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指南网

您好,欢迎访问留学指南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小小留学博士_留学归来博士

2024-04-20 19:53分类: 硕士留学 阅读:

小小留学博士_留学归来博士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小小留学博士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美国博士读几年?
2.8年生5个孩子,获博士学位,备考硕士,工作生娃带娃,太优秀
3.曾凡一的人生路程
4.湖北女婴被收养,养父扛煤气供她读博,生父母:我有钱送你出国,结果怎样?
5.“神童”沈诗钧,9岁上大学,18岁博士毕业,现状如何
6.轻松申请出国读博,你也可以的!

小小留学博士_留学归来博士

美国博士读几年?

在美国拿个博士学位,大部分学校规定的时间是五年,一般要七八年。

大部分学校的规定时间都是五年,不过,在实际学习中,很少有五年毕业的博士生,美国的博士学习难度非常大,而前途又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博士的退学率非常之高。

读博士不像硕士。美国的硕士虽然要读两年,是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两倍,却很好读出来。不过,美国几乎不把硕士看成一个正经的学位,当然MBA除外。比如,我们系的硕士不用资格考,不用开题答辩,最后的毕业答辩也不对公众公开。硕士一般被看成一个过渡学位。

国内的学生申请美国博士大多是申请硕博连读,硕士学习两年,中间要经过一次博士的资格考试,如果学生通过这次资格考试,才可以进入博士的学习,如果不能通过只能拿到硕士学位,结束学业。硕士阶段的学习主要注重专业的学习、研究,为将来的博士学习打下基础,在博士资格考试中,学生需要在八天时间内完成三篇指定标题的论文,只要有一篇论文被导师评为不合格,那么学生就得重新再写,如果超过两篇,那么学生就彻底失去了读博士的机会。

8年生5个孩子,获博士学位,备考硕士,工作生娃带娃,太优秀

因为疫情的存在,大家出行受限,甚至不能出门,只能在家。

这样无论是家里大人还是孩子,都需要在家工作学习。尤其是大人,一边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一边又要操心孩子的课业,以及家庭生活和琐事等等,一天天的下来真是要崩溃了。

很多人都希望孩子赶紧上学,而且很多家长在等到孩子上学那一刻,真的是很开心,似乎是解脱了的感觉,有人去吃火锅拍照留念,甚至还让孩子看照片,有人直接忍不住内心开心的状态,笑的很开心。

