。世味日淡,职务多荒。近来请假,逾课时之半,就令勉强再延时日,必外贻旷职之识(人皆谓余有神经病),内受疚心之苦…… 秋初即入山习静 ,不再轻易晤人。 剃度之期,或在明年 。……不佞拟再托君 购佛学书数种 ……
九月至虎跑寺,听法轮长老说法,颇有所悟。书联句赠法轮长老题记: 永日视内典,深山多大年。
“及到了民国六年的下半年,我就 发心吃素 了。”
“在冬天的时候,即请了许多的经,如 《普贤行愿品》、《楞严经》及《大乘起信论》 等很多的佛经,而于自己的房里,也供起佛像来,如 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 ……的像,于是亦 天天烧香 了。 ”
1918年戊午年
大师在虎跑寺过春节,打算拜弘祥师为师,弘祥师介绍大师拜 了悟法师 。
马一浮介绍好友彭逊之至虎跑寺清修,彭逊之于正月初八剃度为僧,法号安仁大士。大师大为感动,但选择先 皈依三宝 ,于 正月十五拜了悟法师为皈依师,名演音,号弘一。
“他 茹素 了,有 念珠 了,看 佛经 ,室中 供佛像 了。”
“我打算于此年的暑假来入山,而预先在寺里面住了一年后,然后再实行出家的。当这个时候,我就做了一件 海青 ,及学习两堂功课。 ”
“在二月初五日那天,是我的 母亲的忌日 ,于是我就先于两天以前到虎跑去,在那边背诵了三天的 地藏经 ,为我的母亲回向。”
“到了五月底的时候,我就提前先考试,而于考试之后,即到虎跑寺入山了。到了寺中一日以后,即穿出家人的衣裳,而预备转年再剃度的。 ”
5月2日,大师曾经的同事 “诗僧”苏曼殊病逝 在上海,年仅35岁。
“夏丏尊居士来,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还未出家,他就对我说:“既住在寺里面,并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而不即出家,那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所以 还是****赶紧剃度好 。” 我本来是想转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劝,于是就赶紧出家了。”
“有一次,我对他说过这样的一番狂言:“这样做居士究竟不彻底。 索性做了和尚 ,倒爽快!”我这话原是愤激之谈,因为心里难过得熬不住了,不觉脱口而出。说出以后,自己也就后悔。他却仍是笑颜对我,毫不介意。”
闻听住在玉泉寺的程中和居士将剃度为僧,大师前去问讯。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大师致信留学日本母校,说明 出家志愿 。
1918年(农历)6月30日:“……李叔同入山,断绝之送别,非人生观之本义……”
1918年(农历)7月10日:“……李叔同入山之事, 可敬而不可学 ,嗣后宜禁绝此风,以图积极整顿……”
大师书 “南无弥陀佛” 直幅赠与杨白民。
大师为姜丹书撰写《姜母强太夫人墓志铭》,落款为 “大慈演音书” 。
大师谢绝他人送行,只带着替他挑行李的校工闻玉同往虎跑寺。
1918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十三日,大势至菩萨圣诞,正式剃度出家。依了悟法师为师,仍用皈依时的法名演音,法号弘一。同年农历九月,至灵隐寺由慧明法师开堂禀受具足戒。
吉川幸次郎的大事年表
1923年考取京都帝国大学,选修中国文学。
1926年京都帝国大学中国哲学文学科毕业,1928年赴中国,在北京大学留学。
1931年回国,任教于母校京都大学,并任东方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尚书正义》与《毛诗正义》的校定,并与青木正儿从事元曲的校注。
1939年任东方文化研究所经学文学研究室主任。
1945年任东方文化研究所商议员。
1946年任文部省人文科学委员会委员。
1947年任京都大学文学部教授,同年以《元杂剧的研究》获文学博士。
1947年参加创刊《中国文学报》。
1953—1954年赴美国考察,在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下,从事中国问题研究。
1954年参加《世界美术大系》(26卷本,平凡社刊)第14卷《宋元画》的编写。
1955—1956年任《中国古典选》(10卷本,朝日新闻刊)主编。
1955—1958年参加《世界大百科事典》(33卷本,平凡社刊)中国文学部分的编写。
1959年在日本中国学会第11届学术大会上作了《宋诗的地位》的报告。
