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关汉卿有哪些代表作
1、关汉卿有哪些代表作
关汉卿的代表作有《窦娥冤》、《单刀会》、《救风尘》等。
1、《窦娥冤》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
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
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2、《单刀会》
《单刀会》剧情是:三国时,鲁肃为了索还荆州,请关羽赴宴,暗中设下埋伏,并请关羽故人司马徽前来陪宴劝酒,司马徽拒绝,并告诫鲁肃不可鲁莽行事。
关羽接到请书后明知是计,仍旧带周仓一人单刀赴会,关平、关兴带大军在江边接应。
席间二人言辞交锋,鲁肃不能取胜。
关羽智勇双全,震住鲁肃,令他不敢动用埋伏的军士,最后安然返回。
3、《救风尘》
《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杂剧剧本,全剧共四折。
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校藏《古名家杂剧》本、《新续古名家杂剧》宫集本、《元曲选》乙集本、《元曲大观》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元代关汉卿所作,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古典喜剧。
主要写恶棍周舍骗娶风尘女子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宋引章的结义姐妹赵盼儿巧设计谋将其救出的故事。
《感天动地窦娥冤》:四折一楔子。
此剧第四折写窦天章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
据《元史·百官志》与《南村辍耕录》记载,公元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
知此剧当作于1291年之后,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
此剧现存版本,主要有明代陈与郊编、公元1588年(万历十六年)龙峰徐氏刊刻《古名家杂剧》本,明代孟称舜编《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和明代臧懋循编《元曲选》本。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一枝花 · 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为“曲圣”。
2、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关汉卿代表作品:《拜月亭》、《救风尘》、《窦娥冤》
窦娥冤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3、关汉卿代表作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等,小编整理了关汉卿的一些代表作品,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窦娥冤》
“窦娥冤的故事讲述了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最后感天动地的故事。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2《鲁斋郎》
《鲁斋郎》是一本公案戏。写的是“随朝数载”的权贵鲁斋郎,强夺银匠李四和六案孔目张珪的老婆,害得李、张两家妻离子散。打官司时,包拯故意以“鱼齐即”的假名换取了皇帝的判斩书。再将“鱼齐即”改写成“鲁斋郎”,终于惩治了这个有政治后台的恶霸,近似胡闹的情节,饱含机智与天真,极富民间色彩。
3《救风尘》
宋引章本与安秀才有约,后被恶少周舍花言巧语所惑,不听结义姐妹赵盼儿相劝,嫁给周舍。婚后宋引章饱受虐待,写信向赵盼儿求救。因周舍不肯轻易放过宋引章,赵盼儿巧用计策。她浓妆艳抹,假意愿嫁周舍,自带酒、羊和大红罗去找周舍,周舍喜不自禁。
赵盼儿要周舍先休了宋引章才肯嫁他,刚好宋引章又来吵闹,周舍一怒之下写了休书,赶走宋引章。赵盼儿与宋引章二人一同离去,途中赵盼儿将宋引章手中休书另换一份。周舍发觉上当,赶上她们,一把抢过宋引章手中休书并毁掉,还到官府状告赵盼儿诱拐妇女。
赵盼儿反告他强占有夫之妇,使安秀才到堂作证,又出示周舍亲手所写休书。赵盼儿证据确凿,周舍不能胜她,受杖刑责罚。宋引章与安秀才结为夫妇。
4《单刀会》
《单刀会》是关汉卿的历史剧。叙述的是三国时期吴、蜀之间围绕荆州的归属问题发生的一个事件。鲁肃为索回荆州,安排酒宴,约请关羽过江赴会。计划先礼后兵,如果关羽不肯归还荆州,暗藏的伏兵就一拥而出,擒住关羽,逼刘备归还荆州。
关羽明了形势,但大英雄自有韬略。他只带一口青龙刀和周仓等几个随员,驾一叶小舟前往。关羽凭着超人的神勇和气概,硬是挫败了东吴的计谋,于刀丛中昂然凯旋。
5《望江亭》
才貌双全的谭记儿新寡,暂居于女道观中。观主的侄儿白士中往潭州上任途中探访观主,告知自己失偶之事。观主于是从中作合,使得白士中与谭记儿结成夫妻。权贵杨衙内早已看中谭记儿,本想娶她为妾,此时对白士中怀恨在心,暗奏圣上请得势剑金牌,前往潭州取白士中首级。
白士中得到消息,愁眉不展。谭记儿不愿让他受自己连累,想出妙计。时逢中秋,谭记儿扮作渔妇卖鱼,在望江亭上灌醉杨衙内及其随从,将势剑金牌窃走。杨衙内欲绑缚白士中却没有凭据,白士中出示势剑金牌,说有渔妇告杨衙内中秋欲对她无礼。
等到再见谭记儿,杨衙内方知中计。恰好湖南都御史李秉忠暗中访得此事,奏于朝廷,杨衙内受到惩办,白士中依旧治理潭州,夫妻和美。
6《拜月亭》
《拜月亭》也称《王瑞兰闺怨拜月亭》《蒋世隆拜月亭》元·关汉卿作。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
瑞莲则与瑞兰的母亲结伴同行。瑞兰的父亲偶然在客店遇到瑞兰,嫌弃世隆是个穷秀才,门户不相称,催逼瑞兰撇下生病的世隆,跟自己回家,在路上又与老妻及瑞莲相遇。瑞兰一直惦念着世隆,焚香拜月,祷祝世隆平安,心事被瑞莲撞破。
4、谁有关汉卿的资料
