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博后 留学时间_海外博后一般几年
现在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海外博后 留学时间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有关于海外博后 留学时间的问题,我们开始谈谈吧。
文章目录列表:
1.海外博后引才专项几月出结果2.如何申请国外博士后
3.2022适合去美国读博后
4.大学本科毕业怎麼申请去日本留学?
5.出国读博后一般多大了

海外博后引才专项几月出结果
3个月左右。申请海外博士后引才通过邮件或者网站提交申请,等待机构或者导师的回复。先寻找合适的导师或机构,提交申请材料。博士后申请的结果会在提交申请后的3个月左右内公布。所以海外博后引才专项需要3个月左右出结果。
如何申请国外博士后
博后申请
博后申请之ABC
内括包括:
1, 什么是博后, 博后的未来是什么?
2. 我要申请博后吗? 我应该申请博后吗?
3. 何时申请最好呢?
4. 申请难度?
5. 我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6. 寻找博后位置的方法?
7. 选择博后位置, 我们应该参考什么?
8. 怎样才能选到理想的老板?
9. 什么样的老板尽量要避免?
10. 如何套磁?
11. CV 和cover letter
12. 推荐信
13. 申请技巧
14. 面试
15. offer 的选择和反悔
16. 签证
17. 其他问题
博后生活:美国博后-待遇-消费-税收等
1. 全美高校博士后待遇相差不大,博士后第一年一般$35000左右。National lab高一些(约$70000/year),我3年前刚毕业来美时,
$35000/year (材料学), 我在西南部消费很低的城市,我师妹今年初去纽约大学 $42000/year.
不知道是不是今年博士后工资涨了,但东部消费高很多,特别是房租。
2.
如果可能,来美时最好先了解一下老板的人品,特别是当老板是华人时,我很多朋友抱怨华人老板push很厉害,很累,有时没有周末,几年都不涨工资,还有的抢学生文章。
3.
J1签证前3年不交税,J2家属可以合法打工,H1签证要交税,家属不可以合法打工,如果拖家带口的,税率会很低,基本不怎么交税了更正:我认识的H1博后,其博士学位是美国的,他要交联邦税。我查了一下,据说从国内过来的H1前3年也免联邦税,
从国内过来的博后J1和H1的税收区别在于H1刚来就要交社会安全税(7.65%,
H1一来即被认为是resident),而J1则在第三年才开始交。所谓benefit主要是指学校给你全家(包括你,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买健康保险。保险费很高,你只需付其中的很少一部分,学校里会付大部分作为benefit。现在主要谈谈J1的收入和福利。
4. J1第一年和第二年 (身份non-resident alien)只交健康保险费(每年都在涨,2011年单人$590/月,
自己负责$40/月,直接从工资里扣;2个人$1252/月, 自己负责$119/月; 3人及以上家庭,$1626/月,
自己负责$221/月)。除去健康保险费,剩下的都可以拿到手。
5. 值得一提的是牙医保险和健康保险是分开的,保险费主要由个人负责(学校负责很少一部分)。自己负责的费用是$30.98/m (单人),
$70.87/m(2个人), $123.12/m
(3人及以上)更正,这个是贵的牙医保险,一般不选这个,还有个比较便宜的牙医保险,只能看网络内或合同内的牙医,一般人选这个便宜的保险,个人承担费用分别是$5/m(单人),
$9/m (2个人),
$14/m(3人及以上)。尽管健康保险是必须的,但牙医保险不是必须的,我从来不买牙医保险。建议来美之前牙齿该拔的拔,该补的补。在美国看牙医是超级贵的(尽管有保险,对看牙医来说,自己负责的部分也是很贵的)。
6. J1第三年 (如果你2010年底过来,2012年1月1日算第三年,身份resident alien) 开始交FICA 税 7.65%,
和退休金自付部分(7-9%,这部分钱回国后可以取出来)。3年后(以日计算在美满3年)开始交联邦税和州税
(单身交很多,如果已婚有1个小孩交的很少,2个小孩就基本不交了)
7. 消费:房租是大头,西南部很多城市one bed room (客厅+卧室+洗手间+厨房,小的40平方米,大的70多平方米) 房租是
$450-600/月。我租的是70多平方的one bed room 510/m. 在纽约1bedroom
一般要$1000/m以上,地段好的更贵,跟别人合租可以省些钱。用google查一下当地的房租可以间接了解当地的消费水平。
8.