1959—1961年参加《中国古典文学全集》(33卷本,平凡社刊)的编译,主编第7卷《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活本》
1960年赴莫斯科参加第25届国际东方学家会议。
1962年参加“《诗品》的综合研究”(此项目文部省科学研究费拨款90万日元),具体负责“《诗品》的批评与它的对象的研究”。
1963年在日本中国学会第15届学术大会上作了《从文学史上看明代》的报告。
1965—1966年任《世界文学小辞典》的编集委员兼中国文学主编。
1967年在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任内退休,改聘为名誉教授,获国家文化勋章。
1970—1974年参加《世界大百科事典》(33卷本,平凡社刊)中国文学部分的修订。
1973年参加《中国讲座》(5卷本,筑摩书房刊)的编写,主编第2卷《旧体制下的中国》。
1975年任日本政府文化使节团团长访问中国。同年出席日本文部大臣永井道雄召开的文明问题座谈会,任会议顾问。
1976年任《中国古典名著总解说》(自由国民社刊)的总指导。
1977年与小川环树一起完成编辑《中国诗人选集》(33卷本,岩波书店刊)。同年7月,日中文化交流协会68次常任理事会聘请为该会顾问。
1978年任京都日中学术交流座谈会顾问。
1979年4月再次应邀访华。
朱屺瞻的艺术年表
1892年 壬辰,1岁。5月27日生,乳名增钧。祖籍江苏太仓浏河镇。祖辈皆业商,乐善举; 1900年 庚子,9岁。入家塾就读。受塾师影响,开始摹写兰竹与山水。塾师赐字屺瞻; 1905年 乙巳,14岁。入宝山县学堂读书; 1908年 戊申,17岁。入邮传部上海实业学校就读。依然热衷绘画; 1912年 壬子,21岁。开始接触西方绘画并立志从艺,11月入上海图画美术院; 1913年 癸丑,22岁。受聘执教于上海图画美术院,后兼任函授乙部主任。研究油画、素描及中国画; 1917年 丁巳,26岁。赴日本留学,进川端美术学校,从藤岛武二学画; 1918年 戊午,27岁。油画《风景》入选首届苏州美术画赛会展览; 1919年 己未,28岁 。浏河养病,居家研习国画与油画,加入“天马画会”; 1924年 甲子,33岁。江浙军阀交战,举家避乱吴淞,浏河老家及藏书藏画全部毁于兵灾; 1925年 乙丑,34岁。4月,作品参加春季洋画展览。8月,作品参加“天马会美术展览”。当选为第二届江苏美展评委; 1926年 丙寅,35岁。父病故,遂号“二瞻老民”。重建家园,修筑乐天画室。当选为江苏省教育研究会干事; 1927年 丁卯,36岁。居家作家,朋辈雅集,与黄宾虹交往甚密,常在一起鉴赏品评古画; 1928年 戊辰,37岁。10月,与王济远、江小鹣、李秋君、张辰伯、潘玉良等创办“艺苑绘画研究所”; 1929年 己巳,38岁。国画《春寒》、《墨荷》、《寒林》,油画《劳苦》、《静物》入选第一届全国美展。油画《春柳》、《盆花》、《劳苦》入选西湖博览会。多幅作品参加艺苑成立一周年美展。与齐白石订交。与王济远、潘玉良主编的《艺苑画集》出版; 1930年 庚午,39岁 。《朱屺瞻画集》由艺苑真赏社出版发行; 1931年 辛未,40岁。受聘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与校董。主持艺苑绘画研究所工作,主办艺苑第二届画展; 1932年 壬申,41岁。一·二八日军发起淞沪战争,浏河乐天画室被毁。战争甫歇,冒着严寒与肺疾,奔走淞沪各地战场作油画写生。7月,举办“朱屺瞻淞沪战迹油画展”。任新艺专绘画研究班导师。在浏河新镇建“梅花草堂”; 1933年 癸酉,42岁。以多幅作品参加全国艺术家捐助“东北义勇军作品展览会义卖”。与杨秀涛、周碧初等组织洋画实习研究会。举办“朱屺瞻绘画展览会”。展出油画、国画六十余件。出资营造之“新华艺专绘画研究所”落成; 1934年 甲戌,43岁 。“新华艺专绘画研究所”正式对外招生,亲任研究所主任兼导师,教授国画及西画。作品7幅参加“艺风社第一届展览会”。出资兴办义学“乡村小学校”,并出资万元,与何元奇等创办乡村改进社。为新华艺专筹款购书,发起举办“现代名画家展览会”。应邀去开封出席全国职业教育年会。接连数日在黄河边作油画写生。参加艺风社第二届画展; 1935年 乙亥,44岁。加入诸闻韵、潘天寿等组织发起的白社画会; 1936年 丙子,45岁 。与徐悲鸿、汪亚尘等发起组织默社画会,举办默社画展。分别参加艺风社第三回展、白社第四届画展、上海力社画展。开始征集道友为“梅花草堂”题诗作画,荟萃一代名家作品,历时数载编集成册。与潘天寿、姜丹书等重游富春江写生,并邀往浏河“梅花草堂”雅集数日; 1937年 丁丑,46岁。