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指南网

您好,欢迎访问留学指南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晚清出国留学时间_晚清出国留学时间表

2024-08-14 11:31分类: 留学时间 阅读:

欢迎大家加入这个晚清出国留学时间问题集合的讨论。我将充分利用我的知识和智慧,为每个问题提供深入而细致的回答,希望这能够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并促进思考。

文章目录列表:

1.为什么清朝后期大多数中国人都去日本留学,为何不去欧美留学呢?
2.从清政府外派留学生到如今的英国小留学生,留学为了什么?
3.1790年清朝人可以出国吗?
4.清末广东留学生
5.清朝时期曾派120名孩子赴美留学,为何只回来94人,其他人都去了哪?

晚清出国留学时间_晚清出国留学时间表

为什么清朝后期大多数中国人都去日本留学,为何不去欧美留学呢?

从整体上来看,清朝一直是闭关锁国,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列强们的坚船利炮敲开了国门。受尽屈辱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一部分有识之士,如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员,发现了中外的差距之所之越来越大,就是因为国人的固步自封,于是,清廷才有了派人赴欧美等国留学的计划。

i清朝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1872年清政府往美国派留学生,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批留学生,他们的年龄都不大,挑选的是10岁到16岁的幼童出国。根据当时的洋务需求,学生主要学习科技、工程等办洋务急需的学科。

留美学生

当时人认为出洋留学吉凶难测,所以,最早的留学生全是平民子弟,没有皇室官僚子弟。幼童留美,原计划时限为15年,不料1881年清政府下令撤回全体留学生。这一事件史称“留美幼童公案”。就这样,幼童留美仍被称为开了近代官派留学教育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留学教育的里程碑。

詹天佑

尽管如此,出国留学也没有白费,因为这些归国留学生,大多数都学有所成。他们中有“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中国第一批矿业工程师邝荣光等,更多则成为军界、学界、商界的人才。

甲午觉悟

甲午战争(1894年)之后,国人的留学热才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因为清廷规定,学成归国的留学生能过考试可以授予举人身份,并按专业安排工作。

但是,当时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许多有志青年都选择去日本留学,这一点颇让人费解。

日本遣唐使

一是从感情上,唐代时是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来中国学习,现在师生却掉了个儿,国人的自尊上多少是有些过不去的“坎儿”;其二,日本其实只是个二道贩子,他们所谓的先进技术与治国理念也是不久前才从西方国家学来的,含金量明显低于欧美等国。

青年鲁迅

即使如此,大批中青年还是前赴后继地东渡赴日,比如鲁迅、郭沫若等我国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都是有着留日经历的。他们之所以选择日本而不是欧美,想来有如下几个原因:

其一是去日本不用签证,少了许多出国手续上的麻烦,只需一张船票就可以乘风破浪济沧海。而且到日本的船票又便宜,到横滨最贵的头等舱不过五十四银元,到长崎最便宜的三等舱才六银元。

留日名人张断(右三)

其二是留日的学费非常便宜,一般富裕点的家庭就可以承担得起。当时,留学欧美的学费,就以官派的留美学童为例,他们中少的一年七八百两银子,多的一年有两千两。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留日学生

那时的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呢?当时一个鸡蛋值两枚“当十钱”,即二十文,一两银可以买七八十个鸡蛋。当年,齐如山(戏曲理论家)和三个朋友吃一顿便饭不过二十枚铜元,约合七分之一两银。以购买力计算,那时的一两银子至少相当于2009年的300元。

齐如山(中)与梅兰芳(左)等人的合影

这样算来,一个留学欧美的中国学生一年一千二百两银子,相当于36万元。不是每个家庭一年都能拿出这样一大笔钱的。

而到日本则不同,学费相对于欧美要便宜不是一点半点——一年十七两银子就能搞定。

早稻田大学毕业证

以日本当时最著名的私立大学早稻田大学为例,1905年的《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章程》记载,专为中国人设的“清国留学生部”预科学费为每年日银三十六元,本科学费是日银四十八元,如果继续上“大学高等预科”和“大学部”,清朝留学生与日本学生缴同样学费,各分三期,高等预科总计日银三十七元五,大学部日银三十三元。

留日学生

当时,日银两元相当于华银一元,即七钱白银。也就是说,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的学费,最贵也不过每年十七两银子!

其三是留日学生回国后,与欧美留学生享受同样的待遇。

投入低,回报又不差,除了公款,谁还要大老远地跑到欧美啊。

从清政府外派留学生到如今的英国小留学生,留学为了什么?