中国元朝时候的戏剧作家关汉卿,号已斋(一作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亦说祁州(在今河北)、解州(在今山西)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关汉卿生活在公元13世纪的元朝,他机智幽默,风流倜傥,博学多才,擅长吟诗、吹箫、弹琴、舞蹈、下棋、打猎等各种技艺。关汉卿长期居住在都城大都里,曾经在皇家医院任职,但是他对医术不太感兴趣,对编写剧本却非常热心。那时,元朝正流行一种戏剧,叫"杂剧",杂剧在内容上丰富了民间说唱故事,而且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达官贵人和普通百姓都很爱看杂剧。关汉卿编写的杂剧不是为了给贵族消闲作乐,而是为了诉说百姓的疾苦。
当时,元朝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关汉卿非常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他辞去官职,进入社会底层了解人民生活,借助元杂剧这种艺术形式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关汉卿了解人民疾苦,熟悉民间语言,同时他又具有卓越的艺术修养,这都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活力。当时,演戏的人社会地位很低,关汉卿却经常和他们交往,甚至亲自导演和上台演出。在他写的一支曲子里,他描述自己坚强、耿直的人格时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所以,他创作的剧作,不仅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而且还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
杂剧《窦娥冤》讲述的是青年女子窦娥的悲惨遭遇。几百年来,这出戏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赞赏,被列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关汉卿在世时就是戏曲界的领袖人物,他的杂剧不仅在当时鼓舞了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而且对后来的戏剧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关汉卿一生共写作了67部杂剧,现留存于世的仅有18部。关汉卿非常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深邃复杂的心理,在中国古典戏剧作家中,还没有一个人能象他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也享有盛誉,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 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生平 有关关汉卿生平的资料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拜月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
元末朱经《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白朴,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年代同他们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关汉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 (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关汉卿约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后,他的生年,估计在1220年左右。《录鬼薄》作者钟嗣成称关汉卿为"前辈已死名公",说"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故将关汉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当去事实不远。
南宋灭亡(1279)之后,关汉卿曾到过当时南方戏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写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句)。还曾到过扬州,写曲赠朱帘秀,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句。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戏曲家,《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关汉卿在元代前期杂剧界是领袖人物,玉京书会里最著名的书会才人。据《录鬼簿》、《青楼集》、《南村辍耕录》记载,他和杂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员朱帘秀等均有交往,和杨显之、王和卿更见亲密。
