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板桥的故事,郑板桥的故事
1、郑板桥的故事
1、奉旨革职
郑板桥在当县官时,遇到了灾荒之年。因开仓放粮,周济穷人,被皇上撤了职。于是,雇一小船,顺着大运河回扬州老家去。
一日,见前面码头停泊着一条官船,桅杆上挂着“奉旨上任”的旗子,要所有的民船回避。
郑板桥自言自语道:“你奉皇上的旨意上任,我奉皇上的旨意革职。不都是‘奉旨’吗?你神气什么?”于是,拿了一块绸绢,书写“奉旨革职”四个大字,也挂到桅杆上去。
官船上的,是朝廷一个大奸臣的儿子,叫姚有财。此人虽不学无术,但仗着老子的势力,捞了个乌纱帽,这回正要到扬州上任去。
这时见一只小船的桅杆上挂着“奉旨革职”的旗子,觉得奇怪,一打听,原来是郑板桥,就派人向他索字画。
郑板桥听说这个姚有财,除了吃喝嫖赌、欺压搜括百姓外,别的一窍不通,就很快书写了一首诗:“有钱难买竹一根,财多不得绿花盆,缺枝少叶没多笋,德少休要充斯文”。
每句开头一字,连起来是“有财缺德”。姚有财接过一看,差点气昏过去。
2、个人润例
郑板桥卖画,不像历来文人画家那样犹抱琵琶半遮面。既然已经迈进市场,索性大大方方的。他制定《板桥润格》,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
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
还在最后附了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诸板桥,转觉其俗得分外可爱,正因他是出于率真。
3、狗肉计
郑板桥酷爱吃狗肉,凡乡邻朋友将狗肉送他,刻即挥毫作画奉谢。 然而富商大贾以千金求索,却从不见诺。当时,有个叫甄小泉的盐商日夜苦思冥想,终于使出一计。
一次,板桥出门赏竹,听得从远处传来悠扬的琴声,于是循声寻找,原来一个十分幽雅的大庭院中,有一位童颜鹤发的老翁在弹琴,书童在一旁煮狗肉。
板桥闻到狗肉的香味,顿时眉开眼笑地问:“先生也爱吃狗肉?”老翁答:“百味唯有此最佳,你若喜欢,就请吃吧。”于是板桥就大嚼起来。他发现粉墙上空空荡荡的,就问“为何不挂些字画”。
老翁答:“没有好的,板桥先生字画,盛名已久,不知果真如何?”板桥笑着说:“鄙人郑板桥,给你画两张怎么样?”顷刻间就为老翁留下了许多书画。
翌日,盐商设宴请客,并以此画炫耀,板桥得知,方知中了“狗肉计”。
4、板桥姻缘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早期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桥。
饶夫人马上把女儿五娘叫出来,并且把她许配给郑板桥,郑板桥后来高中进士,大小登科一道儿至,夫妇二人也恩爱一生。
5、巧骂豪绅
有一次,一个豪绅求郑燮题写一个门匾。那个豪绅平日里巴结官府,干尽了很多坏事。郑燮决定要捉弄他一下,便写了”雅闻起敬“四个字。
油漆门匾时,郑燮叮嘱漆匠对”雅、起、敬“三个字只漆左半边,对”闻“字只漆”门‘字。过了一段时间,豪绅楼前门匾上的字没上漆的部分模糊不清了,而上漆的部位越发清晰。
远远一看,原来的“雅闻起敬”竟成了“牙门走苟”(“衙门走狗”的谐音)。
2、郑板桥的故事
郑板桥的故事
郑燮,又名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著有《板桥全集》。他吟诗轶事,常传为佳话。如下是励志为大家整理的郑板桥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你。
郑板桥的故事:少年显才华
郑板桥少年时,天资聪慧,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郑立庵的`教导下,刻苦用功,发愤读书。11岁左右已熟读经、史、子、集,并能默写《劝学》、《中庸》、《论语》、《孟子》全文,深得其父喜爱。有一天,郑立庵带着12岁的郑板桥和他的几个得意门生外出踏青。他们来到了方壶岛小桥,一学生突然尖着嗓门,指向桥下叫道:“郑先生,你来看。”郑板桥和几个同学,随着郑立庵忙走过来,低头向那桥下看去,原来水中浮着个淹死不久的妙龄女郎,只见她粉面朝天,青丝随水不停飘动,只是两块巨石将这女郎尸体夹在其中,而不能随水流去。郑板桥和同学们莫不为死者不幸遭遇而惋惜。郑立庵更为这女郎横遭夭折而连声叹息,边走边吟起诗来:“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郑立庵刚刚吟罢,郑板桥已走到他身边。郑立庵得意洋洋地瞟了儿子一眼,正想与之讲授此诗的意境,不料他一只长袖已被郑板桥紧紧拽住,并听到他儿子急促地问道:“爸,你认识这大姐?”郑立庵漫不经心地摇摇头。郑板桥又问:“爸,你是在什么时候看见这大姐被风刮下桥的?你怎知道她三魂七魄正随波逐浪而去呢?”郑立庵被儿子问得哑口无言,再也沉不住气了。他脸一沉,手指郑桥桥:“燮儿,那、那依你看,这首诗该怎么吟?”郑板桥不慌不忙,退后一步,向郑立庵深深一揖:“父亲大人息怒,暂容孩儿吟来。”说罢,他就一步一句哼起:“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郑立庵听到这里,满脸怒气已消去一半,心中不得不暗暗佩服。接着,他又听见郑板桥继续吟了起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涛。”郑立庵听罢,满脸怒气一消而光,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郑板桥的故事:吟诗讽才子
“乌纱掷去不为官”的郑板桥,在漫游中遇到了一帮秀才宴饮赋诗,他也挤进去看热闹。这帮并无真才实学的酸儒,个个喝得醉意酩酊,各自长吟短哦,卖弄风骚。蹲在墙角的郑板桥听了秀才们的大作后,觉得俗不可耐,禁不住流露出鄙夷的表情。一个秀才见他衣着褴褛,相貌也平平常常,便没好气问道:“你也懂诗吗?”板桥答:“略知一二。”那秀才便叫板桥吟一首,并指着正在滚开的水壶为题。板桥略一思筹便高声吟到:
嘴尖肚大柄儿高,
才止饥寒便自豪;
量小不能容大物,
二三寸水起波涛。