中国的第一个留学生是清朝时期的容闳(h?ng),广东香山人,是孙中山的同乡,生于1828年,比孙中山大38岁,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也是近代大力推进留学事业的人,被称为留学生之父。

容闳能够留学国外纯属机缘巧合,因为七岁时随父亲到澳门,便开始在澳门读书,香港割让给英国后,容闳随之来到香港念书,之后随勃朗校长夫妇到美国留学,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考入耶鲁学院,2年后加入美国国籍。

容闳

没错,容闳是美国人,他生在中国,在澳门和香港读过书,后来又在美国读书,还毕业于美国著名学府耶鲁大学,他接受的是全盘西化教育,从思想上更接近于外国人,相信如果容闳在美国生活的话,凭他的学历,找一份工作应该不难,可是容闳毕业后没有留在美国,而是回到了中国。

那个时候的中国正是晚清时期,经历过鸦片战争的失败,国内又是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战乱不断,内忧外患不断地挤压着腐朽的清政府,容闳先后接触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然而最重要的是他推动了李鸿章与曾国藩说服清政府每年派出30名留学生,从1871年到1874年,一共120名留学生到美国留学。

当时的中国,有识之士无一不在思索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有激进思想的革命党人,比如孙中山,有洋务运动的支持者,比如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有维新运动的改革者,比如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包括当时的美国人容闳也对中国的改革及革命事业积极参与。

洋务运动

很少有人知道,1901年革命党人策划在广州发动起义,还决定事成后推举容闳为政府大总统,但容闳拒绝了,不光是因为他是美国人,而是容闳让给了同乡孙中山,并积极在美国参与筹划起义事项,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容闳这个美国人显然对于中国的革命事业有过帮助,尤其是那一批清政府官费送到美国的120名留学生,其中很多人成为日后的知名人物。

清政府官费送120名留学生到国外,是为了让这些人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然后回国参与建设,这一批人中有很多日后大名鼎鼎的人物,随便说几个名字:蔡绍基(北洋大学校长)、蔡廷干(海军军官)、詹天佑(铁路工程师)、唐国安(清华前身校长)、唐绍仪(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清政府留美学生

这些出国留学的学生平均年龄是12岁,原本计划在美国留学15年,因各种原因中断,只留学了9年就被迫中断,只有极少数人完全了学业,当清政府要召回这批小留学生时,有个别人还不愿意回家,除去病故及被遣返的,大部分人都回到了中国,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的官派留学生。

从清政府开启了官派留学之后,无数中国留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或者官派,或者自费,到国外留学,学习国外的先进科技、工程、文化知识,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学成之后,回到国内为国家的建议付出了终身的心血,他们的名字有:钱学森、邓稼先等等。

140多年后,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的今天,留学已经变得非常普通了,据统计,仅在2017年一年,中国的留学生就突破60万人,所有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加起来达到上百万人,留学已经变成了一项非常普通的学术活动,也有大量的留学生在学业完成后,选择留在国外工作生活,并且还因此改变了自己的国籍,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人各有志。

中国历史朝代

中国已经屹立世界的东方五千多年了,一直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比如汉唐盛世,即使一直到了清朝前期,也同样是领先世界,只是到了工业革命开始落后于世界,清末为了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才派出留学生,有句话叫?师夷长技以制夷?,意思就是学习外国人先进的东西用来制衡外国人,但到了现在,留学就成了学术自由交流。

但是,据消息称现在英国有1.5万名平均年龄14岁左右的小留学生,这么小年龄就出去英国留学,已经不是学术自由交流了,14岁在中国正是上初中的年龄,连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什么叫义务教育?意思就是说所有中国国籍的少年儿童都必须要接受的教育,可这1.5万英国小留学生显然受到的教育与中国并不一样,从小就接受英国的教育,只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更快地融入英国社会。

小编实在不明白,为何到了今天,还有这么多中产阶级宁愿每年花几十万的学费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还是国外的教育比中国强?中国可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只有200~300年的时间不是世界第一,其他数千年,无论是经济、科技、军事都在世界排名第一,而且未来中国再次回到世界第一的时间不会太长,放着自己五千年灿烂的文明不追?却把自己十几岁的孩子放在国外受教育,因为什么?你们长着华夏人的面孔,即使移民国外,也改变不了你们亚洲人的面貌,成为少数族裔,所谓的教育无国界、科技无国界就是一句笑话,你看看美国打压华为、中兴,无国界的前提是你永远落后。

英国疫情

看看去年持续一年的香港乱局,根源就是教育,连回归中国40年的香港都会产生与中国离心离德的动乱,就是因为香港的教育出了问题,中国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如果连本国的9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学过,从小就学习外国的教育,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对祖国有感情吗?对中国会友好吗?会不会像香港那些拿着燃烧瓶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一样,对着自己的同胞出手?

国家应该从法律层面规定所有中国国籍的孩子必须得在国内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将来要扩大到13年义务教育,这是必须要在法律上规定的,义务教育是基本教育,是每一个中国学生必须要接受的,如果连这也在外国学,那这个孩子对中国有何意义?在外国接受基本教育的孩子将来是中国人吗?