汽车和汽油及生活用品就很便宜了。如果不是在纽约等大城市,汽车几乎是必须的,否则生活很不方便。$4000-$5000美元可以买个还可以的二手车,$20考个驾照,我所在城市目前的汽油价格是$2.43/加仑(3.78升),我住的地方距离办公室近,主要是开车买买菜,逛逛mall,
一个月油费大约$50。吃饭一家3口自己做饭,$300-400吃的很好了。衣服凑着打折去买,便宜得一塌糊涂,美国大众化品牌CK裤子20多刀一条。最近很多价格100-400刀左右的品牌服饰(对于我们穷人来说,衣服已经很好了)只要1-2折就可以买到。
美国博士后的收入很低,大约只有正式职工的一半。如果年收入$35000,
生活在消费较低的小城市一年还可以存点钱(节省点可以存10万RMB),如果生活在大城市,存不了什么钱。我们大部分国内毕业的过来做博后就是混个经历,镀镀金。其它的想起来再说吧。
9:J1在美最长可以呆5年(每年去学校延长DS2019表),期间可以回去探亲,回来需要重新签证(签证一般有效期只有半年或一年)。J1期间如果找到更好的职位,可以换学校,如果有老板愿意提供H1身份,需要先申请回国服务豁免(一般J1有2年回国服务限制),然后才能转H1。申请豁免机会只有一次,一般都能豁免成功。
10:据我所知,持有H1签证在美最长可以呆6年,一般6年内能拿到绿卡,否则只能离开了。我有一个印尼的朋友,一毕业找到了一个公司工作,同时申请了绿卡(EB-2),1年之内就拿到绿卡了。但是中国公民EB-2有排期,现在好像才排到2008年的申请者。EB-1一般需要较硬的科研水平和背景。
11:牙医不是全保,我一个朋友老婆去看了几次牙医,有保险,花了几百刀。没有保险估计得几千刀。我记得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拔了颗智齿算上药费140RMB,帮我拔牙的mm好漂亮,也不痛。
健康保险有copay,一般好的保险(如学校保险)正常看一次医生自己付10或15刀,其它保险公司付,一次specialist自付$30,急诊(urgent
care)一次自付$40, 直接去医院急救房(emergency room) 自付$125.
12:生孩子费用(学校为J1,H1全家买的保险几乎cover了生育的所有费用,大部分家属在美国都没有工作,生个孩子是个不错的选择):定期检查,宝宝出生前只交2次费用,第一次去妇产科自付$10
(copay), 一次specialist $30, 其它例行检查不用付copay,
保险付全部费用。最后就是去医院生产的费用,我们是催产的,保险全包了。
13. 如果可以在美国拿个博士学位当然更有前途,美国的博士后(博后是工作,不是读书)只是廉价劳动力。美国本土毕业的博士一般走2条路线:1. 做
1-3年博士后,申请永久职位,中国过来的博士一般没有接受过全英文教学,申请永久职位(一般要教学)语言很难过关。2.
毕业后在工业界找工作,很多留学生能在工业界立足,待遇比大学好,大学助理教授一般$60000-75000/y
(工作9个月的工资,如果有项目,其它3个月可以用项目给自己发工资),工业界8万算一般的,很多年薪10万以上的,好像还有分红。一般美国本土博士能进工业界不进大学。美国毕业的留学生,如果毕业后在一定时间内找不到工作,由于身份问题也得离开美国。
14.国内过来的博士一般也有2条路线: 1. 做几年博士后,增加些经历,提高些水平,镀镀金回国。2.
想办法留在美国,博后期间申请豁免(如果需要),换H1
(如果需要),申请绿卡。但是永久职位很难申请到,一是没有美国学位,二是语言能力不足以教学。拿到绿卡后,要么走研究型路线,自己申请项目(当然也可以在别人手下做很久类似博后的工作,这样没什么前途),要么尝试在工业界找个职位。
15.
美国一般只认自己国家的学位,以及牛津、剑桥等名校的学位。尽管这样,你在中国拿到博士学位仍然可以在美国做博士后(相当于承认你的博士学位)。如果你已经在中国获得博士学位,也可以在美国再读一个博士,但是不能为同一专业。据说美国博士培养是地狱式训练,家庭作业能让学生经常熬到凌晨,还要经常做presentation.
一般中国学生都能较顺利通过qualify走到最后,很多其它国家的学生会遇到不少麻烦,一些走不到最后
16. 关于来美办手机:有2种,1. 2年合同的手机,通信公司送手机。2. prepaid,
自己买手机。两种我都用过,强烈推荐用后者,省很多钱。刚来的时候不了解内情,订了有2年合同的手机,2条线,每月59.99+tax, 约$70.
