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指南网

您好,欢迎访问留学指南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清末赴日留学时间_清末赴日留学时间表

2024-09-04 13:27分类: 留学时间 阅读: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清末赴日留学时间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文章目录列表:

1.最后一届科举状元,榜眼,探花,为什么都去日本
2.什么是清末留学运动?
3.谁知道河北定兴姚村的历史
4.洋务运动派遣的留学生与清末新政派遣的留学生的详细情况?

清末赴日留学时间_清末赴日留学时间表

最后一届科举状元,榜眼,探花,为什么都去日本

1906 年8 月26 日,清朝学部奏请所有甲辰科进士在内班的学员,均送入日本东京政法大学补修科,其外班之部分学员有志留学者则分别选择送该大学速成科。学满毕业回京时一律考试,按照定章分别奖励。

结果后来不少进士都曾赴日本游历留学,回国后参加考试,考试内容为所习法政学科及经义、史论等。与朝考类似,从考试成绩来看,原先殿试名列前茅者往往在游学毕业考试中分数也较高,如1907 年12 月进士馆游学毕业学员考试,朱汝珍的成绩为80 分,名列最优等第6 名,商衍鎏得78 . 75 分,名列优等第l 名。

考试完毕之后,根据成绩分派各类政府职务。 最后一榜进士多经历了清末礼崩乐坏和民国初年社会动荡的冲击,在后来的人生历程中分道扬镳。有的飞黄腾达青史留名,有的沉迹下僚默默无闻。不过总体而言,由于末科进士出身者文化素养较好,事业起点也较高,做出成就者还是多数。

什么是清末留学运动?

从19世纪70年代起,因办“洋务”的需要,清政府开始成批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到20世纪初,因推行“新政”而派遣得更多;同时,广大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纷纷争取到国外学习,从而形成留学热潮。

1870年(同治九年),根据容闳的建议,两江总督曾国藩、直隶总督李鸿章联名上奏,请求选派学童去美国留学。经过短期筹备,从1872年到1875年(光绪元年),每年派遣30名学童(年龄规定为12岁至16岁,个别年仅10岁),4年共派出120名。计划学习15年,由小学、中学到大学,“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到1881年,在守旧派官僚“适异忘本”“治其恶习”的攻击下,清政府决定裁撤留美,下令留美学生全部撤回。除病故和“告长假不归”者外,归国留美学生94人,只有詹天佑等2人完成学业,获得学士学位。

派遣学生留美后不久,洋务派又向欧洲派遣留学生。1873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奏准选派船政学堂学生分赴英法学习造船、驾驶。在1877年、1881年、1886年、1897年,先后四次派出留英学生34名、留法学生49名(其中9名艺徒)、留德学生2名,共85名。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成为中国造船工业、海军建设等方面的重要骨干,著名人物有严复、刘步蟾、林泰曾、叶祖硅、萨镇冰、魏瀚、刘冠雄等。

此外,19世纪末期,清政府还派遣了少量的“使馆学生”。1890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准驻英法俄德美五国公使每届任期内可常留学生2名,共10名。1895年,又奏准派赴英法俄德留学生各4名,共16名,留学费用也由使馆拨给。

甲午战败,举国震惊,人们开始瞩目日本。维新运动皆以日本为楷模。日本政府为缓和对立情绪邀请中国派遣学生留日。张之洞、杨深秀等都以路近、费省、传习易为由主张派遣留日学生。1896年,驻日公使裕庚因使馆工作需要,招募戢冀翠、唐宝锷等13人到日本留学,开留日之先声。到1900年,留日学生总数已达143人。