英国小留学生

对于那1.5万英国小留学生,他们的家长呼吁中国政府包机接他们回来,从理论上说,也没有错,因为他们目前是中国国籍,还没有加入英国国籍,但是你们对国家提这么多的要求,最基本的道理是不是应该爱国,是不是应该报答自己的祖国,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从大国情怀来看,无时无刻不上演着农夫与蛇的故事。

国家包机接这些孩子可以,所有孩子家长得负担一切费用,同时国家应该把所有这些孩子和家长的档案归入,最重要的就是从法律层面立法禁止所有少年在国外接受义务教育,大学可以出国留学,高中以下必须在国内学,既然离开这个国家是你们的选择,那么国家也有权选择拒绝。

那么留学为了什么?

很明显,百年之年那句话,仍然适用: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我们的短处,华夏民族是一个勤劳、善于学习、能吃苦、始终奋斗的民族,五千年历史只有二三百时间不能领先世界,我们迟早会再次回到世界之颠。

1790年清朝人可以出国吗?

看过电视剧的话,大家都知道,1790年的时候是我国的清朝那时候是可以出国的,那时候还有公派的留学生,还有去外国做生意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世界是一个大舞台,全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要互相的流通,只有这样的话才能更好地促进世界的文明发展,才能学习到许多先进的东西,单位自己的国家作出贡献。

清末广东留学生

梁启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 梁启超像

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著名学者。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未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后来,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岁时的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年),翠亨村人,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深受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崇和景仰。孙中山祖籍广东省东莞县。1879年,十四岁的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檀香山,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在当地英国国教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Iolani School),他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1881年孙中山毕业,获夏威夷王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之后,他进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Oahu College,相当于中学程度)继续学业。

清朝时期曾派120名孩子赴美留学,为何只回来94人,其他人都去了哪?

在当今社会,出国留学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不少有钱人都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读几年书。这样回国回来之后,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在自己家的公司上班都变得非常简单,毕竟是出国留学过的海归。这样一件平常的事情,如果放到100多年前的清朝就是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对于那时候的人来说,出国留学就代表着自己国家不如人家,必须慎重再慎重。

清朝自从实行闭关锁国之后,基本就脱离了和国际接轨的机会,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美梦之中。直到鸦片战争后,腐朽的清朝统治者才深刻意识到外国的科学发展水平早已经超过了这门这个所谓的天朝上国,当时不少开明的大臣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针,全力支持对外派遣留学生去学习西方的技术知识。

作为晚清大臣的李鸿章与曾国藩在1872年的正月共同写了份折子上奏给慈禧太后,讲述了出国留学对国家的种种好处,原本以为会遭到保守党代表慈禧太后的反对,谁知慈禧太后看完之后看完之后就采纳了这份建议书,开始挑选合适的孩子,赴美留学。

清朝正式批准选派幼童赴美留学后,就在上海山东路外的万国公墓对面成立了“出洋局”,对外招收和处理幼童赴美留学的一切事务。当时朝廷决定派遣120名的幼童分成4批留洋,期限为15年。在他们留洋期间的一切费用,都交由朝廷统一支付。

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出国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但是晚清时期的人们却不是这样认为的,那时的人思想和观念都比较落后,加上出国遭遇意外的风险也比较大,那些有权有势的人都不想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国去。另外当时的读书人一直认为读“四书五经”才能做官,那些出国学的都是一些不入流的东西,根本不会有太大的出息,这就导致第一批30个留学幼童一直到第二年的春天才凑齐,其中大部分都是椎鲁之子,流品殊杂。

这些赴美留学生中,大的才15岁,小的只有不到10岁,平均年龄只有12岁。在1872年到1875年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共有120名幼童分批前往留学。他们原本要在那里待上15年,却因不少幼童在去往美国之后,忘记了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开始沉迷于西方生活中,做出了一些出格的事情。

当这些留美幼童所做的事情传回国内后,引起不少人的愤慨。国家不惜花费巨资派遣他们出洋,竟然在出洋之后不知好歹,引起朝廷的一直持反对出国留洋大臣的愤怒,使得慈禧太后不得不提前终止了这项原本长达15年的留学计划,将他们召回国。召回是才返现这120名留学生中,只有94人回来了,那么其他人去哪了呢?

这26人中有两人选择抗拒召回,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还有9人不守纪律被提前遣回;余下的都有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和生病不幸去世;至于那些回国的96人,基本都成为了国家栋梁。

好了,今天关于“晚清出国留学时间”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晚清出国留学时间”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留学指南网,本方将及时处理。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留学指南网www.liuxue678.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晓宏留学时间表_晓宏留学时间表最新

下一篇:普京在乌克兰留学时间_普京在乌克兰留学时间多久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留学指南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