剧作的思想内容 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错看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第三折这〔滚绣球〕一曲,通过窦娥血泪的控诉,引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现实秩序与传统观念的怀疑,把窦娥悲剧的意义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鲁斋郎》中,作家写鲁斋郎在光天化日之下先后强占银匠李四和中级官吏张□的妻子,而清官包拯却必须瞒过皇帝,把"鲁斋郎"的名字改成"鱼齐即"才能锄□除害。在《望江亭》中,杨衙内凭借皇帝赐予的势剑金牌便可以为所欲为,到潭州杀人夺妻。这些剧作批判的矛头,有意无意地指向最高的封建统治者。在《蝴蝶梦》中,权豪势要葛彪借口农民王老汉冲撞他的马头,三拳两脚把他打死后便无事人一般扬长而去。而王老汉的儿子为父报仇,打死葛彪却必须偿命。作家通过这一不合理的官司,提出了"使不着国戚皇亲,玉叶金枝;便是他龙孙帝子,打杀人要吃官司"这样闪烁着民主主义光辉的思想。在《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中,关汉卿描写妓女的不幸遭遇,为这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下层妇女喊出了要求自由,要求平等的心声:"我看了些觅前程俏女娘,见了些铁心肠男子辈,便一生里孤眠,我也直甚颓"(《救风尘》第一折);"你道是金笼内鹦哥能念诗,这便是咱家的好比拟,原来越聪明越不得出笼时"(《谢天香》第一折)。在《诈妮子》中,贵族小千户用花言巧语诱□了婢女燕燕,转眼就爱上别人,使燕燕的身心遭受极大的痛苦。在《拜月亭》中,尚书王镇反对女儿无媒自聘,逼女儿撇下了重病卧床的丈夫,硬把她从客店里拉回去。关汉卿杂剧中这些描写,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官民之间、男女之间、主婢之间、父女之间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批判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
在愤怒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暴露元代残酷的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同时,关剧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正面形象,其中尤以描写下层妇女的形象最为突出。关汉卿留下的18种杂剧中,"旦本"戏占了12种。他笔下的妇女形象的主要特点是:①出身微贱,社会地位低下,像妓女、婢女、乳娘、农妇、小户人家、寡妇、寄人篱下的弱女等;②几乎毫无例外都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物,她们都是封建统治阶级渔色猎艳或残酷奴役的对象;③这些下层妇女在反抗压迫斗争中,是桀傲不驯的勇者,并非任人宰割的羔羊。由于她们长期处于受压迫受侮辱的地位,使她们有可能掌握那些官长老爷、花花公子的脾性和弱点,也学会了对付他们的种种办法。从而有信心最终战胜各色各样的庞然大物。象以自己的美丽、勇敢与机智设计营救同行姐妹的赵盼儿;有胆有识、巧扮渔妇智赚杨衙内势剑金牌的谭记儿;力图摆脱奴婢的悲惨地位、敢于在贵族婚宴上闹婚的燕燕,都是明显的例子。关汉卿剧作中的妇女形象,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极为突出的。
关剧还深刻揭露了一小撮骑在人民头上的封建统治者横行霸道、贪赃枉法的丑恶行径,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封建统治阶级的"百丑图"。这其中有权豪势要、皇亲国戚、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衙内公子、鸨母嫖客、流氓地痞……,由这些人织成一张元代社会的大黑网,正在捕掠着一个个弱小无辜的生命。象权倾朝野、"嫌官小不为,嫌马瘦不骑,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鲁斋郎(《鲁斋郎》);"我是个权豪势要之家,打死人不偿命"、"只当房檐上揭片瓦相似"的恶霸葛彪(《蝴蝶梦》);草菅人命的贪官桃杌和心狠手毒的张驴儿(《窦娥冤》);"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倚仗势剑金牌为非作歹的杨衙内(《望江亭》);玩弄女性的官僚子弟周舍(《救风尘》);逼女为娼的老虔婆李氏(《金线池》)……,这些骑在人民头上为所欲为的坏蛋□人,正是元代社会各种黑暗势力的代表人物。关汉卿揭露这些人本性的恶毒和本质的虚弱,在文学史上也是空前的,表现了一个人民戏剧家鲜明的爱憎与战斗的本色。
关汉卿还写了不少著名的历史剧。象《单刀会》、《单鞭夺槊》、《哭存孝》、《西蜀梦》等,这类戏以赞颂英雄业绩为主,展开正义和非正义的冲突。如在《单刀会》中,作者歌颂了忠心耿耿维护汉家事业的关羽,谴责了玩弄权术,一意孤行的鲁肃;《西蜀梦》通过关张的阴魂托梦刘备,要求他起兵报仇,突出了关张虽死犹生的气概,谴责了见死不救、卖身求荣的□佞小人;《单鞭夺槊》塑造了著名的草莽英雄尉迟敬德的形象,谴责了挟私愤报私仇的李元吉;在《哭存孝》中,谴责李克用在取得军事胜利后诬杀功臣良将的行为,突出了"太平不用旧将军"的主题。在这些历史剧中,关汉卿赞美正义的事业,歌颂英雄的业绩,表现了一个正直戏剧家的爱憎感情,这和他在其他剧作里所体现的精神是一致的。
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关汉卿不可能站在起义农民的立场上来批判封建统治者,他对黄巢和梁山泊农民起义的看法依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偏见。他的某些剧作还宣扬了封建道德。如《陈母教子》写陈母用儒家的道德教子读经,终于使三个儿子都中状元。有些作品存在着勾栏调笑作风,流露了低级庸俗的情趣。特别要指出的是关剧对清官、"王法"充满幻想。靠清官、"王法"来主持公道,昭雪民冤,虽然也表现了作家的正义感,但这只不过是一种社会改良主义的幻想,不可能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
剧作的艺术成就 关剧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关汉卿娴熟地运用元代杂剧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诸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