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等事变,清朝统治几乎倾覆。为维护垂危的统治,清政府开始推行以练新军、改官制、兴学堂为中心的“新政”。向日本广派留学生被视为培养“新政”人材的捷径。从1901年起,清政府大力提倡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并许诺留学归来分别赏予功名、授以官职。1905年清廷又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出国留学遂成为知识分子的一条出路。而日本政府亦企图通过留学生来培植它在中国的势力,并为其带来若干外汇,日本中下层人士希望和中国友好,加强文化交流,也主张吸引中国留学生赴日。在两国朝野的鼓动下,一时留日学生势如潮涌。据统计,1901年留日学生人数为274人,1902年夏为614人,1904年为1754人,1905年冬为2560人,1906年夏为12909人,年底达17860余人,为留日学生人数的最高峰。

留日学生既有官费生,又有自费生,自费生占很大的比例,1903年即占半数,后来比例更大。由于流品庞杂,程度参差,到日本后有的上小学,有的直接上大学,绝大多数就读于中等专业学校及大学速成科,学习期限从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几年到七八年不等。在日本教育界特为中国留学生开办的文学院各分校、法政大学速成科、振武学校、成城学校、同文书院、经纬学堂、清华学校及预备学校等学校中,留日学生最为集中;据《清国留学生会馆第五次报告》,留日学生2406人中,上述八校即占1885人。和过去留学欧美专重理工相反,学文科的占绝大多数。1903年驻日公使杨枢奏称:“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1300余人,其中学文科者1100余人。”法政、军事尤为留日学习的热门。1904年仅法政大学速成科就有中国留学生295人。

热情探求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的留日学生,因个人身世、社会关系、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差异,或赞成君主立宪,或服膺民主共和,形成形形色色的思想流派。他们组织了名目繁多的学术团体(如励志会、编译社)、地方团体(如各省同乡会)、爱国团体(如广东独立协会、拒俄义勇队)、政治团体(如青年会、军国民教育会),出版了介绍西方学术文化、宣传君主立宪或反清革命的几十种不同宗旨的杂志,发起过拒法、拒俄、反对日本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等多次爱国运动,使大批爱祖国、求进步的留日学生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1905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参加者90%以上是留日学生。他们的革命号召获得国内的热烈响应,他们归国后极大地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在辛亥革命的整个历史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涌现出黄兴、宋教仁、邹容、陈天华、秋瑾,陶成章、林觉民、方声洞、胡汉民、居正、焦达峰、陈其美、朱执信、廖仲恺、鲁迅、陈独秀等一大批著名的革命家和政治家。

广大留日学生的革命化使清政府惊惧万分,又鉴于留日学生数量多而学业程度低的情况,从1906年起,对赴日留学采取了许多限制办法,如停派速成班、官费生派遣权收归中央、申请留学必须具有中学毕业程度并通晓外文,还须由地方官“出具印结”并报中央备案、保证不参加革命党、服从学部指定所学科目和公使指定所入学校等等。同时,因反对日本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和参加革命,留日学生纷纷回国,日本政府对接受中国留学生又渐冷淡,致使1907年以后,留日学生人数逐年下降,该年约为1万人,3年后竟降为2千余人。

赴日留学转入低潮后留学欧美再度兴起。一方面清政府对留学日本多方限制而对留学欧美则给予种种方便,另一方面欧美各国、特别是美国多方招引。特别是美国国会于1908年通过退还中国部分庚子赔款决议案,将该款用于向美国派遣留学生,使留美热日炽。1905年,留美学生仅二三十名,到1910年增至六百余人。同一时期,留欧学生也有所增加。欧美留学生以学习理工为主,对庚款留美学生具体规定“以十分之八习农工商矿等科,以十分之二习法政、理财、师范诸学”。另外,新疆因与俄国接壤,除派遣满蒙学生留俄外,还派遣了少量学童,专学俄罗斯语言文字。