晚上7点后到早上7点打美国电话免费,白天有700分钟any minutes. 我们电话少,一个月用不到100分钟。合同一到期就换了prepaid. $10,
$20买了2个诺基亚新手机(能打电话就行),充值$100,
1000分钟通话时间,一年有效期,结果我用了一年还没有用完。我电话不多,这样一个人一年的花费只要100元。我们前2年用合同手机,浪费了约$1200.
所以建议刚来的先用prepaid, 如果你电话实在是太多,再考虑跟别人share 合同 手机plan.
17. 老板offer上给多少就是多少,嫌少可以不接受offer,讨价还价很容易悲剧的(一本土毕业哥们得到national lab的offer,
待遇已经很好了,他还找人家讨价还价,结果悲剧了)。很多博后在美国呆几年都没有涨过工资。如果干得不是很差,第二或第三年可以找老板谈(一般老板不会主动给你加工资),今后加州博后工资每年最少要涨3%(最近工会努力争取的结果)。如果老板3年给你涨5000刀已经很不错了。
18.
养孩子的费用:宝宝2岁前,主要花费是宝宝的房间布置、奶粉、尿布、衣服、玩具等费用。如果是自己带孩子(请人带孩子是很贵的),母乳喂养,前2年养孩子的费用可以忽略。
19. J1刚来第一次发工资可能会扣你的税,你需要到HR问问,填一个免税申请表,每年填一次(申请当年免税,
共3年)。填过免税表以后就不扣税了,之前扣的税会在第二年初申请退税的时候退还给你。
20. J和F签证可以买united
airline的学生票(我当时在上海订的),比普通票便宜一些,同时附送一张行李单(可以多托运一件23公斤的行李,即总共可以托运3个23公斤的行李箱)。这是几年前的情况,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变化。
博后何时选择海归?
年前,国家大力倡导出国留学,如今见了效果,大批的中国学生或在国外拿到博士学位,或在国外名校有博后经历+牛文章。其实,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国外找工作并不难,譬如我有一个师弟,基本上是工业界、大学都问题不大。然而,中国人的内向(不善于交朋友)、衣锦还乡的思想以及叶落归根的怀旧情绪,迫使大批的精英海归涌入国内高校(国内的工业界由于长期的萎靡不振,为精英们提供的职位少之又少)。本来精英的光环还是能多闪几年的,但是由于海归人数太多,近年来,精英们的地位急转直下,速度之快不亚于当年的博士贬值。回想起当年,短短几年间,博士进入高校的待遇从30万启动经费(还能解决家属工作),到10万元,到5万元,直至倒贴(给领导送礼),变化之巨,速度之快,真是惊心动魄。对于现在海归的就业形势,不就是当年本土博士就业形势的真实写照吗?所以,奉劝大家一句,如果你没有在国外连续工作十年的决心和毅力,如果你有一个机会能在985高校拿到一个副教授的位置,那么抓紧时间吧,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精英海归,直接拿教授的职位的例子也很多,但都是过去,尤其是2007年左右,但2007年的就业形势,大家是否还记得?我2007年博士毕业,水平一般,却能在众多985高校中挑来挑去,最高科研启动经费加安家费可以达到30乃至40万元,根本没有学校敢跟我提博士后的事。
现在海归拿教授,正常来说,确实有难度,但也并非不可能,也不一定非得要牛的一塌糊涂。但那是正常情况。随着目前高校职称晋升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正常的事情越来越多,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可能很多人没注意。现在在高校里,教授这两个字,足以让人浮想联翩,绝对的稀缺职位,在此职位的人,绝对吸引眼球。几年前,你觉得教授没什么,因为你自己,可能有个三、四年也就是教授了。那时有人跟你提教授,你可能还会信心满满的想,再努力几年,我也应该差不多了。现在呢?有几个人敢随便意*自己什么时候能当上教授?教授之事越来越遥远。在这样的氛围下,教授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现在了不得了,虽然称谓没变,但意义不一样了:过去人人可为之,现在人人可望而不可即。人嘛,毕竟有私心,想想,如果是我们自己在这样的位置,这样的环境中,也自然会飘飘然。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你觉得,而今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幸福的教授们,还愿意回到过去的日子吗?当然不愿意!那怎么才能让自己的稀缺职位继续稀缺下去呢?很简单,控制人数。
