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的一分钟,滑铁卢的一分钟讲述了由于副将固守成命什么兵败滑铁卢
1、滑铁卢的一分钟讲述了由于副将固守成命什么兵败滑铁卢
滑铁卢的一分钟讲述了由于副将固守臣命拿破仑冰袋。
1.滑铁卢战役前夕
1815年2月16日,拿破仑率领700名士兵逃出厄尔巴岛回到法国。
一路上,原本被法国国王路易十八派来阻止他的军队,在见到拿破仑后很快便重回其身边。回归的拿破仑受到了军民的热烈欢迎。路易十八虽屡次派兵堵截,但是大部分军队见到他便临阵倒戈。康巴塞雷斯、达武、马雷、苏尔特等文武大臣又回到了他的身边。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时,他已经拥有一支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
听闻拿破仑逃回法国并重登皇位的消息,欧洲其他国家深感惶恐不安,英国、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再次联合起来,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试图彻底击败这位篡位者。反法同盟共有70万人的军队,但法国却只能组织起28万4千人参战。
拿破仑看清了致命的危险,时间非常紧急,他必须赶在反法联军联合起来之前,将他们分而攻之,各个击破。同时,法国国内动荡的局势也逼得他不得不尽快采取行动,每一天都是损失,每小时都有危险。
在分析了形式之后,拿破仑认为俄奥联军只需要用少数兵力牵制,重点打击对象是在比利时的英普联军。因此,他把赌注压在了比利时——布鲁塞尔。
6月16日,法军率先在林尼附近遭遇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军队,拿破仑出其不意地击溃了普军,击伤了布吕歇尔。然而由于多种因素,他并没能全歼普鲁士军队,布吕歇尔率领剩余的普军朝布鲁塞尔方向退却。
虽然取得了一次胜利,但拿破仑丝毫不敢松懈,他准备继续向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军发起猛攻。同时,为了防止受到重创而未被消灭的布吕歇尔军和威灵顿军会师,他分出了一部分兵力交给格鲁希元帅,让格鲁希率军追击普鲁士军队,并叮嘱他:一定要和主力部队保持联系。
2.掌握法国命运的元帅
格鲁希为人正直、诚实、勇敢、可靠,是一个受过多次考验的骑兵将领,但也仅此而已。因为他的资质中等、才能平平,比起拿破仑麾下的其他将军,他既不像猛将缪拉一样刚烈而有魅力,也不像圣西尔、贝尔蒂埃那样富有战略眼光,也不是内伊那样的军中英雄。
从军二十年来,格鲁希参加过从西班牙到俄国,从荷兰到意大利的各种战役,一步一步缓慢地升到了元帅军衔,不能说他没有功绩,但是确实没有很耀眼的贡献。
把他推到这个位置的,是二十年的战争里,前任已经相继去世——德赛死于马伦哥,克莱贝尔死于开罗,拉纳死于瓦格拉姆,此刻再没有人比他资历更老了。
拿破仑也知道格鲁希并非最好的人选,只不过他的半数元帅已长眠地下,其余几位也厌倦了连年征战,此刻正在庄园里养老。因此,他只能把这个决定性的行动托付给一个平庸的人。
6月17日,滑铁卢大战的前一天,拿破仑有生以来第一次把独立的指挥权交给格鲁希元帅,并要求他在追踪普军的同时,时刻和大本营保持联系。
元帅犹豫不决地接受了这道任务,他不习惯独立行动,他一向习惯了唯唯诺诺、谨遵军令的作风,碰到这样一个既需要独立思考、又需要兼顾大本营命令的作战任务,可真是要了命了。
格鲁希在磅礴大雨中告别,带领着士兵在泥泞地里向着布吕歇尔逃走的方向追去。
瓢泼大雨下了一整夜,法军人人浑身湿透,只能在泥地里背靠背挤在一起睡觉。拿破仑自己也没有休息,他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因为这种天气什么也看不清,既无法侦查英军的情况,从格鲁希那也没有获得普军的确切消息。唯一稍令人宽慰的是,格鲁希回信保证会追击普军。
6月18日清晨5点,雨停了,拿破仑下令全军做好准备,9点出击。然而三天大雨把大地泡的稀软,增加了行军的困难,炮兵转移的速度很慢,比原定计划晚了两个小时,致命的两个小时。
11点,拿破仑大军开始炮击山冈上穿红色军装的英军,步兵在“最勇敢的红脸斗士”内伊元帅的率领下向前推进。
从上午11点至下午1点,法军一度攻占高地、村庄和阵地,但又被击退了下来,空旷、泥泞的山冈上已经覆盖着一万多具尸体。除了大量消耗外,还什么都没得到。
双方军队都已疲惫不堪,双方统帅都深感不安。两人都明白,谁先获得增援,胜利就属于谁。威灵顿盼望着布吕歇尔带领普军前来,拿破仑盼望着格鲁希带领军队回援。