谁知道河北定兴姚村的历史

一百多年前.定兴县姚村镇,镇上有一座佛祖庙,当时香火旺盛,每年农历四月初四庙会,商贩云集,周边数十里村民大都去赶庙会。

大清光绪四年(1878年)天主教在全国得到空前发展,本土教和洋教经常发生激烈的冲突,当时清 *** 偏袒洋教,压制本土教民,所以,国民仇视洋人和洋教。

光绪四年农历四月初八日,大火烧毁定兴姚村庙。

同日,安肃县境内的釜山顶庙宇群及白岭的白衣观同时被焚毁。

1902 年率先开办的北洋行营将弁学堂 , 教程只以一般的步兵操典为主 ,兼学简单的步兵作战业务 , 后来 , 由于延聘 洋人教官及留洋归来军官的传播与讲解 , 才明了国外的军队早已俱备了测绘、参谋、经理、马医、军医、军械、工兵、辎重、师范、 电信等全方位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武装力 量。

而当时的清兵仍着长袍甩着碍事的大辫子 , 正洋洋自得的陶醉于步枪替代大刀长矛之中。

唯天子脚下的直隶 , 近水楼台 , 兴办了三所陆军小学堂。

这就是利用保定东关驻军兵营建的东关陆军小学堂 ( 也称小武备 ) 、定兴县姚村陆军小学堂、北京王府井帅府园京师陆军小学堂 ( 后三所陆军小学统一合并到定兴姚村直隶陆军小学堂 ) 。

保定军校重视基础教育。

清末 , 各省有一所陆军小学(当时 直隶省的陆军小学设在定兴县姚村 ), 其学生来源主要由各地驻防旗人子弟中选送 , 其次由每县的高等小学中选送一名体质与学业兼优的汉族学生 , 他们的年龄在十四、五岁间 , 都享受公费待遇。

陆军小学毕业后 , 其优秀者升入陆军中学。

当时全国有四所陆军中学 , 第一陆军中学在北京清河镇 , 第二陆军中学在南 京 , 第三陆军中学在武昌 , 第四陆军中学在西安。

陆军中学毕业后 , 编成 " 入伍生队 ", 先在保定军校的分校过半年军队生活 , 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 , 加以考核 , 合格者才能升入陆军军官学校。

因此 , 军校学生的素质较为齐整。

姚村幼年武备学堂

光绪二十九年在定兴县姚村成立,学舍为清季行宫,以郑汝成为总办,归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督办冯国璋兼管。

是年八月在保定招考年龄在15岁以上18岁以下学生100人,依各人志愿分别学习英、法两国文字,3年毕业。

光绪三十年七月选派华世中、何子奇二人赴日留学。

八月招考第二班学生100人人学。

光绪三十一年招考第三班学生100人入学。

光绪三十二年五月由英文一班选派沈瓒、李锐两人赴英留学。

调郑汝成为保定速成武备学堂总办,以冯祖培继任总办,改幼年武备学堂为姚村陆军小学堂。

九月由第一班选派14人赴日留学,十二月又由法文二班选派李广林等15人赴法留学。

第一班3年期满应毕业,因陆军中学堂尚未成立,且一、二两班除历年派往各国留学者外,人数已不多,乃选出一部分为师范生,余则拨入保定速成三期分科学习。

以后每年秋季招新生一班,直至民国成立后始停办。

保定陆军小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以廖宇春为总办,招考办法与姚村幼年学堂同。

所习外文为德、日两国文字,每年招新生一班,3年毕业,升陆军中学。

光绪三十二年,将速成武备学堂洋文班归并于内。

但因年龄关系,且多数派遣留学,所余人数不多,乃择其中学术优良的一、二十人与姚村幼年武备学堂选出来的师范生合并归为师范班,一年毕业,以备派往各省陆军小学充教习,余归速成武备学堂三期分科学习。

京师陆军小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主要是为八旗子弟所设,但也兼收顺天府属24县的汉族学生,每班一百数十人,总办为金绍曾,一切办法,与保定、姚村两小学同。