众秀才一听诗有所讽,但又写得贴切隐讳,只好忍住气问姓名,板桥通了姓名,秀才们目瞪口呆,原来蜚声南北的郑三绝就在眼前。个个流露出敬慕的神态。
郑板桥的故事:吟诗拒私情
郑板桥在任山东潍县知县时,为民做主,大办实事,清正廉洁,深受百姓们爱戴。
有一次,郑板桥拘捕了一个“土霸王”。这个家伙的叔父和舅父,一个是员外,一个是进士。他俩带着礼物来找板桥说情。板桥便以酒吟诗为令。板桥赋诗:“有 ‘水’念作‘湘’,无‘水’还念‘相’,去‘水‘加‘雨’便是‘霜’。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员外吟到:“有‘水’念作‘溪’,无‘水’还念 ‘奚’,去‘水’加‘鸟’便是‘鸡’(指繁体“鸡”字)。得胜猫儿似猛虎,落毛凤凰不如鸡”。进士吟了起来:“有‘水’念作‘清’,无‘水’还念‘青’,去‘水’加‘心’便是‘精’,”板桥急忙插话:“非也,去‘水’加‘心’便是‘情’。”进士拱手笑道:“我俩有心来讲情,就拍大人不准情。”板桥也拱手答道:“板桥身为七品令,不徇私情只认清。”员外和进士无言以对,只好垂头丧气地溜走了。
“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郑板桥在潍县为官七年,无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离开潍县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
;
3、郑板桥的故事都有哪些?
郑板桥的故事:送贼诗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 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住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 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郑板桥吟蟹诗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河蟹,知府想:“我何不让他以蟹为题,即席赋诗,如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他一羞,也好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用筷子一指河蟹说:“此物横行江河,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 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 知府十分尴尬。
郑板桥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和文学家。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4、关于郑板桥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郑板桥的故事有:
1、以怪出名
郑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2、颇有骂名
郑板桥无官一身轻,再回到扬州卖字画,身价已与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颇有可观。但他最厌恶那些附儒风雅的暴发户,就像扬州一些脑满肠肥的盐商之类,纵出高价,他也不加理会。
高兴时马上动笔,不高兴时,不允还要骂人。他这种怪脾气,自难为世俗所理解。有一次为朋友作画时,他特地题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3、个人润例
郑板桥卖画,不像历来文人画家那样犹抱琵琶半遮面。既然已经迈进市场,索性大大方方的。他制定《板桥润格》,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
4、好吃狗肉
板桥定润格,规定凡求其书画者,应先付定金,并作润例,颇为风趣。当时,许多豪门巨绅,厅堂点缀,常以得到板桥书画为荣。但板桥不慕名利,不畏权势,生平最不喜为那些官宦劣绅们作书画,这在他老人家的润格里是不便声明的。
有一次,一帮豪绅为得其书画,运用计谋,设下陷阱。他们了解到板桥爱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经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待板桥经过时主人“笑脸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板桥不疑,开怀畅饮,连赞酒美肴不止。
饭罢,主人端出文房四宝,言请大人留联以作纪念。板桥深觉今有口福,便立刻应诺,随即起身提笔,并询问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书毕,尽兴而归。后来,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书画作品挂在那里,方知自己受骗,十分后悔,自己嘴馋不已。
5、板桥姻缘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早期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
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桥,饶夫人马上把女儿五娘叫出来,并且把她许配给郑板桥,郑板桥后来高中进士,大小登科一道儿至,夫妇二人也恩爱一生。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留学规划
留学考试
留学指南
留学攻略
留学生活
留学信息
留学专业
留学签证
关于我们
网站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