第二次赴日,考察美术教育。国画《竹石图》、油画《菊花》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为保名画不流失海外,筹款购藏石涛《万点恶墨图卷》、《八大山人书画册》等。新华艺专被日军炸毁,翌年迁往新址复学; 1939年 己卯,48岁。为陈抱一、钱铸九、宋钟沅、周碧初在沪举办五人联合油画展,有《静物》、《双鱼南瓜》等参展; 1940年 庚辰,49岁。陆续收集并编辑《忠节扇集》6巨册及《贰臣扇集》2册; 1941年 辛巳,50岁。撰写《艺术与修养》一文。与画友论诗作画讽喻时世; 1942年 壬午,51岁。作《高风亮节图卷》、《太仓十二古迹图册》等。新华艺专被迫解散; 1944年 甲申,53岁。积齐白石镌印六十余方,作《六十白石印轩图卷》,自号“六十白石印富翁”,潜心临摹古画,作《仿李流芳山水册》等,对吴镇、沈周尤为倾心; 1945年 乙酉,54岁。抗战胜利,参加新太仓社。倡办大学贷金和中学生助学金,嘉惠贫困学子; 1946年 丙戌,55岁。上海美术会成立,当选为监事。与齐白石交十年后初次相晤于沪上。于上海淘砂场修筑“梅花草堂”; 1947年 丁亥,56岁。受聘为上海市美术馆筹备处征集委员。推选为中国画会候补理事; 1949年 己丑,58岁。5月,上海解放。继续作画不辍; 1950年 庚寅,59岁。当选为上海市第一次文化会代表。加入新中国画研究会; 1952年 壬辰,61岁。迁出淘砂场梅花草堂。大批油画寄存友人家,后在文化大革命中毁失; 1953年 癸巳,62岁。游北京,试作毛笔写生数十幅。《潇湘烟雨》入选全国国画展; 1954年 甲午,63岁。加入华东美术家协会。赴黄山写生; 1955年 乙未,64岁。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 1956年 丙申,65岁。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1957年 丁酉,66岁。与钱瘦铁远游川陕,沿途考察写生,速写甚多; 1958年 戊戌,67岁。赴洞庭东山、青浦淀山湖等地写生; 1959年 己亥,68岁。至上海西郊、上钢五厂等处写生。迁居巨鹿路; 1960年 庚子,69岁。赴井冈山、浙江四明山等地写生; 1961年 辛丑,70岁。至嘉定、洞庭东山、杭州、广州等地写生。《杜鹃花》等3幅作品参加上海花鸟画展; 1962年 壬寅,71岁。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朱屺瞻国画展”,展出国画一百三十多件。10月,个人画展应邀赴南京江苏省美术馆展出。赴浙江天目山写生; 1963年 癸卯,72岁。个人画展应邀赴西安展出。赴浙江、镇江、扬州、南京等地写生; 1964年 甲辰,73岁。与画院同仁游无锡。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与王个簃、林风眠、唐云同赴景德镇深入生活,绘瓷器挂盆数十件; 1965年 乙巳,74岁。游嘉兴南湖,作速写数十幅; 1966年 丙午,75岁。岁初,作山水花卉。“文化大革命”开始,被迫停笔。自用齐白石镌印全部上交; 1972年 壬子,81岁。1971年起允许居家。开始悄悄作画,去中山公园写生,作花鸟册页等。钱君陶为之治印; 1973年 癸丑,82岁。潜心临摹历代名画,持续3年,积五十余件; 1976年 丙辰,85岁。作《江村雨霁图》、《藕花深处图》及泼彩山水等; 1977年 丁巳,86岁。完成《浮想小写》12页,评者称之为哲理画。应邀为北京饭店和首都机场作画,二度登上八达岭; 1978年 戊午,87岁。“文化大革命”初期收缴之齐白石刻石印发还,作《梅花草堂图》纪念。作泼色山水《雨后斜阳》等; 1979年 己未,88岁。应邀赴北京为人民大会堂作巨幅《红梅图》。聘为文化部中国画研究组成员。聘为西泠印社社员及特约画师; 1980年 庚申,89岁。《朱屺瞻画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重绘《太湖风光图卷》,作油画《风景》与《静物》等; 1981年 辛酉,90岁。“朱屺瞻国画展”先后在上海、南京、成都、北京举行,激起巨大反响。谈艺录《癖斯居画谭》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美术顾问。6月应邀赴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作巨幅《牡丹图》、《竹石图》。