姚村汉墓

时 代: 汉 地 址:定兴县姚村乡

姚村汉墓位于定兴县姚村乡姚村西约l00米,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

l988年4月村民使土时发现墓区,发掘出土陶片,经修复后计有灯、盏、盆、豆、漏、碗、仓、酒壶、牌楼、瓶、灶、男俑等10余件。

1997年村民在挖土时墓区暴露,经市文保所清理发掘汉墓5座,清理部分车马饰件和画像石门一对、铜镜一面、陶仓一个。

1987年8月,该汉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500平方米,保护区长50米,宽10米。

杨六郎饮马池故址

时 代: 宋 地 址:定兴县姚村乡

杨六郎饮马池故址位于定兴县城西南25公里的姚村乡。

传说杨六郎出师作战时,此处为往返必经要道,故修“饮马池”。

1986年曾在面积约为200平方米的地方开方探测,发现部分砖池,深挖3米尚不见底。

1987年8月,该故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200平方米。

辛木遗址

辛木遗址位于定兴县城西35公里处的姚村乡辛木村西北。

1987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对该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采集陶片有高领分裆锥足鬲、敛口三足瓮、豆、盆,另出土石镰、石斧等石器。

陶质以夹砂陶为主,部分泥质陶,以灰色为多,纹饰以绳纹为主,还有玄纹、划纹等。

为先商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

1987年8月,该遗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

姜子良(公元1903~1984),徐水县戊己台村人。

生于世医之家。

幼学《本草》、《汤头歌》等中医知识,苦读《医宗金鉴》,《伤寒病杂记》、《黄帝内经》等古医学经典著作。

民国22年(公元1933),始坐堂行医,精研医术,医技日臻,诊治农村常见的妇科杂病经验丰富。

后应聘到定兴县姚村坐堂行医,求医者络绎不绝。

民国26年(公元1937)侵华日军占领定兴,姜拒绝为日本人和投降日军的土匪头子赵玉昆出诊,推病辞聘,隐居家中。

此间,由本村安勤( *** 地下党员)介绍,多次赴边区 *** 为干部战士医病,冒生命危险到根据地陈庄村出诊,后被迫潜往保定。

1956年,姜子良调入徐水县医院创建中医科并任副主任,临床间自拟十余个处方,其中滋阴降火汤,主治心悸、不寐、健忘等心系病症。

其经验认为:心系病不是单纯心阴虚、心血虚、心火亢所致,是虚实兼有,当属阴虚木燥,故以生龙齿、住朱木神、远志肉、 菖蒲为主味,随症加减,疗效极佳。

姜子良曾主办“西学中”课程,深入浅出,因人施教,不少从师者成为中医骨干。

1970年退休后,致力于乡村中医技术培训。

1984年4月23日去世,一生从医近50年。

2008-11-29 06:33 回复

荒芜的华丽

181位粉丝

核心会员7 19楼

辛木墓群

时 代: 汉 地 址:定兴县姚村乡

辛木墓群位于定兴县西南34.1公里处的姚村乡辛木村西南l000米。

该墓群在一台地上,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

主墓封土高2.3米,底直径3米。

由主墓向东北延伸,共有墓冢108个,从出土陶片来看大部分为汉代砖瓦,间有明代器物。

1987年8月,该墓群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约7000平方米。

姚村古镇 ;素有三山,五井[景],七十二孤钉[门钉],一百单八槐,姚村慈禧行宫和幼年武备学堂 等百年历史而闻名,近代史上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将一一讲述。

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学录

唐 澍〈〉〈〉〈〉22〈〉直隶易县南贾庄〈〉直隶定兴县姚村万昌号南贾庄

易满战役是一防守反击战;姚村战斗为村落攻击;保北战役两胜均为攻城;进击大清河北用的是围城打援;徐水、清风店战役再用围城打援战术,不同的是上次搞砸了,这回打出了精彩正果。