而这些人,家里大多也就一到两个孩子,多的也就三个,有的家长甚至家里只有一个孩子,都忙的不可开交,不能忍受。

但与此相对比的则是一位日本女性---吉田惠波,人家在8年内生了5个孩子,还备考哈佛,带着这大大小小的5个孩子,接连读完硕博。

虽然生这么多的孩子不是大家的梦想,但人家在有这么多孩子的生活中,还能完成自己的事业,并那么出色,真的太优秀了。

这位日本女医生吉田惠波是70后的人,出生于1974年。

但她与大部分同龄人有些不同的是,她的父母都是高知,都是医生,而且家境也不错。

在她小时候,父母在德州医学院留学,吉田惠波的4-6岁则是在美国度过。

上了大学的她,曾被派去美国的医院实习,这样说来她的英语其实是很不错的。

不过即使是这样的她,在其留学生涯中,也还是吃了很多苦。

出生于医生家庭,受到熏陶的她也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医生。

当她读到博士第三年时,30岁的她选择结婚。

其丈夫也是医学方面的人才,研究非典、艾滋和禽流感的专家,也一直参加国际上青年学者交流活动。

两个人的学术领域一致,这也为后来共同扶持打下基础。

吉田惠波在婚后,31岁的她和丈夫一起去德国留学,开始学习德语,希望可以进入妇产科实习。

不断的实习工作,不断的生娃,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她,选择换个专业读硕。

不过这对于已经有几个孩子的她,还是有些难度。

为了能尽快投入到学习当中,她请求老人以及保姆帮助自己分担家务。

而她则在晚上九点和孩子们一起睡觉,在凌晨三点起床学习3个小时。

在上下班时间学习3个小时,等车以及步行时间练习听力。

而在这期间,她生下3个孩子。

当然其丈夫也是很好的,成为她的支持者,帮助妻子复习GRE,还包揽家务带孩子等。

吉田惠波所说的一句话是: 人越是忙的时候越想搞事情,越是时间自由越是一事无成。

她被哈佛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录取,丈夫在波士顿一所大学实习。

在她读书期间,生下第四个孩子。

而且除了学术上知识方面的困难,还有意料之外的经济困难,学费当然是在意料之中,额外的则是孩子们的托儿费,每个月就要3万块的人民币。

再加上一家人的保险,以及租房等各个方面。

为降低生活费,她开始申请各种团体奖学金,在校内活动上蹭吃,领取发给穷人的食品券,然后去超市兑换大米等。

她说那段艰难拮据的日子虽然难熬,但也感到跟庆幸。

她说,幸好自己在选择留学前不了解这些问题,否则可能就没有勇气了,可能要多攒几年钱再开始,那个时候就不一定怎样了。

获得硕士学位的同时生下第4个孩子,2年后,重新进入工作,生下第5个孩子。

在2004年到2012年,这8年的时间,吉田惠波一边工作一边备考,然后留学哈佛完成硕士课程,进入工作,还得到了5个孩子。

这短暂的8年,或许是她最忙碌的时间,因为不仅要事业学习,还要孩子,况且要5个孩子,真的是很强了。

时间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而对时间的管理如何,则在个人。

想做一件事,不要等,等来等去等到最后,只剩下时间的浪费,却什么都没有。

不如一开始就去做,这样不管结果如何,都能在其中获得一些经验知识等。

对于女性来说,结婚有了孩子,真的是一件比较费心费精力的事,需要照顾到很多事情。

在这期间,如果丈夫可以为自己分担,那自然是好,这样自己也可以按下心来尽快步入事业的正轨。

?但如果丈夫不能,那就真的太难太累了。

所以女性即使结婚后,也还是要追求自我,不要放弃,只有自己更好,家庭也才更好。

曾凡一的人生路程

曾凡一的人生路程要从她的家庭说起。曾凡一的父亲曾溢滔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遗传学专家。长期从事人类遗传性疾病的防治以及分子胚胎学的研究。母亲黄淑帧是上海交通大学儿童医院的终身教授,“新世纪巾帼发明家奖”获得者,“新中国60年上海百位突出贡献杰出女性”之一。

1978年,曾溢滔受上级部门委托,在上海市儿童医院筹办了一期医学遗传学习班。为配合授课,在医院布置了一个示教实验室,这就是后来的医学遗传研究室。研究室成立第三天,接待了一位贫血原因不明的外国女留学生。曾溢滔和黄淑帧靠着一台自己制备的高压电泳仪,完成了病人血红蛋白一级结构分析,诊断她罹患一种新型地中海贫血。这项成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这个小小的研究室从此一步步走向国际科技竞争的舞台。 曾凡一对小时候的记忆是,读小学时,和父母一起吃住在实验室,“我从小就穿白大褂,跟在父母后面。”木匠的孩子生来会钉钉子,在实验室里长大的曾凡一很小就跟着父母做实验。有一次加错了样品,曾凡一觉得自己闯祸了,没想到父母没有批评,反而奖励了她,因为从她的失误中,他们发现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法。这让她很兴奋,很多科学的新发现原来会从偶然的事件中来,要做一个好的科学家一定要善于分析问题,关注每个细节,找出最好的方案。

读中学时,曾凡一参与了由父母主持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血红蛋白病普查工作,涉及29个省、市、自治区,42个民族,100多万人。这项工作填补了我国血红蛋白病在世界上的许多空白。曾凡一跟着父母一起上山下乡,采集血液样品。“这些工作让我树立了用科学解除病人疾苦的理想,对科学这个神秘而神圣的世界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激励我到美国深造以报效祖国”。曾凡一如是说。 1988年她到美国留学,在圣地亚哥大学学生物专业,4年的课程,她用3年时间就修完了,随后,她考取了美国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医学、理学双博士,并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位获得医学和理学双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

“十多年的留学生涯虽漫长,但我觉得完全值得。我的学习和科研的经历,丰富了我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也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谈到这段留学经历,曾凡一不由感慨地说。“我从来没想过留在美国,我父亲当年回国费了些周折,但他一心想着报效祖国,坚决要回国。他影响了我。” 曾凡一主要从事的是遗传和发育生物学研究。她的工作和她父母的一脉相承。有些疾病是遗传的,比如地中海贫血。曾溢滔夫妇最早研究的就是血红蛋白遗传病。他们发展了一整套遗传病分子诊断技术,先后攻克了地中海贫血、杜氏肌萎缩症、血友病和亨廷顿氏舞蹈病等主要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技术。

找到遗传病的规律后还得找到致病的原因。这就需要做机理的研究,研究发育生物学。曾凡一进而研究早期胚胎发育,比如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之后,基因是怎样表达与被调控的。

从1998年开始,人的胚胎干细胞研究有一个飞跃。胚胎干细胞就是胚胎发育早期一部分具有全能性的内细胞团。1998年,美国科学家成功地建立了人的胚胎干细胞系——它有两个特性,能无限期地扩增,能分化成各种各样的细胞。有了胚胎干细胞,就能用它去治疗人类的遗传病。而胚胎干细胞是从发育生物学中讲的早期胚胎来的。

曾凡一很自然地深入到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研究早期胚胎发育能了解如何调控基因,能够让胚胎前期发育得更好,从而得到好的胚胎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各样细胞、组织和器官,以替代损伤的不可再生组织,用来治疗帕金森症、心肌梗塞等严重疾病,在再生医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为胚胎干细胞涉及伦理问题,所以科学家们产生了把体细胞变成干细胞的设想。2009年,曾凡一带领的研究团队和中科院动物所周琪研究员的团队合作,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制造”出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小小”,有力地证明了iPS具有真正的全能性。

“给小鼠起名‘小小’,是希望我们能在这个很大的领域里迈出小小的一步。”曾凡一很谦虚。但这小小的一步,是全世界范围内重要的一步,在医学界引起很大反响,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9年世界医学十大突破之一,也入选了2009年中国十大基础研究和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父亲曾溢滔院士是著名的遗传学家。谁会想到,他喜欢文学并擅长摄影和油画。他创作的获奖小说被改编成话剧,拍摄成**。他对交响乐有着独到的见解,认为交响乐很像DNA的分子模型。