10月再次赴北京参加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大会。当选为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1982年 壬戌,91岁。朱屺瞻国画展在广州举行。**《画家朱屺瞻》由上海美术**制片厂摄制完成。当选为上海书法家常务理事。国画6幅捐赠中国美术馆;作品33幅捐赠上海美术馆;作品8幅捐赠太仓县人民政府。应美国旧金山市政府提议,为该市国际机场作巨幅《葡萄图》。泼色山水一幅入选法国1982年春季沙龙美展。重新开始油画创作,有江南水乡风光等。参与书画义卖,捐赠中国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 1983年 癸亥,92岁。春日,居家作油画,为太仓县重建墨妙亭题匾并赠《水仙》一幅。7月应邀赴美参加旧金山国际机场落成典礼和《葡萄图》揭幕典礼,归国后赴云南写生。《兰花竹石图》、《牡丹图》为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作书法《论书卷》,并画《江南三月图》、《泼色黄山》、《蹲鸱助加餐》、《进士读书图》以及花果册12幅。作油画《古瓶红梅》、《武夷九曲》、《海边》、《枇杷与古造像》等; 1984年 甲子,93岁。深圳举办“朱屺瞻画展”。山水花卉作品14件捐赠上海博物馆。山水《大地春意浓》获第六届全国美展荣誉奖。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作品一幅。在从化温泉,作《漫笔纵横》花卉巨册24图。随上海市政协画室访川团赴四川写生观光; 1985年 乙丑,94岁。应邀去钓鱼台国宾馆作画。应邀为人民大会堂作《松石梅》等2幅。为赈济非洲灾民捐画2幅。上海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同年聘为文物之友理事。上海市红十字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香港展览中心举办个人画展; 1986年 丙寅,95岁。应邀赴美国纽约、休斯敦等地讲学。《朱屺瞻国画展》在上海、北京举行。被评为1986年度上海文化新闻人物。《朱屺瞻年谱》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向中国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捐款捐画。瑞典电视台与巴西电视台分别为之拍摄录像。作《佛手梅花图》捐助维修威尼斯和修复长城。作巨幅《墨竹图卷》; 1987年 丁卯,96岁。在深圳举办95岁个人画展。作二丈四尺《墨梅》、《墨兰》及《菊花》巨卷。油画《太平洋》参加“中国油画展”; 1988年 戊辰,97岁。为修复长城捐赠《清供图》一幅义拍。作《山村秋色图》捐助上海中小学幼儿教师基金。应邀赴新加坡国家博物院举办个人画展。聘为上海美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国际水墨画展《葡萄图》获奖。重绘梅兰竹菊二丈四尺巨卷中的《墨菊图卷》; 1989年 己巳,98岁。居家创作,筹备百岁画展。聘为上海美术馆艺术顾问; 1990年 庚午,99岁。3月,“朱屺瞻百岁画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开幕。4月、10月,朱屺瞻百岁画展分别在香港、太仓隆重展出。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世纪丹青-艺术大师朱屺瞻传》。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朱屺瞻百岁画集》。香港中华书局出版《当代中国画名家朱屺瞻》大型画集。聘为吴昌硕研究会名誉会长、太仓县博物馆顾问。绘花卉蔬果小品10幅,由宜兴紫砂壶名家高手特制十套艺术紫砂壶传世。为90上海艺术节赠国画一幅。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捐赠书法一件。为上海档案馆建馆30周年题词一幅。为颖州西湖碑林作书法一件; 1991年 辛未,100岁。获首届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山水《松本无声图》上海美术作品展获荣誉奖。为抗洪救灾捐赠《花卉》一幅。太仓县浏河镇重建梅花草堂落成。向太仓明德小学捐赠奖学金两万元; 1992年 壬申,101岁。