关汉卿的剧作把塑造正面主人公放在首要的地位。《窦娥冤》自始至终把戏集中在窦娥身上,先写她悲惨的身世,继之展开她和流氓地痞的冲突,再集中写贪官污吏对她的压迫,最后写她的复仇抗争。《单刀会》在公与司马徽烘托关羽的英雄气概,使关羽虽未上场但已有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戏曲家象关汉卿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如同是妓女,赵盼儿、宋引章、杜蕊娘、谢天香等各具不同的个性。同在鲁斋郎的压迫下,都有着妻子被掠占的不幸遭遇,但中级官吏张□和工匠李四对事件的态度就截然不同。在《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西蜀梦》、《诈妮子》等剧里,出色的心理描写打开了作品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扉,成为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
在处理戏剧冲突方面,关汉卿善于提炼激动人心的戏剧情节。这里有善良无辜的寡妇被屈斩而天地变色的奇迹(《窦娥冤》);有单枪匹马慑伏敌人的英雄业绩(《单刀会》、《单鞭夺槊》);有忍痛送妻子去让权豪霸占的丈夫(《鲁斋郎》);有让亲生儿子偿命而保存前妻儿子的母亲(《蝴蝶梦》);有被所爱的人抛弃而被迫为他去说亲的婢女(《诈妮子》)。这些情节看来既富有传奇色彩,又都是扎根在深厚的现实土壤里的。
关剧紧凑集中,不枝不蔓,省略次要情节以突出主要事件。《窦娥冤》在这方面最为杰出,它除用楔子作序幕,交代窦娥身世外,接下的四折戏都帷幕启处见冲突。至于窦娥的结婚、丈夫的病死等事件均一句带过,甚至连窦娥丈夫的名字作者都吝于交代。
关剧善于处理戏剧冲突还表现在它的过场戏简洁,戏剧场面随步换形,富于变化。这在《望江亭》、《拜月亭》、《单鞭夺槊》、《哭存孝》诸剧尤为突出,如《哭存孝》剧中,刘夫人到李克用处为李存孝说情,眼看李存孝就要得救了,突然刘夫人出去看打围落马的亲子,李存信乘机进谗,存孝随即被车裂。这样处理戏剧场面,摇曳多姿,变化莫测,出观众意想之外,又在人物情理之中,效果十分强烈。
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汲取大量民间生动的语言,熔铸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行的语言风格。他是元曲中本色派的杰出代表,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臧晋叔《元曲选·序》)。
关剧的本色语言风格首先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曲白酷肖人物声口,符合人物身份。如窦娥的朴素无华,赵盼儿的利落老辣,宋引章的天真纯朴,谢天香的温柔软弱,杜蕊娘的泼辣干练,皆维妙维肖,宛如口出。同是反面人物,葛彪的语言粗鲁强横,不脱恶霸凶徒的本色;周舍的语言干练利索,很符合他"酒肉场中三十载,花星整照二十年"的老狎客身份;杨衙内口白粗鄙,有时却附庸风雅,装模作样;张驴儿语言流里流气,切合他流氓无赖的性格;鲁斋郎权势显赫,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大贵族官僚,他讲话时彬彬有礼,并不挟粗棍子吓人,有时甚至还带着几分幽默,这些表面上不瘟不火的说白,令他炙手可热的威势发出一股咄咄逼人的寒光,更见其性格的蛮横冷酷。语言切合人物的身份性格,这是关剧艺术描写上的一大特色。
关剧本色的语言风格还表现在作者不务新巧,不事雕琢藻绘,创造了一种富有特色的通俗、流畅、生动的语言风格。像《窦娥冤》中这段普通的说白:
(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不了的浆水饭,□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这样朴素无华的说白,多么肖似窦娥这个封建社会里小媳妇的声口,从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加工的痕迹,就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生动,正是这些平凡不过的话语,鲜血淋漓地揭示了这个从小就给人做童养媳的小媳妇屈辱的地位与悲惨的命运。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他的戏曲语言既本色又当行,具有"入耳消融"的特点,没有艰深晦涩的毛病。不像明清时期有些文人剧作,搬弄典故、爱掉书袋。关剧在词曲念白的安排上也恰到好处,曲白相生,自然熨贴,不愧是当时戏曲家中一位"总编修师首"的人物。
散曲创作 关汉卿又是一位散曲作家,在元代散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存关汉卿散曲,计套曲14、小令35(一说57)。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
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杭州景》与〔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二散套,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宋元时期杭州的景象。"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正是:"水秀山奇",都市繁阜,人烟辏集,勾栏瓦舍星罗棋布,艺伎伶人大显身手。"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这些作品,通俗生动,率真本色,和北宋柳永著名的〔望海潮〕词可说异曲同工。
关汉卿描绘男女离愁别绪的散曲,写得十分动人。感情丰富而深沉,没有矫揉造作的虚假成分,一扫委靡纤弱的曲风,所谓"以健笔写柔情",是这部分作品的特色。如〔双调沉醉东风〕小令: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又如〔黄钟侍香金童〕套:
〔神仗儿煞〕深沉院宇,蟾光皎洁,整顿了霓裳,把名香谨□;深深拜罢,频频祷祝:不求富贵豪奢,只愿得夫妻每早早圆备者。
这部分作品,和封建文人写爱情的作品大异其趣,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平民的爱情理想。