母亲黄淑帧7岁开始学习钢琴,很快表现出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在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读书时,担任学校话剧团团长,还在上海市的歌唱比赛中获得大奖。他们的艺术“基因”也遗传给了女儿。 曾凡一4岁半开始学习钢琴,5岁登台演出,二十几岁开个人演唱会,出版个人专辑。上海举办的首届外国流行歌曲大赛,得了独唱第一名。1993年,在北京,他的原创《红帆》拍成了MTV获得CCTV音乐大奖。曾凡一拍摄过8部音乐电视,在拍摄《当我们老了以后》时,父母还亲自上阵为女儿当配角。“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iPS细胞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多能性——看似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在一个人身上重叠。

小学至高中期间,一直是学校和艺术团的钢琴与舞蹈演员。曾凡一的嗓音低沉圆润,得天独厚。1984年,上海首届外国流行歌曲大赛上,她一举夺得独唱第一名。在美国留学时,曾凡一在主课之外,还修完了音乐专业的所有主课科目。

她的爱好与追求在她求学路上帮了很大的忙。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是全美第一所医学院。兴趣广泛,多方位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一向是招生对象。曾凡一在这方面正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除了学习,她之前的科研成绩以及多元化的成长经历,使她从60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6位攻读医学和生物学双博士学位的学生之一,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两年后,曾凡一申请休学,除了参与国内的科研工作外,也“为了她酷爱的音乐”。她在北京花了一年多时间,录制了个人演唱专辑,拍摄了音乐电视(MTV),先后两次获得中央电视台MTV大赛特别荣誉奖等奖项。

她还在中、美两国举办多场独唱音乐会。“这使我走向了社会。我学会了沟通,学会和人打交道,回国那两年时间,我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之前一直在实验室或者教室,跟社会接触不多。音乐对我搞科研影响是非常大的。现在的年轻人,包括我的学生,都是比较直线的思维,读书就一直读读读,读下去,思路不开阔。”

09年“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她获得了第六届“上海市巾帼创新奖”。而她母亲黄淑帧是第三届“上海市巾帼创新奖”获得者,母女俩同获巾帼创新奖,还是头一回。3月7日,曾凡一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她心里,科学是神圣的,而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艺术让科学插上想象的翅膀,科学让艺术由梦想变成现实。

变换工种是最好的休息。曾凡一说:“工作累了,想破头也想不出来的时候,就唱唱歌,吹一曲萨克斯;夜里灵感来了,就作曲。这样既是一种休息,也是练习音乐技艺的好办法。”

湖北女婴被收养,养父扛煤气供她读博,生父母:我有钱送你出国,结果怎样?

湖北女婴被收养,养父靠着扛煤气供她读到了博士,多年之后,亲生母亲找到门上来,声称能够供她出国读书。最终这个女孩拒绝了亲生父母,愿意陪在养父母身边尽孝。

湖北女婴被收养

1987年腊月二十四,不少人家都已经闲了下来,为了即将到来的新年,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临近年关,整个湖北省都沉浸在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当中,可是在这个时候,一名刚刚出生的女婴,却被遗弃在了湖北孝感190医院当中。

寒风呼啸,这个女婴刚刚出生不久便被家人遗弃,当地医院好心的收养了这个女婴一阵子,但这并非长久之计。一个孩子应该拥有完整的家庭,这样才更有利于养成健全的人格。而这个女婴是既幸运又不幸,不幸的是,刚一出生便被家人抛弃,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对非常好的养父母。

女婴被抛弃了两个星期之后,一个名字叫做祁春兰的妇女,前往孝感190医院看病,意外看到的这个被抛弃的小生命。看到孩子的处境,祁春兰十分心疼,尽管自己经济条件不富裕,但她愿意给这个小女孩一个家。和丈夫商量过后,二人从医院把这个孩子抱回了家。

祁春兰的丈夫名字叫做肖崇阳,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从部队离开之后,为了维持生活在一家棉纺厂的食堂当中工作。因为祁春兰和肖崇阳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再加上从医院看到这个女孩的时候就十分喜欢,当即决心要收养这个女孩。

孩子的到来填补了他们生活上的空白,他们给这个小女孩取名晶晶,给了她一个幸福和完整的家庭。尽管一家三口在一起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肖崇阳和祁春兰给了晶晶十足的关心与疼爱,让她在一个温馨的家庭当中有了一个幸福的童年。

晶晶刚来到这个家庭的时候,只有两个星期大,衣食住行都要小心翼翼的对待。祁春兰因为身体不好,因此无法工作,夫妻二人本就生活不宽裕。晶晶的到来,更是给夫妻二人的生活增加了巨大的压力,可是他们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给晶晶最好的。

他们没有钱买奶粉,就想方设法的熬制玉米糊糊,熬得绵软稀烂,再一口一口的喂给晶晶。他们吃不起锦衣玉食,靠着粗茶淡饭,也能一天天把晶晶拉扯大。然而,养育一个孩子不仅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花费不菲的金钱。肖崇阳微薄的工资已经无法支撑晶晶的学费和学杂费,于是他开始另谋生路。

养父送煤气供养女读书

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为了能够供女儿读书,肖崇阳辞去了在食堂打杂的工作,开始了卖苦力。为了多赚点钱,他在大街小巷上替人拉板车搬行李,做着最辛苦的工作,拿着最低的报酬。1995年以后,肖崇阳开始给人送煤气,以此来供女儿读书。