居家创作,去植物园、龙华寺、秋霞圃写生。聘为第十一届亚运会书画展艺术委员会荣誉顾问。聘为西泠印社顾问。应邀为宋庆龄陵园作《柏翠图》一幅。作大山水册24幅等; 1993年 癸酉,102岁。居家创作。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捐赠四尺对开山水一幅。合作八尺国画一幅。《葫芦图》一幅捐赠江苏省美术馆; 1994年 甲戌,103岁。居家创作。1月,香港艺术馆举办“瞻缘堂藏朱屺瞻书画展”,并出版《瞻缘堂藏朱屺瞻书画选》大型画集2册。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开始筹建朱屺瞻艺术馆,4月30日签约,9月1日破土动工。全国人大办公厅收藏《枇杷图》一幅。聘为南京大学东方书画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1995年 乙亥,104岁。2月,英国大英博物馆举办“当代中国画—朱屺瞻的艺术”展览。《春江连海》有限印刷105幅出版发行。《梅花草堂集册》有限印刷105册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5月5日,朱屺瞻艺术馆落成。“朱屺瞻百又五岁画展”隆重举行。《春风又绿江南岸》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上海展荣誉奖。5月24日,在朱屺瞻艺术馆梅花草堂作《墨竹图》一幅,留赠艺术馆。7月,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举办“朱屺瞻画展”。同月,因轻度脑血栓入华东医院治疗; 1996年 丙子,105岁。春日,在病榻作小幅墨笔速写,并作《枇杷》等小幅国画。4月20日晨8时45分,因肺部感染,急性左心衰竭,在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5岁。4月29日,上海各界冒雨至龙华殡仪馆为朱屺瞻先生送行。5月5日,朱屺瞻艺术馆举办朱屺瞻艺术馆藏画展。7月29日,屺老骨灰安葬青浦园华侨公墓。上海美术界代表及屺老生前亲朋好友参加安葬仪式;
唐槐秋的年表
1898年10月14日生于湖南湘乡。14岁留学日本。
20岁毕业于东京成城中学。后又留学法国学航空。
1925年毕业回国,与田汉相识,开始戏剧生涯。
1926~1928年,参与了从南国**剧社到南国社的全部戏剧活动,主演了《到民间去》、《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一批**和话剧。
1929年到广州担任广东戏剧研究所的剧务主任和附设学校的教务主任。
1933年底唐槐秋办起了以“民间、职业、流动”为特点的中国旅行剧团。
1934年3月,在南京首演《梅萝香》,敲响了话剧职业化的开场锣鼓。同年7月,率中旅北上,在北平演出《茶花女》、牛大王、《女店主》、《英雄与美人》、《天罗地网》、《复活》、《委曲求全》、《雷雨》等中外名剧,培养了唐若青、陶金、赵慧深、白杨、戴涯、蓝马等许多优秀演员,为以后的中国话剧发展作出了贡献。
1936年,唐槐秋率领中旅回到上海,创造了“话剧卖座之盛超过**”的记录。1937年抗战爆发,率中旅在武汉、香港演出救亡戏剧。
1939年冬,中旅回到已经沦为“孤岛”的上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再率中旅北上。
1945年9月,他满怀振兴中旅的希望,奔向南京,但拒绝官方津贴。
1947年初,中旅被迫解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唐槐秋在中国戏曲研究院担任京剧导演。
1954年4月25日逝世于北京。
夏丏尊的年表
--6月15日生于浙江省上虞县崧厦乡。上代经商,父亲是秀才。祖父去世后,家道中落。兄妹六人,行三,名铸,初字勉旃,1912年改字丏尊,笔名默之,号闷庵。
1901年--考中秀才后在家自修。
1902年--春,到上海进中西书院初等科读书,一学期后因家贫辍学。秋,去杭州应乡试,开始接受新思潮,读原富,天演论,新民丛报等。
1903年--1月14日(夏历王寅年腊月十六)与金嘉结婚。入绍兴官僚学堂读书,在“激昂慷慨,充满着蓬勃朝气”的环境中过了半年的中学生活。
1904年--辍学回家,替父亲坐馆,边教书边自修。
1905年--向亲友借款去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弘文学院,后转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