关汉卿散曲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自写身世、抒发胸中抱负的作品,如〔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写得诙谐老辣,笔力横肆,充满自负、自嘲、自乐的情趣,不但是研究关汉卿生平思想的重要依据,也是元代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如: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一粒铜豌豆 。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也会围棋、会蹴□、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些作品,描写了一个勾栏艺术家的生活境遇,抒发了一个平民戏剧家的伟大抱负:永远和社会底层的烟花艺伎与书会才人一道,不怕压迫折挠,奋战不息,至死方休。这些堂堂正正的思想与抱负,是用极俏皮诙谐、佯狂玩世的文字来表现的,真是神韵独具,妙趣横生,活脱脱显现了一个多才多艺的戏剧家的韧性战斗精神。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杂剧和散曲,成就卓越。他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他在生时就是戏曲界的领袖人物,《录鬼簿》中贾仲明吊词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姓名香四大神物"。从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明代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到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都把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著名的杂剧作家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杭州名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可见关汉卿在当时就已享有崇高的地位。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60多个杂剧,从民间传说、历史资料和元代现实生活里汲取了许多素材,真实地表现了元代人民反对封建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斗争。关汉卿从不写作神仙道化与隐居乐道的题材。他的严肃的创作态度与批判现实的战斗精神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戏剧艺术家,他的悲剧《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他的喜剧轻松、风趣、幽默,是后代喜剧的楷模。他的杂剧无论在艺术构思、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许多方面,都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经验。他的许多杂剧经过改编一直在舞台上演出,为人民所喜爱,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但是,元明清三代只有少数慧眼独具的评论家能正确评价关汉卿。有的人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贬低他的影响,如朱权说"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明代有的封建文人还肆意篡改他的作品,把《窦娥冤》改成一部"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的庸俗喜剧《金锁记》,磨平原作反抗的棱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关汉卿的作品是一个丰富多采的艺术宝库,早在一百多年前,他的《窦娥冤》等作品已被翻译介绍到欧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汉卿的研究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出版了他的戏曲全集。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北京隆重举行了关汉卿戏剧活动 700年纪念大会。他的作品已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关剧名目与版本 《录鬼簿》著录关汉卿杂剧名目共62种(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著录关剧存目共67种),今存18种,其中几种是否关作,人们尚有不同意见,现将诸本简介如下:
①感天动地窦娥冤:四折一楔子。此剧第四折写窦天章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据《元史·百官志》与《南村辍耕录》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知此剧当作于至元二十八年之后,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本剧现存版本,主要有明代陈与郊编、万历十六年(1588)龙峰徐氏刊刻《古名家杂剧》本,明代孟称舜编《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和明代臧晋叔编《元曲选》本。臧晋叔曾参照多种藏本进行加工校订,故关剧诸版本中以臧本为最佳(下同,不一一注明)。
②望江亭中秋切□:共四折。现存明息机子编万历二十六年(1598)《杂剧选》本、明王骥德编万历顾曲斋刊《古杂剧》本和《元曲选》本。前两本剧名作《望江亭中秋切□旦》。