但是,格鲁希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手中掌握着拿破仑的命运,他只是按照命令于6月17日晚上出发,并根据预计方向追击普军,可是他连敌军的一点影子都没发现。
正当格鲁希在一家农舍吃早餐的时候,脚下的大地突然微微颤动。大家凝神静听,远处一再传来低沉的闷雷似的声音:这是大炮开火的声音,在不太远的地方,最多距此三小时路程,滑铁卢战役开始了。
格鲁希向手下的军官们征求意见,副司令热拉尔和几个军官都提议部队向开炮的方向前进,然而或许是副司令的话过于激烈了,倒像是在命令一样,格鲁希甚感不快,他强硬地声称,只要没有皇帝的传信,他就依然遵守命令——追击普军。
热拉尔又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恳求至少允许他率领他的师团和部分骑兵前往战场。格鲁希考虑了一下,他考虑了一秒钟。
这一秒钟决定了他的命运,也决定了拿破仑和世界的命运。可叹的是,这一秒钟却取决于一个相当勇敢却又平庸的人的嘴巴上,这一秒钟全掌握在一个神经质般遵循皇帝一纸命令的人手中。
如果格鲁希在那一刹那能鼓起勇气,相信自己和相信显而易见的信号,而不是拘泥于皇帝的命令,那么法国就获救了。可惜这个唯唯诺诺的人,只会服从命令而不听从命运的召唤。
就这样,格鲁希拒绝了军官的请求,他认为这样一支小小的军团再一分为二,太不负责任了。他的任务是追击普军,而不是其他。军官们闷闷不乐,沉默不语。
2、滑铁卢的一分钟副将什么兵
拿破仑兵。滑铁卢的一分钟:1815年6月18日,由于懦弱平庸的副将格鲁希固守成命,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滑铁卢镇距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南大约二十公里。与欧洲其他国家的许许多多小镇一样,滑铁卢镇古朴而宁静,并无多少特色,但它的名字却是响彻世界。
3、滑铁卢的一分钟什么兵败
滑铁卢的一分钟拿破仑兵败。
从学校图书馆借了著名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书,最先读了“滑铁卢的一分钟”这一篇。不禁为拿破仑扼腕叹息,也感叹历史的吊诡,它没有什么现成的公式,固定的轨道,一个小人物的一念之间竟然改变了欧洲甚至世界历史的走向。
从厄尔巴岛归来的拿破仑,又坐上了皇帝的宝座。那些老对头们又率军蜂拥而至,拿破仑必须在敌人会合之前将他们一一击溃,留给他的时间不多。
拿破仑向英国威灵顿率领的军队发起了进攻,一次次的冲锋,一次次被击退,尸体覆盖了山坡,最后连拿破仑的近卫军也发起了进攻,英军也濒于殆尽,双方都已精疲力竭,这时谁先得到援军谁就是胜者。
拿破仑在盼望着格鲁希的增援,在战役打响前,他奉命率军追击撤退的普鲁士军队,以阻止普鲁士军队和英国军队汇合,可是格鲁希现在在哪呢?
当隆隆的炮声传来,格鲁希的副司令立刻急切的要求:"皇帝向英军发起了进攻,向开炮的地方前进。"可循规蹈矩的、优柔寡断的、迂腐固执的格鲁希却死抱着纸上的条文,那是拿破仑的命令:追击撤退的普军。
他命令军队继续往前走,一小时又一小时过去了,普军始终没有出现。甚至当情报人员报告说,普军在撤退过程中已分几路转移到了正在激战的战场时,格鲁希依然没有去增援拿破仑,而是继续等着皇帝要他返回的命令。
4、滑铁卢的一分钟是什么意思?
滑铁卢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这一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也从战术、战略的角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茨威格用历史回望者的眼光审视了这场影响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伟大战役。
拿破仑是个自信而又轻视敌人的人。他从未和惠灵顿交锋过,他相信惠灵顿不会在滑铁卢进行顽强抵抗。他期望一次进攻就能将惠灵顿赶下山脊,逼他後退。因此他根本没有料到会有一场大规模的战斗。
:
《滑铁卢的一分钟》这篇散文依据史料,真实再现滑铁卢战役的过程,充分展示重大历史事件的丰富内涵及深远意义。不仅事实确凿,而且富有文学性的特征,即通过适当的联想、剪裁、描写,使之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这是一篇典型的历史特写。
作者以生动的文笔,高超的剪裁技巧,细腻的心理描摹,将读者带入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再加以恰当的评论,深刻地揭示对战争胜负原因的分析,颇有见地,对读者也有启发。
来源:
百度百科-滑铁卢战役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