1907年--因领不到官费,家境贫困,辍学回国。
1908年--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通译助教,为该校延聘的教育科日本教员作翻译。
1909年--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在两级师范学堂任教,赠以域外小说集,眼界为之一广。冬,因新任监督(相当于校长)夏震武顽固不化,遂与鲁迅,许寿裳等一起罢教,搬出校舍,以示抗议,迫使监督辞职。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在杭州积极参加光复庆祝活动。
1912年--李叔同来两级师范学堂任教,两人由此共事七年,结成深厚友谊。自告奋勇担任舍监,深得学生拥戴,连续担任七八年。 --暑后两级师范学堂停办高师,并改组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被选为校友会文艺部长,组织学生办校友会志,经常在该刊发表诗文。在第一号上发表学斋随想录。
1914年--春,与第一师范同仁徐作宾,徐道政,郦忱,姜丹书,陈子韶等同时加入南社,入社编号为四五四号。住杭州城入弯井巷,窗前有一株梅树,因以取屋名为小梅花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与刚从日本归国来校任教的陈望道,以及刘大白,李次九等积极支持新文化年底撰一九一九年的回顾,热情赞提五四运动。
1920年--3月,一师发生“倒经风潮”,夏丏尊等四大金刚与校长经亨颐均离去。秋,应聘到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同时应聘的有熊梦飞,匡互生,舒新城,孙俍工,沈仲九,余家菊,陈启天,张明纲等,与毛泽东共事,很受崇敬。
1921年--2月,离开长沙一师。秋,加入是年年初新成立之文学研究会,入会编号为五五号。冬,回家乡上虞白马湖,在经亨颐主持的春晖中学任教,在学校附近盖平房定居,题名为平屋。后来把在这里写的散文随笔等辑为平屋杂文。
1922年--3月,与李维桢合译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日高素之原著)一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列为新时代丛书第十种。介绍丰子恺来春晖中学任教。丰将自己的住宅命名为小杨柳屋。在民国日报副刊发表生殖的节制,认为自觉地节制生育是引人类到幸福的途径。
1923年--将日译本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原作)译为中文,在东方杂志上连载。作一年间教育界的品顾和将来的希望,力主改革教育。作读书与冥想。 --兼任宁波浙江省立四中国文教员。作学说思想与阶级,无奈,彻底等。
1925年--上半年,在宁波省立四中教书。3月12日,立达学会在上海成立,以“修养人格,研究学术,发展教育,改造社会”为宗旨,夏丏尊为主要发起人兼主干。秋,到上海立达学园教国文,兼教文艺思潮。不久成立立达学会,兼编会刊一般。颜作读书与冥想。为子恺画集作序。
1926年--参加胡愈之等组织的上虞青年协进会,曾为该会主编的上虞声三日报撰稿。作怯弱者,长闲,猫等,分别刊于小说月报,新女性,一般。3月,译作爱的教育由上海商务印书馆被版。1926年3月再夜时,改由开明书店印行,列为世界少年文学丛刊之一,迄1949年3月止,发行超过四十版以上,是新文学以来儿童文学译作中之最畅销书。8月,开明书店成立,参加编辑工作。同月,在湖南第一师范和春晖中学编的讲义,经立达学园同仁刘薰补充修订,题为文章作法,由开明书店出版,迄1946年9月止,已发行二十二版。9月5日,立达学会同仁刊物一般月刊在上海创刊,由夏丏尊主编,开明书店发行,迄1929年12月5日出至九卷四期后停刊,前后共出三十六期。
1927年--8月,译作国木田独步集由上海文学周报社出版,开明书店发行,书前有导言关于国木田独步一文。9月,任国立上海暨南大学第一任中国文学系主任。11月6日,邀鲁迅至华兴楼暨南大学同级会讲演,并共进中餐。12月,夏丏尊,鲁迅等译之芥川龙之介集,由夏丏尊编辑,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以开明书店为掩护,救助一些革命青年。为原浙江一师学生中一些革命者被杀害而十分愤慨,说“宁愿早死,莫做先生”。愤然回乡从事著译。 --作知识阶级的命运,对了米莱的晚钟等杂论。论著文艺论ABC一书,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列为ABC丛书之一。译作近代的恋爱观(日厨川白村原著)一书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列为妇女问题研究会丛书之一。