③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共四折。现存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④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四折一楔子。《录鬼簿》于关汉卿名下未著录此剧,故本剧是否关作,有人持怀疑态度。但明代《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都题"关汉卿撰";《今乐考证》、《曲海总目提要》诸书也题"关汉卿撰"。从剧作艺术风格看来,也与关剧肖似。且第三折张□唱词中曾引用与关氏"莫逆交"的杨显之《酷寒亭》剧中的故事,故在未有新的否定材料发现之前,可暂定为关作。现存主要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⑤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四折一楔子。孟称舜、曹栋亭刊本《录鬼簿》未著录此居,故有人疑非关作。但天一阁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均题关汉卿撰,故可以肯定为关作。现存有《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本。
⑥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四折一楔子。现存有《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及《元曲选》本。
⑦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四折一楔子。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及《元曲选》本。
⑧温太真玉镜台:四折。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与《元曲选》本。
⑨尉迟恭单鞭夺槊:四折一楔子。现存明赵琦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和《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后二本题尚仲贤撰。尚仲贤所作为《尉迟恭三夺槊》,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故从赵琦美钞校本,定为关作。
⑩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四折。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及近人王季列编《孤本元明杂剧》本。《录鬼簿》与《元刊杂剧三十种》著录本剧名目为《关大王单刀会》,脉望馆本作《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王闰香夜月四春园:四折。《录鬼簿》有《钱大尹鬼报绯衣梦》,即本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简名《非衣梦》,题目正名为"王闺香夜昂四春园,钱大尹智勘非衣梦"。说集本、孟称舜本《录鬼簿》简名《绯衣梦》,《也是园书目》作《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与《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本。
□刘夫人庆赏五侯宴:五折一楔子。本剧是否关撰,尚不能肯定。剧中较多描写了关剧其他本子中未出现过的农村生活场景,还采用了五折一楔子的形式。这在关剧中属破例。这些地方都说明本剧是否关撰确存在疑点。现存《脉 □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四折。现存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山神庙裴度还带:四折一楔子(楔子在第四折前)。按元末明初贾仲明也有《裴度还带》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续编》题目正名为"长安市□涯报恩,山神庙裴度还带"。因此有人认本剧为贾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状元堂陈母教子:四折一楔子。本剧名目孟称舜本、曹栋亭本《录鬼簿》俱不载,思想倾向、艺术风格和关汉卿其他喜剧不类,疑非关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闺怨佳人拜月亭: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一楔子。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诈妮子调风月: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关张双赴西蜀梦: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无"题目正名"及科白,仅有四套曲词。
此外有剧目流传的尚有下列45种:
(1)董解元醉走柳丝亭(《录鬼簿》著录剧名,已佚,下同)
(2)丙吉教子立宣帝 (3)薄太后走马救周勃
(4)太常公主认先皇 (5)曹太后死哭刘夫人
(6)荒坟梅竹鬼团圆 (7)风月状元三负心
(8)没兴风雪瘸马记 (9)金银交钞三告状
(10)苏氏进织锦回文 (11)□仙桥相如题柱
(12)金谷园绿珠坠楼 (13)汉匡衡凿壁偷光
(14)刘夫人书写万花堂 (15)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16)晏叔原风月鹧鸪天 (17)姑苏台范蠡进西施
(18)开封府萧王勘龙衣 (19)柳花亭李婉复落娼
(20)甲马营降生赵太祖 (21)贤孝妇风雪双驾车
(22)双提尸鬼报汴河冤 (23)老女婿金马玉堂春
(24)宋上皇御断姻缘簿 (25)崔玉箫担水浇花旦
(26)隋炀帝牵龙舟 (27)风雪狄梁公
(28)屈勘宣华妃 (29)月落江梅怨
(30)管宁割席 (31)白衣相高凤漂麦
(32)孙康映雪 (33)唐明皇哭香囊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留学规划
留学考试
留学指南
留学攻略
留学生活
留学信息
留学专业
留学签证
关于我们
网站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