其实,将心比心,很多事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是教授,熬了N年,终于站在现在的位置上,突然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比你小20岁甚至30岁,却由于有几篇牛文章和留学经历,要和你平起平坐,你服气吗?随着不服气而来的,就是你在投票时递出的反对票。遭受了学术委员会的反对票,还有好?唯一的例外就是有大牛顶着,再加上自身能力强,水平确实高。有个家伙曾经说过一段话,说的挺好:人要成事,你得行;得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得行(这句最重要)。
综上,现在对于海归精英的路看似很宽,但由于精英们很挑剔,其实很窄。在祝福大家都有一个好前程的同时,在此给各位海归提个醒,好时候已经过去了,抓紧眼前的机遇,同时要有长期任人宰割、拼命奋斗的心理准备,以副教授为起点,给大牛使劲卖命,看似弯路,却是大智若愚。
其实,你要是能承受得了生活上的不便(在国外,没朋友是最让人难受的),最好还是别回来,国内很乱。虽然,结婚生子也是一大关,但和长时间的没朋友相比,却是还要好过一些。在国外工业界找个工作对很多人来说不难,挣钱也挺多,足够一家人安稳生活。美国的高校也不好混,要是没有美国博士学位,基本就更不用考虑了。NSF申请不但要技术,而且语言得有境界,很多人都过不了这关。
2022适合去美国读博后
需要视国内及国外的疫情情况,以及个人发展情况而定。
现在决定是否要出国读博,除了考虑不同国家地区博士培养制度,大家更担心的一个因素是疫情。可以预计,2021年在某种程度上,海外留学还是会受到疫情的影响,对于博士留学,这个影响将直接体现在奖学金上边儿。另一个大的影响自然是安全健康。但2022随着疫苗接种的铺开,2022年大概率会逐渐平息,或者将逐渐弱化成一种常态。
出国读博的优势:
1、就业优势。国内高校招聘,以及各地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政策,依旧对海外博士友好,在一些人才聘用的基本要求里,也写了需要有三年的海外研究经历。如果能在海外读博,拿下学位的同时,也能get相应的海外研究经验与年限积累。
2、学术氛围好。不是说国内就没有氛围好的组,但是海外高校(这里指的是较常见的留学国/地区)学术学风的建设,整体而言还是比较优异的。而且读博就读博,科研就科研,不需要你管报销管送印材料管大小杂事等,学生能更专注于去做科研。
大学本科毕业怎麼申请去日本留学?
流程:
在申请之前,需要准备我们必要的简历,呈现出个人的基本信息。
之后到大学的主页寻找自己想要的留学信息。初步确定自己想去的大学和专业方向。初步列出自己想申请的一些教授。
然后,就是开始给老师写信啦。写信之前,最好能详细了解老师的研究方向,如果能读几篇老师写的论文最好。这样老师会感受到你的诚意。很多好大学的教授每天都能收到很多申请,所以,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是非常重要的。发信的时候带上研究计划书是最好的了,关于研究计划书,蔚蓝留学小编之前也有介绍过哦。
写信的时候,一定要尽量用地道,正确的日语。 不然,一个小错误有可能就导致老师不好的印象。第一封信是你的门面,一定要注意注意再注意。
申请时间:日本的招生季主要是每年4月和10月,1月和7月也会有部分学校招收补充生和插班生,但招生学校和招生数量都比较少。
建议:学生尽量申请4月和10月的主要开学期,同时建议学生尽量早申请,一般申请学校等事宜要提前半年以上开始办理。
申请条件:日本语学校:年满18周岁以上;必须完成12年的正规学校教育。专科、本科、短期大学:年满18周岁以上在本国受过12年以上学校教育或同等学历者。
大学院(研究生院):硕士课程,在本国受过16年学校教育,大学(四年)毕业者,或者被承认具有同等学历者。
扩展资料:
申请过程中所需材料:
1、教授推荐信:一般申请研究生和预科都需要教授的推荐信,可以让毕业大学的院长、系主任、指导教师等跟自己专业有关的教授给你写;
2、成绩单
3、毕业证明书
4、学位证明书
5、个人履历书:一定要详细正确填写。一般专业申请机构都会提供,请如实填写。
6、毕业论文(设计)概要
7、奖学金等获奖及奖励情况证明材料。
8、研究计划书
9、经费支付证明相关材料,包括存款证明,收入在职证明等;
10、其他申请所需材料
百度百科-日本留学生考试
出国读博后一般多大了
一般正常年龄18岁高中毕业,如果是在国内或者美国读的本科就是4年,毕业22岁,如果研究生是理工科一般是两年,毕业24岁,再加5年博士,一般毕业应该是28-29岁。
希望解答对你有帮助
好了,今天关于“海外博后 留学时间”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海外博后 留学时间”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留学规划
留学考试
留学指南
留学攻略
留学生活
留学信息
留学专业
留学签证
关于我们
网站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