石门攻坚是典型的攻城战;而最后结局这场涞水战役,共军使的是围魏救赵打法,动机是帮助破路遇险的4纵安全退场。

七仗中的前四场是晋野和傅家军对战失利后初进冀西时与“国军”嫡系的再次较量(原在怀来顶过牛),战事规模不大,我们略加叙说。

头场易满战役,实际上称为三保易县更合适。

这是聂指为将几次零散战斗概括上报军委而巧立之战役名目(二野那篇说过陈赓亦是此中好手)。

此战中国军94、53二军三犯易县。

第一回合3纵7、8旅,地方级的独1、4、7、8旅共六支在野战防御后进行反击,予94军121师361团以歼灭性打击,杀翻对方三千六百余。

第二回合,2、3、4纵集中于易县西郊廿里铺,压制住94、53军两伙的二轮进攻。

第三回合战果稍大,2纵五团突击易县南面的大留村,围歼了从满城方向增援上来的53军130师388团,并使其116师退回保定。

易-满,易满,战役名称由此而来,其实两县相隔远了。

次场姚村战斗为53、94军,16军22师等部会攻易县,夺城后尾我南进所致,时间是47年的2月中旬。

当时南路之53、94二军麇集姚村、塘湖一线,野指为分敌图之,以2纵及4纵11旅击徐水,引53军返援。

主力3纵、2纵4旅、4纵10旅乘虚袭入姚村,与94军布防五团展开激战,历四日,94军突围走脱。

此仗一些军史书评介绍,说是因18日总攻时10旅没把突击点的近况弄清楚即贸然进攻,伤了对面包抄上来的3纵友军,敌趁乱突围。

可我却更怀疑它这打法。

你想,凭当时晋野的那点可怜战力,还全军拆成俩战役集团,各攻一处,那能吃下“国军”的一个嫡系军?它自然是把敌军“差分”了,可自己不也分散了么?能形成多大的相对优势(即便姚村集团有四个旅)?