为了更好的工作,每天早上八点,肖崇阳都要蹬着沉重的三轮车,到七里地之外的加油站当中。灌好煤气之后,又将一罐又一罐陈重的煤气搬上车,按照指定的地点送到各家各户当中。这份枯燥而又辛苦的工作,肖崇阳一干就是16年,很多时候,都能看到他搬着煤气罐往返于各家各户的身影。

送煤气十分辛苦,沉重的煤气罐,他需要扛在肩膀上,楼上楼下的到处跑。但是为了供女儿读书,他从来没有一刻放松过。煤气罐压弯了他的脊背,压白了他的头发,更压垮了他的健康。但是只要看到晶晶无忧无虑的笑脸,看到晶晶优异的成绩,肖崇阳就感到无比欣慰。

因为太过劳累,随着年龄的增长,肖崇阳的身上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病,关节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等,都在时时刻刻的折磨着他。可是女儿还在读书,这些病痛他都只能咬着牙继续忍耐,用的最便宜的药,继续做着最辛苦的工作。他们二人一生节俭,任何东西都舍不得给自己添置,对晶晶的要求,却从来不忍心拒绝。

看到这里,眼泪不觉上了眼眶。对于一个并非自己亲生骨肉的养女,肖崇阳夫妇给了自己所能给的一切,包括健康,包括爱。在养父母的精心培育之下,晶晶小小年纪便格外懂事儿,她深知父母赚钱不容易,从不曾大手大脚。在她小的时候,便开始帮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更是用一张张优异的成绩单来回报父母。

养母去世,揭开身世之谜

随着晶晶逐渐长大,身边也有人开始议论晶晶的身世。而晶晶正处于敏感的年龄,听到大家议论自己的身世,总是觉得无法忍受。她曾经多次追问自己的养父母,外面的那些风言风语,到底是真是假。因为担心晶晶无法接受自己的身世,养父母便对晶晶撒了个谎,再三告诉晶晶她就是亲生女儿。

晶晶虽然对自己的身世感到好奇,但既然得到了父母的肯定答案,便决定不再追问。更何况,父母对自己的好,自己都看在眼里。决定亲情的从来不是血缘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温馨而又细腻的情感。

2001年,祁春兰的身体越发不好,开始一病不起。临终前,祁春兰拉着晶晶的手,将真实身世告诉了她。晶晶虽然感到诧异,但很快便接受了这一结果,她对祁春兰说“我永远都是你的女儿”。祁春兰欣慰地离世,只剩下肖崇阳和晶晶相依为命。

长大之后,回报养父

祁春兰去世之后,肖崇阳继续靠着送煤气供晶晶上学读书。晶晶学习越发刻苦努力,在200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她十分清醒,不会因为考上名校就开始懈怠,她反而越发努力读书。

贫困的生活环境让晶晶特别能吃苦,她在大学时期,为了减轻养父肩上的担子,长年累月勤工俭学。在女孩都爱美的年纪,她没有任何的虚荣心,一切都是为了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在晶晶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毕业之后,让养父过上好日子。因为优异的成绩,她被保送硕读连播,还拿到了奖学金。

其实在晶晶刚刚考上大学的时候,亲生父母就曾经找到过晶晶。他们希望能够让晶晶重新回到自己身边,为此,还承诺会给晶晶良好的生活环境,甚至还会送她出国留学。但是在晶晶心目当中,肖崇阳和祁春兰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生恩不及养恩重。

哪怕亲生父母这边拥有比较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养父母给自己十年如一日的关爱,那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可贵的东西。尽管晶晶在大学时期一直过着非常窘迫的生活,但是她从来都没有想过认回亲生父母。读博士时,加拿大一所名校曾经特别看好晶晶,但是晶晶为了更好地照顾养父,放弃了出国进修的机会。

如今的晶晶已然毕业,性格隐忍坚定,又聪明伶俐的她,很快便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不管走到哪儿,她都会带着养父一起生活。哪怕交了男朋友,也会把养父摆在第一位。羊有跪乳之义,鸦有反哺之德,晶晶在有了能力之后,只想好好赡养父亲,真是一段佳话。

生恩不及养恩大

古人曾经说过“有生无养,断指可报,无生有养,无以为报”。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够无私的去抚养一个孩子长大,这不知道是一种怎样的恩德。生育一个孩子固然很难,可是把一个呱呱落地的孩子,养育成自立自强的少年,更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

养育一个孩子长大,除了必不可少的衣食住行之外,更要关注对方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问题。将一个孩子养成拥有正确三观和行为习惯的人,父母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辛苦和努力,想想把孩子培养的更加优秀,更是难上加难。没有文化,生活贫困的肖崇阳夫妇,在贫困交加的生活环境之下,还能将养女培养成名校博士,这又需要怎样的艰辛和毅力呢?

好在晶晶是一个懂得感恩并且十分争气的孩子,她用自己的方式给了家人更好的生活。她拒绝了物质条件优越的亲生父母,在通透的晶晶眼中,生了自己又将自己抛弃的人,并非自己的真正父母。将自己辛苦养大,并给了自己足够的爱和安全感的人,才有资格做自己的父母。

生命就是一个不断给予和回报的过程,你将自己所拥有的给予他人,也会从他人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回馈。在你来我往的过程当中,感受彼此之间的爱与联系,这就是幸福和快乐。血脉亲情靠的从来都不是血缘关系,而是家人之间那种互相扶持,互相关心的感情。就算没有血缘关系又如何,只要有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紧密的联系。

“神童”沈诗钧,9岁上大学,18岁博士毕业,现状如何

文 | 纪中百事

编辑 | 纪中百事

2007年,一个9岁神童考上香港浸会大学,只用4年时间他就完成了本硕连读。

他是怎么做到的?后来他怎样了?