1929年--为朱光潜著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写序。为叶绍钠长篇小说倪焕之作序关于倪焕之。
1930年--元旦,中学生杂志在上海创刊,每年出版十期,由夏丏尊,章锡琛,丰子恺,顾均正四人主编,开明书店发行,迄1937年7月1日止,共出七十六期。3月,译作续爱的教育(意虚德格查原著)一书由开明书店出版,列为世界少年文学丛刊之一,迄1949年3月止,共出二十六版。 --4月,逼贾祖璋著鸟与文学作序。12月,与郁达夫,胡愈之,丁玲等二十余人发起成立上海市文化界反帝抗日联盟。作致文学青年,我的中学生时代,刊于中学生。
1932年--开明书店和立达学园在“一二八”事变中遭受惨重损失。日军退出后到立达学园被炸现场视察,拾回一块炸弹裂片,作为惨痛历史的铁证。
1933年--迁居上海。与叶圣陶合作文心,在中学生上连载。作《命相家》,《文学的力量》,《蟋蟀之话》等散文随笔,科学小品。
1934年--文心由开明书店出版,陈望道,朱自清分别为本书作序,迄1949年3月止,共出二十二版。作:君与财神,春的欢悦与感伤,春日化学谈,良乡栗子等随笔小品。
1935年--12月,平屋杂文一书由开明书店出版,收所作评论,小说,随笔三十二篇,前有自序。作钢铁假山,试炼,幽默的叫卖声,阮玲玉的死,整理好了的箱子等散文。
1936年--1月1日,新少年半月刊创刊,由夏丏尊任社长,开明书店发行,迄1937年7月1日止,共出三十八期。6月7日,中国文艺家协会成立,被选为理事。八月为纪念开明书店创业十周年编辑的小说集刊十年作序,并为十年续集写小说流弹。10月1日,在文艺界同仁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上签名。12月1日,鲁迅翁杂记一文刊载上海文学月刊七卷六期。 --1月15日,月报创刊,夏丏尊任社长,开明书店发行,迄7月15日止,共出七期。“八一三”战争爆发,开明毁于炮火,中学生,新少年,月报同时停刊。8月,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编委。
1938年--4月,与叶绍钠合著之阅读与写作一书由爆海开明书店出版,列为开明青年丛书之一。同月,与叶绍钠合著之文章讲话一书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列为开明青年丛书之一。参加抗日后援会。受聘兼任南屏女中国文教员。
1939年--1月,与傅东华,胡朴安,陈望道,章锡琛等在上海剸起组织中国语文教育学会。继续在南屏女中任教。两个孙子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当学徒。作弘一法师之出家。
1941年--日军占领上海租界,环境日趋恶劣,辞去南屏女中教职,深居简出,坚贞自守。应请并邀友人同译富有学术价值的本生经。
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圆寂于福建泉州,作联哀挽,作弘一大师的遗书一文。 --1月21日(夏历壬午年腊月十六)与夫人结婚四十周年纪念,章锡琛,王伯祥,顾均正,朱自清,马叙伦等聚宴庆贺。2月,作怀晚晴老人。五月,译日本谷崎润一郎随笔集昨今中关于丰子恺的评论,题为读缘缘堂随笔。10月,编辑之弘一大师永怀录一书由上海大雄书局出版,除序文外,并收有弘一法师之出家,怀晚晴老人,子恺漫画序等三文。12月15日,与章锡琛等三十九人被日伪宪兵司令部逮捕,威武不屈。后经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等营救获释。经此磨难,肺病复发。
好了,关于“日本留学时间轴”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日本留学时间轴”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留学规划
留学考试
留学指南
留学攻略
留学生活
留学信息
留学专业
留学签证
关于我们
网站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