1947 年1 月21 日拂晓,战役开始,这天正值农历除夕,第4 纵队的指挥员

们冒着风雪严寒向保南地区的敌军据点突然发起攻击,一举攻克望都城和王京村,

全歼守敌。

与此同时,参战的分区部队也分别破击了定县城至新乐县城间的铁路。

初战告捷,我们继续向南攻击,乘胜扩大战果。

当晚,第4 纵队分路隐蔽南下,

转至定县、新乐间,以奔袭分散孤立之敌先打援后攻城等灵活战法,至1 月28 日,

先进占新乐又夺取定县。

这次保南战役,共歼敌3200 余人,解放了望都、定县、

新乐3 座县城,切断了保定到石家庄敌军的联系,使我冀晋与冀中两个解放区联成

一片。

敌人在保南吃了败仗,急于向我报复。

2 月6 日,保定以北的敌军乘我主力南

移之机,以一部又从涞水向易县进攻;一部在徐水、固城一线策应。

为了诱敌深入,我军主力撤离易县,向西南方向退却,准备在塘湖地区歼敌。

但敌人进至塘湖后,只作短暂停留,便东向与进到姚村策应的敌军靠近。

由于

敌军猬集一团,我们原定在塘湖歼敌的计划难以实现。

为了创造新的战机,我们当

即以一部向平汉线固城、漕河段出击,威胁敌之侧后,并围攻徐水城。

这样,果然吸引了敌人,2 月15 日,敌人急忙回援徐水。

16 日我们以主力

向姚村急进,当晚,我军各部队进入战斗,经3 小时激战,歼敌约两个营。

正当重

新调整部署,准备发起总攻时,由于有的部队战场观察不实,把敌人向姚村收缩误

认为是向东撤退,以致错过战机。

18 日,由于敌军增援,我们撤出战斗。

这一仗

没有打好。

我们在保定南北连打四仗,挫败了敌人自占领张家口以来的锐气,但由于未能

大量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整个战局仍未取得主动。

姚村之战后,军区机关驻地由冀西移到冀中的安国县。

安国,古称祁州,为北

方最大的药材集散地,是个物产丰富,市场较发达的地方。

由于姚村没有打好,我

们如实向中央军委报告。

2 月21 日军委给聂荣臻和我发来电报,对我们进行了批

评,指出:你们最近时期在保、易间的争夺战是在被动情况下进行的,故打不出好

仗。

今后应大踏步进退,不拘于一城一地之得失,完全主动作战,先打弱敌,后打

强敌,调动敌人,各个击破。

一九四八年一月一日晚,我们四纵奉命转至易水河南岸,以防御姿态集结待命,

并准备在运动中消灭可能出犯之敌。

纵队指挥部于二日下午四时,由南旺转移到中

陶沈村。

一月三日早饭后,曾司令员和王政委到野司开会去了,纵队领导只有我一人在

指挥所,了解部队掌握情况。

十时左右,出现了严重的敌情:从北河口出来的一股

敌人,向我三十三团白楼阵地及五分区独立团北辛阵地发动猛攻;固城、徐水之敌

亦向我纵袭来;敌十六军约五个团兵力从涞水西南扑来,向我平岗、鱼底、章村、

金台、小陈一线部队发动猛烈攻奇,我当即给十一旅旅长李湘打电话,询问情况,

要求他们坚决顶住敌人的攻击。

同时,命令十二旅部队出击,支援三十三团坚守白

楼阵地,并令二十九团插到平岗以西,策应三十二团。

敌人炮火猛烈,攻势很凶。

十一旅进行了顽强的阻击,战至晚上,我军主动撤出阵地,转移到姚村镇西南地区。

纵队指挥部移至孤山村。

一月四日,敌人攻击我姚村镇及东西留村一线阵地,敌步兵在四架飞机掩护下

发起冲击。

我军避敌锋芒,转向攻击仍龙华、固店、李家庄、马家庄的敌人,敌逃

遁而去。

五日,敌又伸至李家庄、龙华一线。

我纵队各旅上午作战斗准备,下午三时半

从驻地出发,进至预定地域。

当晚,以六个团的兵力包围攻击李家庄,并箝制龙华、

鲜鱼一线及陈村、陈村营之敌。

激战至第二天凌晨四时,我六个营的兵力先后突入

庄内,但终因敌兵力过于集中,未能攻占李家庄、歼灭守敌。

在这几天的战斗中,

部队打得很英勇顽强,也受了一定伤亡。

由于敌狠集于涿鹿至徐水之间,不敢贸然深入,野战军司令部决定改变原定的

易县地区与敌作战的计划,以围攻保定之势,迫敌南下增援保定,分散敌人主力,

创造歼敌机会。

野司于五日二十四时发布作战命令:第六纵队作进攻保定的准备;第二纵队在

姚村、大王店、塘湖地区待机;第三纵队位于神石庄地区待机;北岳纵队位于涿

(县)西、北地区继续破交,并寻求小的战机打击敌人;第四纵队转至徐水以南地

区集结,配合二、三纵队打击向保定增援之敌,并待命挺进大清河北,扫荡王凤岗

的河北省保安第七团。

够多了吧。

我是姚村人

洋务运动派遣的留学生与清末新政派遣的留学生的详细情况?

  1.洋务运动派遣的留学生详细情况:

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派遣的作用 详务派派遗留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洋务事业的人才,从而巩固清朝的封 建统治,但其结果却发展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这是洋务派官员们始料所不及的。 洋务运动期间,派遗留学生出国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主要是: 首先为中国近代工业培养了第一批实业人才。

留学生除了学习军政外,不少是学习机械、造船、铁路、采 矿、邮电、农业、医学专业的,从而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实业人才。例如,魏瀚、 郑清濂、吴德章、陈兆翱、李寿田、杨廉臣六位留学生回国后,成了当时东亚最 大的船厂——福州船政局“必不可少之员” ,他们绘画式、制轮机、定船身、造 器械,各有专精之艺而分工集事。在洋员离厂后,这些归国留学生从独立自制七 百五十匹马力的兵抡开始,继而制造大至二干五百匹或更大马力的兵轮。