这个神童就是沈诗钧,说起他身上的奇迹,绝对离不开家族的栽培和影响。

沈诗钧的曾祖父沈清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企业家,祖籍在中国福建,后举家搬迁至香港,至今拥有亿万家产。

都说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在沈家却并未体现出来,沈清江十分重视儿女的教育,10个子女中9个都是大学毕业。

这个优秀的传统在家族里代代相传,沈诗钧父辈祖辈里人才辈出。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家族智商的遗传,但也与出色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1998年,沈诗钧含着金汤匙出生,他在家排行老二,有一个8岁的哥哥。

哥哥沈怡谋自幼聪慧过人,连连跳级,14岁便考入了英国牛津大学。

在哥哥的光环下,弟弟沈诗钧显得格外普通。在上幼儿园期间,和普通小孩子比,并没有任何过人之处。

他喜欢玩乐高积木、拼图和大富翁的 游戏 ,每天嘻嘻哈哈,自由自在的。

沈父看着两个儿子的明显差异,心中不但没有丝毫的偏袒,反而觉得小儿子可以无忧无虑地成长,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不管是天资聪慧也好,还是智商平平也罢,他都希望两个孩子心理上是 健康 且积极向上的。

父亲沈振雄秉持着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陪着两个孩子成长。

由于父亲的影响,两个孩子都很喜欢看书,沈诗钧最喜欢看的是《三国演义》,他最崇拜的是诸葛亮。

2004年,沈诗钧升入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天学校发了新书。沈诗钧一拿到书,不管是数学还是语文,就从头看到尾。

他放学回家拿出书和父亲分享,告诉父亲书里的内容对他来说太简单了。还一边翻书一边给父亲讲了一遍,沈父感到十分惊讶。

于是他找来二三年级的书让儿子看,沈诗钧还是一会就看完了,对他来说没有一点难度,尤其是数学。

沈父这时才发现小儿子也是天资聪慧,在他身上仿佛看到了大儿子当年的身影。

他将更高年级的书拿给沈诗钧,让他好好看认真学习。

沈诗钧上课时被老师发现他在看六年级的课本,老师先是批评了他,然后将此事告知了沈父。

沈父向老师解释,沈诗钧对书中内容理解得很到位,完全可以自学更高年级的课本。老师却觉得沈父有些揠苗助长。

老师的看法也不无道理,沈父其实内心也害怕被老师说中,开始纠结到底要不要让他超前学习。

这一年,14岁的沈怡谋考上了牛津大学,沈诗钧跟随着爸爸和哥哥,一起来到了英国,开启了陪读生涯。

在哥哥的影响下,6岁的他接触了微积分,在数学上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

沈父陪着他在家自学初高中的课程,仅仅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学完了初高中三门必修课,第二年自学了剩余6门辅修课。

2007年,沈父鼓励沈诗钧参加英国高考。作为一个18岁的成年人,参加高考还会紧张地双手颤抖,心跳加速,更何况是9岁的沈诗钧。

似乎早就看出来沈诗钧的不自信,沈父一直不断地鼓励他,让他重视过程,不要太在意结果。

让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考考看,实在不行可以入学复读一年,来年再战。在父亲的鼓励下,沈诗钧参加了英国高考。

沈诗钧来到考场,看着眼前的大哥哥大姐姐,他心中有些发怵,父亲安慰他放平心态,这只是一场简单的测试,尽管放手干。

当沈诗钧坐在考场中,众人都忍不住看向他,猜疑和好奇声传来,沈诗钧努力让自己不去理会外界的声音。

他调整好呼吸,让自己淡然面对,并最终取得了2A1B的好成绩。

沈诗钧和父亲对这个成绩非常满意,他们信心满满地开始报考大学,但是迎来的确实一重又一重的打击。

英国各大高校都不愿录取这个只有9岁的男孩,他们认为孩子年纪太小,根本无法像正常大学生一样生活学习,他身边甚至还时刻需要父母,替他打点生活。

无奈之下,沈父决定带沈诗钧回国,来到香港后,各大名校就像商量好了一样,也都拒绝了沈诗钧,他们声称只要3A的学生,沈诗钧不符合他们的入学要求。

一时间,香港的一些无良媒体开始批判和讽刺沈诗钧,说他9岁就想上大学,结果无人敢要,终究是太自负,才落得没有大学录取的下场。

沈诗钧找到父亲说:

“爸爸,我可以复读,我今年才9岁,晚上一年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大事。”

沈父默默点了点头,他告诉儿子,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给你一个好消息,再给你一个坏消息,看开一些也是好的。

就在沈父正在为儿子挑选高中的时候,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件事又迎来转机。

香港浸会大学表示愿意录取9岁的沈诗钧,让他进入数学系学习,并且还为他量身定制了5年本硕连读计划。

沈诗钧被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高兴坏了,他没想到事情还能绝地反转。他很感谢香港浸会大学,也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进入大学的沈诗钧看着身边的同学谈恋爱玩电脑,在大学中逐渐迷失自我。

他也尝试过玩电脑打 游戏 ,但是无论如何他都喜欢不起来,和数学相比,这些 游戏 对他来说没有一点吸引力。

他觉得这个现状让他很不理解,曾在学校大会上批判道:“大学里拍拖、玩 游戏 的人,真的很幼稚。为什么不去好好学习?”

