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狐狸的歇后语,有关“狐狸”的歇后语有什么?
1、有关“狐狸”的歇后语有什么?
1、狐狸拜年——用心歹毒
2、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
3、狐狸吃不到的葡萄——全是酸的
4、狐狸吃刺猬——下不了口
5、狐狸打马蜂——不知道厉害
6、狐狸戴草帽——不算人;不是人
7、狐狸的尾巴——藏不住
8、狐狸掉进污水池——又臊又臭
9、狐狸放屁——臊气
10、狐狸骑老虎——狐假虎威
:
关于寓言故事:狐假虎威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也,犹如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 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
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来源:
百度百科-狐假虎威
2、关于狐狸的歇后语
关于狐狸的歇后语如下:
1、跑了耗子捉狐狸——一个比一个刁。
2、撵走狐狸住上狼——一伙比一伙凶。
3、黄鼠狼和狐狸结亲——臭味相投。
4、狐狸装猫叫——想偷鸡。
5、白了尾巴尖的狐狸——老奸巨猾。
6、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
7、狐狸引着老虎走——狐假虎威。
8、狐狸给狮子拜年——想当大王。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含义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3、狐狸的歇后语
1.狐狸进宅院-来者不善
2.狐狸骑老虎-狐假虎威
3.狐狸想天鹅-得不到口
4.狐狸想偷天上月-梦想
5.狐狸钻罐子-藏头露尾
6.狐狸拜年-用心歹毒
7.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
8.狐狸吃不到的葡萄-全是酸的
9.狐狸吃刺猬-下不了口
10.狐狸打马蜂-不知道厉害
相关背景:
狐狸是民间对这一类动物的通称,种类繁多,分北极狐、赤狐、银黑狐、沙狐等。性格机敏胆小,常在古代神话中以"狐狸精"出现,虽在远古也曾作为图腾,但从不出现于正式祭祀中,皆因其"形象不雅",多与狡诈鬼祟相关联。
如狐假虎威,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
来源:百度百科-歇后语
4、关于狐狸的歇后语有哪些
1、狐狸看鸡——越看越稀
2、狐狸装猫叫——想偷鸡(投机)
3、恶狼生个贼狐狸——不是好种
4、狐狸找公鸡拜年——有你上的当
5、狐狸给鸡拜年——不怀好意
6、狐狸戴草帽——不算人;不是人
7、狐狸打马蜂——不懂得死活
8、狐狸做梦——想投机
9、狐狸戴草帽——不算人
10、狐狸出洞——没好事儿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留学规划
留学考试
留学指南
留学攻略
留学生活
留学信息
留学专业
留学签证
关于我们
网站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