幼童到美首先是学习英语,因此,大多数学生住在当地居民家中,以便加快过语言关。他们一般是先进小学,再进中学,而后入大学,循序渐进。例如詹天佑就是先进西海文小学,再迸纽海文中学,而后考入耶鲁大学的雪费尔学院专攻铁路专业的。

争论结果,留学生终于1881年下半年先后“凄然返国”。共撤回94名(在此以前因故撤回和病逝者26名),其中头批21名,均送电报局学传电报;第二、三批学生由船政局、上海机器局留用23名,其余50名“分拨天津水师、机器、鱼雷、水雷、电报、医馆等处学习当差。”其中个别人如容闳侄子容揆在撤回后在容氏帮助下又到美国耶鲁大学完成了学业。

中途撤回留学幼童,是顽固守旧派和一切俱怕西学危及清王朝封建统治者的“胜利”,却是对培养新型人才的扼杀。当时不少有心人均为之惋惜。郑观应说:“全数撤回,甚为可惜。既已肄业八、九年,算学文理俱佳,当时应择其品学兼优者,分别入大学堂,各习一艺,不过加四年工夫,必有可观。何至浅尝辄止,贻讥中外。”黄遵宪在其《罢美国留学生感赋》中叹道:“蹉跎一失足,再遣终无期;目送海舟返,万感心伤悲。”1900年梁启超游美国至哈佛时,谈起20年前幼童中途撤回事,亦“为欷歔久之”。

然而,由于派幼童出洋是为了适应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洋务派早就有对学生“各习一艺”的要求,所以尽管留学生被中途撤回,不少人还是学到些长技的。1877年,也是第一批学生留美的第五个年头,李鸿章即指示容闳等人说:“中国所亟宜讲求者,煤铁五金之矿,未得洋法,则地宝不出”,所聘洋人未必均是高材,“如出洋学生年有颖异可造之才,望送入矿务学堂”深造。因而一时学矿学者较多。又如,在临撤回前半年,李鸿章因电报需才,电告即将任满的驻美公使陈兰彬,转请容闳赶速在幼童中“择其颖悟纯静,尚未入大学院者二十人,令速赴各处电报馆游历,讲求电学。”容闳照办了。

因此,幼重中还有不少专业技术人才,对后来中国实业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除众所熟知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中国铁路建设中所作贡献外,黄仲良先后担任沪宁、津浦铁路总经理,粤汉铁路副局长;黄耀昌、陈荣贵、唐国安、梁普照、邝荣光、邝景扬、陆锡贵等,成了首批矿业工程师;朱宝奎、周万鹏、袁长坤、程大业、吴焕荣等均在电线电报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总计120名幼童留学生,除早夭12人和私人经商等事共约20人左右外,近百名回国人员中,在实业界铁路、电报等企业任工程师、经理等技术和管理者有44人,外交官和翻译官16人,海军、海关官员、学校教员、医生等方面工作者约20余人。可见幼童留学回国对中国近代化起着作用。因此,有人说“诸生卒业回华果然轶群者鲜”,是较公允之说,但如说“不过备翻译之选而已”,是不符合事实的过分贬低之说。

2.清末新政派遣的留学生详细情况:

1909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同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以奕匡力、李鸿章(李死后,由袁世凯补任)、荣禄为大臣,刘坤一、张之洞为参赞,主持“新政”机关的事务。“新政”的主要内容是调整官制、整顿吏治、改定刑律、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为适应“新政”的需要,清政府开始大规模派遣留学生。这一时期派遣国主要是日本,同时也向欧洲派遣一定数量的留学生。