因此他在大学里,可以说是独来独往,没有关系特别好的朋友。

最主要还是大家觉得,他的年纪太小了,又一心埋在学习里,和同学们都没有共同语言,也自然是玩不到一起。

他的导师曾说,沈诗钧是他带过最轻松的学生,虽然他年纪小,但他做事情比较专注,能心无旁骛扎在课题研究里,让人很省心。

原计划5年的本硕连读,沈诗钧凭借着一腔热血和日复一日的努力,仅用了4年就完成了学业。

这也就注定沈诗钧要走上和大多数毕业生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2011年,13岁的神童沈诗钧毕业,获香港浸会大学硕士学位。

在这四年的学习之中,沈诗钧接触到了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一位数学教授的两篇论文,里面的一些研究让沈诗钧很感兴趣,他决定美国深造。

哥哥14岁上牛津大学,沈诗钧14岁读博士。

沈父一提到这两个儿子,就高兴地合不拢嘴,很多人慕名找他咨询,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妙招。

沈父说:“我从来不逼迫孩子们读书,学习的内驱力都是来自于他们的感兴趣。”

但是也不否认,年少有为的确要有一定的天赋傍身,持之以恒的自律更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2013年,沈诗钧来到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攻读博士。

与该校的数学专家共同进行数学课题研究,在这里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

沈诗钧觉得自己只有在数学的世界中,可以忘记时间,可以忘记自己身在哪里,他为此痴迷。

兴趣固然很重要,但是毅力同样也不能少,沈诗钧为了弄清楚一个公式或者一个答案,他可以不吃不喝不休不眠,一直工作。

甚至有段时间,沈诗钧的身体也因此出现了一些问题,暴瘦二三十斤,家人见了十分心疼。

后来向学校请假,回香港休养了一个月,父亲再次充当生命的导师,劝他对待生活,要放松一点,别把自己逼得太紧。

过犹不及,绷得太紧弦总有断的一天。

沈诗钧再次从父亲这里学会如何更好地面对生活,回到美国后,沈诗钧忘却自己“神童”的光环,再次以一个虔诚的学者,来到学校。

精神压力得到缓冲以后,沈诗钧在学校里,开始社交,主动找人搭话。

有一次在餐厅里,他主动帮助同学拿了一套餐具,这小小的一件事,就让沈父觉得是很大的进步。

沈父鼓励他走出自己的世界,多交朋友,和生活拥抱。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当导师再次看到此看到沈诗钧时,觉得他变得外向阳光了一些。

经历几年的蜕变,沈诗钧俨然已经褪去身上的稚气,成为一个成熟的大男孩,不但长出了胡须,就连头发上也夹杂着几根白发。

2017年,沈诗钧终于攻破了自己的课题,完成学业,取得了博士学位。

这个消息让爸爸和哥哥都为他感到高兴和自豪,觉得他最终还是突破了自己,完成了他的梦想。

即便是神童,也会有烦恼和一些解决不了的事情,但幸运的是,沈诗钧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找到正确的道路,走出人生的迷途。

博士毕业后,年仅18岁的沈诗钧受到了很多美国名企的邀请。

但是对这样的天才少年沈诗钧来说,追名逐利他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的。

从他踏出校园的那一刻开始,他就一直在思考,该如何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和方向?

2018年,沈诗钧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递交了自己的简历,他想当一名数学老师。

当学校收到这份简历时,一眼就被这个男孩给吸引了,大家都很吃惊,18岁就敢来应聘教授,他凭什么?

随着对沈诗钧的了解,最终还是被他的优秀所折服,加利福尼亚大学同意了他的求职申请。

沈诗钧如愿以偿,来到这里任教。

前来上课的学生们也是对这个老师充满了好奇。

因为大部分的学生也都是十八九岁,而他们的数学老师,竟然和他们一样大,这不得不让他们对这个东方面孔感到敬佩。

有的学生在网络上发表动态,表示:“不敢想象,我比我的大学老师还大一岁,他真的太厉害了!”

沈诗钧的课堂,受到了很多学生的追捧,里面不乏一些人是为了他这个人而来的。

沈诗钧看着面前一群同龄人,全然没有老教师身上那种盛气凌人的样子。

他和学生们的关系相处得很好,在这里他不仅收获了一份职业,更是得到了一种特别的交友体验。

但是在加利福尼亚的任职,并不是沈诗钧这一辈子的选择,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跳板。

他和学校签了5年的合约,等时间一到,他将会再次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

当父亲问他,要不要回国时,沈诗钧仔细思索过后,坚定地对父亲说:“我一定回国发展的。”

这也正是沈父一直期待的,他希望儿子能回到香港,来香港任教。

沈父连忙点头,意识到儿子看不见,他又赶忙回答:“好,好,回家就好。”

有人学有所成是为了挣钱,这也是母亲很多人的选择,但还有一些人,他们愿意教书育人,拿着不高的工资,却做着最伟大的事。

像北大韦东奕韦神,美国各大高校和企业重金聘请他,他都不为所动,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两个馒头一瓶矿泉水,就可以满足他的生活需求。

但两人之间不同的是,沈诗钧家财万贯,韦东奕却两袖清风。

即便是身世上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在人生之路的选择上,他们都选择了自己想要做的事。

或许在真正的学者心中,做老师要比很多高薪工作更能吸引他们。

与其用“神童”来形容沈诗钧,不如用“学霸”更为准确。

在许多领域,智力是一个门槛,足以把很多人挡在外面,而“神童”们基本都能越过这道门槛,轻松入门。

但入门之后,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还取决于智力之外的很多因素,比如坚持、自律、努力等。

所以,如果一个“神童”没有取得特别出众的成就,那也是很正常的事,大可不必像某些媒体那样去一惊一乍。

现在 社会 出现一种现状“鸡娃”的现象,就是当父母的,着重培养自己的小孩,努力让他们成为“神童”一样的孩子。

比如从学说话起,就是双语启蒙,培养双语宝宝;从幼儿园开始,就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一天必须读完十几个绘本;2岁上早教课,3岁报兴趣班,有的还不止一个课外班。

而这些家长无一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难免会剥夺孩子们享受童年的权利,时间都被用于学习了,那就没有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了,孩子们的幸福感也会降低。

家长们大可不必把自己的 社会 压力,强加到一个孩子身上,除非是孩子是自愿的,就像沈诗钧一样。

我们应该向沈诗钧的父亲学习,不管孩子聪不聪明,只要孩子积极向上,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就行。

社会 的包容性很强,如果孩子不是“神童”,请不要逼迫他,给他一点自由地生长的空间,说不定过段时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生不止一种活法,一种出路,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过上他们喜欢的生活。

轻松申请出国读博,你也可以的!

经常有亲戚朋友们想向我咨询如何申请到国外读书?申请很难吗,怎么申请法?在国外读书需要准备多少资金等等。可以感觉出大家的迷茫,其实在我自己申请时也是各种迷惘无助,当时觉得异常艰难的事情真正走过来才发现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在此我把自己的申请经验以及这几年在国外的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本文仅适合想要出国攻读博士的同学,对于出国读本科硕士的同学可能不太适合。整个申请过程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1.前期信息收集及心理准备;2.具体申请流程。3.读博资金来源

首先心理准备:你需要问问自己,你做好读博士的心理准备了吗?无论是社科类还是理工类,整个博士期间往往需要三年半到五年的时间来完成,而科研工作大多都是枯燥乏味的,对身体心理都是一种挑战,同时读博的工资相对硕士一毕业就开始工作的工资还是比较低的(国内读博的工资大多为每月1500到3000?,欧美澳日新加坡等国博士工资每月税后可以达到1500到2000刀)。如果你已经决定读博士了,那么你做好出国读博的心理准备了吗?出国读博可以镀金但四年左右的背井离乡生活,要面对各种文化差异,孤独思乡之感不会少的。

如果你做好决定了,那么我们就开始前期的信息收集吧。第一步,找学校。国外好学校很多,但并不是每个院校都有你想想学的专业,或者你想学的专业在此院校并非名学科,这点也和去读本科硕士的不同,读本硕可以先选院校,再选专业,但博士往往是在硕士研究基础之上的选择,大专业方向基本已经决定了。这时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网上直接搜你想学专业的院校专业排名,一个综合排名前十的院校的某一个专业排名可能排到百名之后,这也可以看出此专业在此院校的重视程度以及科研水平。

选好心仪的院校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找导师了,毕竟是你要跟着干四年的“上司”,导师的水平不仅关乎你未来四年的命运,而且更多的会影响你毕业后的后半生的职业生涯。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你是一个很有科研抱负的人,结果选择了一个在圈内没有名气,手头项目不多,仪器不全的实验组,四年后你自己没有拿得出手的成果,没有参加过各种国际会议,没有学术上的人脉,那么你的科研之路基本上就被堵死了,或者会走得异常艰难。

那么如何选择一名好导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察导师的实力。

第一,看他的文章质量以及数量:数量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勤奋程度以及科研活跃度;质量,看发文章发表在哪些期刊上,是一区文章还是二区文章多,这点往往反映了一个导师研究方向的前沿性,以及在圈内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你今后的文章水平以及数量。

第二,看基金项目数量以及水平:国外导师和国内导师一样,都是每天在写本子,申请各种各样的基金。一个导师基金项目多,而且基金水平高,那么此课题组的科研经费绝对是足够的,尤其对理工科的学生会很幸福的,因为不必为实验仪器或者做测试花钱多而担忧,同时也说明这个导师有空的岗位的机会很大。

第三,看导师的资历:这一点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年纪大一点的教授经验丰富,头衔也会比较多,人脉广或者相对名气更大一点,但同时有的可能在过几年就要退休了,他对科研的追求可能就没有那么大冲劲了,会走得相对平稳;而相对年轻的导师可能名气还不是很大,但往往有冲劲有干劲,急需建功立业,所以往往这样的导师出的成果会多一些,发展也会快一些。