在新政时期,清廷一面在国内创办新式学堂,一面派遣大批学生出国留学。在派遣的留学生中,去日本留学的人数最多。据记载,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清朝派往日本的留学生仅280人,等到了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留日学生就已经达到了8000人。为什么要大规模地派学生去日本而不是别国?对此,张之洞的论述很有代表性:“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一路近省费,可多遣;一去华近易考察;一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一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考,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若自欲求精求备,再赴西洋,有何不可?”应该说,张之洞的主张既表达了中国人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迫切感,又考虑到了派遣学生留学日本的诸多具体方便——“同文、同种、省费”。对最初派遣的留学生,张之洞给他们的临别赠言是:“将来学成归国,代国家效力,戴红顶,做大官,可操券而获!生等其勉之!”由此可见,清朝对留学生是抱有厚望的——期待着他们学成归来,“戴红顶,做大官”,做大清王朝合格的管理人才。

可是,事情的发展根本就不按照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朝廷大员们的设想进行。中国学生到了日本之后,眼界大开,很快就接受了新的思想洗礼。同时,对照日本,他们愈加发现祖国的落后,产生了强烈的改造国家的愿望。他们翻译书籍,创办杂志,用学到的先进思想启蒙国民。可是,大清朝缺乏足够的胸襟,它不愿意看到留日学生鼓吹“宪政、民主”等新思想,对留日学生进行严密的监控、防范和镇压。这些做法不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留学生在国外,控制起来毕竟不如在国内方便),反而激化了留日学生与清廷之间的矛盾,促使留日学生几乎一致地倾向了革命,成了后来推翻清朝的重要力量。

更关键的是,留学生的新思想在国内得到了响应。1905年4月,湖南籍留学生黄尊三等一行60人抵达武昌,他们要在这里拜别张之洞,然后启程赴日留学。作为地方大员,张之洞要求学生们对他行跪拜之礼。这一要求遭到了学生们的拒绝。张之洞感到“很没面子”,就下令对留学生“不放行”,试图以此收到压服之效。期间,湖南巡抚端方与张之洞反复磋商,端方致电威胁学生:如敢对张之洞不敬,将取消其留学资格。学生们异常愤慨,表示宁肯不去留学,也不能牺牲人格尊严。双方僵持,致使学生在武昌滞留了十天之久。后经多方斡旋,双方接受了鞠躬之礼。接见之后,张之洞虽然以西餐宴请学生,但大家并不领情。针对此事,黄尊三在留学日记中写道:“中国大官,只顾一己虚荣,不知尊重他人人格,实属可鄙。以自命好士之张香涛,尚不免此辱人之行,他更无论,思至此又未免可慨。” 这批学生日后不但没有回国“戴红顶,做大官”,反而加入了同盟会,成了“革命党”,回国后干的正是推翻大清王朝的伟大事业。

张之洞与晚清留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非常耐人寻味。张之洞是促成中国学生去日本留学的一位重要的大员,按张之洞的理解,留日学生对他这位老前辈心存感激那是天经地义的事。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清朝官员的心态是:希望“学”成为“官”的传声筒和应声虫,成为没有头脑、不会独立思考、只会喊“喳”和“万岁”的奴才。可是,晚清的留日学生不这么想,在他们眼里,人格尊严比什么都重要。高贵的头颅和独立的思考是“学人”的安身立命之本,舍此,学者便不再是学者,只能是奴才!奴才靠跪拜“主子”而获得赏赐,而学者靠独立的思考和丰厚的学养赢得人们的尊重。这是有着本质的差别的。清廷希望通过新式教育培养出有着高超本领的忠臣孝子,可实际上,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绝大部分成了清廷的贰臣逆子。

好了,今天关于“清末赴日留学时间”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清末赴日留学时间”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留学指南网,本方将及时处理。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留学指南网www.liuxue678.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清末留学时间_清末 留学

下一篇:清迈留学时间_清迈 留学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留学指南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