第四,看人品:在经过前三项筛选后,你可能已经决定了心仪的导师,那么最好多了解一些小“八卦”,尤其是他组里有中国人的情况下,最好先向学姐学长们请教一下老板的习惯,人品。全世界都一样,什么样的人都有的,并不是外国的老板都是“好人”。有的老板喜欢加班,有的老板在改论文、文章上总是拖,会直接影响你毕业时的成果数量的,还有的老板喜欢让学生延期毕业,他手下的博士可能都要五年左右才能毕业,等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你最终决定的。同时,小小八卦一下,一般大家更喜欢申请本土的教授,因为相对来说欧美本土的教授更懂得生活,懂得劳逸结合,可以工作之余喝喝咖啡、出去旅旅游享受一下生活。而亚裔的教授以及“阿三”,相对更苛刻些,加班加点是常事,相对更苦逼一些,当然了可能出的成果也会更多吧~另外最好不要选女教授哦,原因我就不说了(穿普拉达的恶魔大家都看过吧)

对于上面所说的信息,大家不要迷茫,这些信息绝大多数都可以在网上查到的,这一点,我觉得国内的高校真应该向国外学习,国外的学校网站做的非常完善,信息更新及时。往往找到院校分类后可以找到院系老师的名字,然后点击名字后就可以看到各个课题组的详情,老板个人简介,主要研究成果研究方向头衔基金项目,组里的成员以及****,职工组里的仪器新闻事件,以及文章列表等等非常齐全(下图为例)。

正式申请:首先你需要准备的是英语成绩,本硕成绩单,推荐信以及自己的学术著作成果动机信。首先英语成绩,大多数国家都要求雅思6.5分以上,或者托福85分以上,而美国可能会要求更多的英语成绩,比如GRE。出国总要和人交流的,英语成绩不仅对你的申请、面试有用,更重要的是对你今后的科研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英语成绩是越高越好的。本硕成绩代表了你自己的学习力以及过去的学习态度。

推荐信还是比较重要的,国外的老板一般都会很诚恳真实的写对某人的评价,所以他们也比较相信推荐信的真实性,看看别人眼中的你。对于我国来说,一般导师或者给你上过课的老师都会在推荐信里猛夸你的~如果能拿到知名教授或者与你想申请的教授有合作关系的教授的推荐信那么成功率就大大提高了!

套磁信:一封诚恳的套磁信会给你加分不少的,而且往往是给导师的第一印象,最好不要随便从网上找个大家用了千百遍的毫无新意的万能信去“套路”导师。你要知道,国外的导师尤其是著名院校的导师,每天要接收到近百封类似的求职邮件,千篇一律的套路信,小心你自己也直接被套路进垃圾邮箱哦!最好的方法是将导师的文章、研究方向仔细研读,写出你对他的兴趣点,多写写你对哪个研究方向感兴趣,为什么感兴趣,或者提一些你对某一方向的个人看法,也许不够成熟但是相信导师可以看出你的诚意的!

关于套磁信的发送,一般你可以同时投给几个院校或十几个院校的不同导师,最好不要同时投同一个院校的两个导师!导师们平常也会聊天交流的,如果两个导师同时聊到你,那情况就会有点尴尬哦。如果在你发出信件两周后仍然没有收到相应导师的回信的话,你可以再次向导师发信询问,或者这时可以向同一高校的另一导师发信了。

是的,申请过程就是这么简单!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最重要的事坚持下去!整个申请过程大概要一到三个月之久,等待offer的过程是痛苦的,有时一连几个星期都没有消息,有时间接连收到拒信,但千万不要灰心,大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毕竟一下子就拿到理想offer的人还是少之又少的。同时这点挫折都受不了的话,可能你也不适合读博的,因为读博本身就是一个磨心志的事情。

读博资金来源

在国外读博更像是一份工作,尤其是欧洲。所以,教授的权力很大,你过来后不是需要去学校注册学籍,而是需要每年和老板签工作合同,当然你工作不能令老板满意,没准第二年老板就不会给你续签合同了。读博期间的工资也会像普通合同一样每年有年终奖,也会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博士的工资是足够你在这边的生活费用的,甚至两个人的生活费用,如果不热衷于买奢侈品,每个月除了吃穿住行旅游,还会有几百欧的剩余的。美国和加拿大也差不多,往往经过导师同意后,需要你自己向学校申请全奖或半奖,这个申请过程导师会给你帮助的(但美国很多高校是不承认中国的硕士学位的,往往会交多加1到2年的硕士课程,所以总体来说会五年左右毕业)。

另外一种情况,可能导师没有资金来雇佣你,要求你自己申请奖学金。一般来说大家可以选择申请国家奖学金(CSC)。2016年CSC项目选派计划为8500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3000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5500名。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肯这么大力度的支持本国学生出国深造,这点真的是值得我们中国学生骄傲的!CSC的奖学金往往比直接从老板合同上拿钱会少一些,但是也是足够在当地生活的,大家不用再为经济上发愁了。

写了那么多,希望对想出国读博的同学有所帮助,其实真正走过来,你才会发现路真的很简单,就看你敢不敢迈出第一步。

最后祝所有想出国深造的同学申请顺利!

好了,关于“小小留学博士”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小小留学博士”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留学指南网,本方将及时处理。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留学指南网www.liuxue678.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小博士留学_小博士学费多少

下一篇:小李博士留学_小李是名牌大学博士生工作能力很强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留学指南网
返回顶部
QQ在线咨询
拨打电话
19071507959
添加微信号
1907150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