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原名,柳永的生平简介
1、柳永的生平简介
柳永(987年-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改字耆卿,福建崇安人,籍贯山西永济,出生于山东费县,排行第七,时人或称柳七而不直称其名,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又称柳屯田。北宋著名词人,作品流传甚广,盛行一时,相传“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早年在汴京生活,流连歌楼酒肆,写下许多描述歌妓的艳词,其风格较为卑俗,为士大夫所鄙视,影响了他的仕途,使他受到排斥,中年以后才中科举,此后流宦各方,多任职各地的下级官吏。
柳永多用民间流行篇幅较长的慢词创作,不限于士大夫常用的小令,拓展了宋词的形式,并扩大词的视野,其词主要描写男女之情与羁旅行役,坦率生动,直言无隐,不避口语,善于融情入景和运用铺叙手法,技巧高妙,影响了其后词人如苏轼和周邦彦的作品,后世通俗文学亦推崇柳永的地位。柳永作品辑为《乐章集》,现存词200余首,对宋词的发展甚有贡献。
生平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为河东柳氏之后,出身仕宦之家,父亲柳宜及五位叔父都曾在南唐或宋朝做官,兄长柳三复及柳三接都有科第功名。柳永年轻时在汴京度过,喜欢在歌楼酒肆流连,多为歌妓酒女作词。他有音乐天分,精通音律,个性浪漫,往往应教坊乐工所求,为流行歌曲作词。
歌妓如得到柳永为她作词,便身价十倍,故向柳永赠予财物,以求填词,这也许成为柳永当时的主要收入。柳词曾传唱宫中,如《倾杯乐》赞美京城元宵佳节的繁华享乐,曾在宫中传唱一时。柳永考试不中,写了《鹤冲天》词,表达了他的牢骚,以及对仕宦和士大夫的轻视和鄙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自视为没有功名的卿相,宁愿不要浮名。《鹤冲天》为落第秀才鸣不平,被落第秀才传唱一时,却得罪了皇帝宋仁宗。
其后一次科举中,宋仁宗特意让柳永落榜,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多为歌妓酒女作词,被士大夫认为品格卑下,词语淫秽鄙俗,受士大夫排斥,也影响了他的仕途。
景祐元年(1034年)约在48岁时,柳永终于科举及第,被任命为睦州团练推官。一个多月后,任期并未届满,睦州知州吕蔚准备给他升官,报请朝廷,引起舆论非难,结果侍御史郭劝认为柳永尚未有表现,没有升官。实际上柳永作地方官时施行善政,赢得百姓爱戴,足迹涉及睦州、晓峰、余杭、灵台、泗州、杭州、苏州、扬州、会稽、建宁、长安、成都等地。
他曾任定海县晓峰盐场盐监,景祐年间(1034年-1038年)任职余杭令,政绩良好,得百姓爱戴,此外曾担任著作郎及太常博士。柳永多次请求晋升,甚至请求宦官加以推荐,都不得要领。他曾向宰相晏殊自荐,却被讥讽词作俚俗。有人推荐柳永的才能,要求给他升官,宋仁宗说:“得非填词柳三变乎?……且去填词。”
柳永仕途因而总是不得志。他填词署名,写上“奉旨填词柳三变”,表现他的反抗态度。柳永曾写《醉蓬莱》词,歌颂皇帝,献给宋仁宗,希望得到擢用,但词中有几句话得罪了宋仁宗,宋仁宗把词掷在地上,柳永自此不复被擢用。他一直做小官,收入不多,仕途不得意,才华得不到施展,辗转于各地的卑微官职中;失意以后,更纵情于歌妓酒女之间。皇祐年间(1049年-1054年),任职屯田员外郎,长期没有调迁,最后在江苏润州离世。
柳词在宋代流传甚广,盛行一时,相传“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相传柳永过世后,每年都有歌妓在他坟前致哀。作品集名为《乐章集》,南宋时有9卷,此本今已失佚。现存古本为明毛晋编《宋名家词》本,及清朱孝臧编《彊村丛书》本,1965年唐圭璋编《全宋词》收柳词212首。
:
地位与评价
柳永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在宋词的发展史上极值得重视。他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创制了很多新曲,完成了慢词形式,扩展了题材,引入了民间文学的手法和口语语汇。他是慢词这种长篇词的开创者,在慢词方面他开拓了词的形式,是首位刻意锤炼慢词的大家。柳永以前,文人一向甚少填写慢词,所用词调多为篇幅短小的小令,柳永则大量使用了篇幅较长、流行于市井间的慢词。
柳永对词坛的两大贡献,一是“领字”的使用,一是在叙事抒情中注入抒情成分。柳永羁旅行役之词,就内容而言,在词的发展演变史上,具有开拓的作用。当时士大夫并未以词正面抒写自己的怀抱和志意,柳永拓展五代以来离别相思之词,首先写离别相思之情,直接出之以男性口吻而非女性口吻,真切写实,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刻抒写男女感情,特别是男性的恋爱心理。
影响
柳永是慢词的完成者,对其后词人影响很大。柳永首先描写行踪所及广大的关塞山河,而不限于闺阁园亭,首先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感受,鲜明真切,而不用相袭的陈言。他也开始在羁旅行役之词中,正式抒发个人志意。柳永这几方面的拓展,启发和影响了后来的苏轼,对苏轼早期词作颇有启发,如《八声甘州》影响了苏轼慢词《沁园春》。
苏词开阔博大的景象,雄浑矫健的音节,正有得于当时盛行的柳词;只是柳词往往笔锋一转,回到了柔情的描写,苏词则始终在开阔博大和雄浑矫健的豪气中。柳词着重章法结构的层次拓展,以及情景的相互衬托,对北宋后期的长调写作,特别是对于周邦彦词之铺叙,产生很大影响。有学者认为周邦彦的词继承了柳词。柳永咏叹离别的词中,多想象对方别后的景况,后来周邦彦词受柳词影响,也用了相同手法。
柳永怀古慢词在北宋词史上最具代表性,最有成就,对后世影响最大。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受柳永《双声子》影响,两词都是泛舟长江而缅怀历史事件与古人,最后以感慨人事变迁作结,暗寓著作者自己的落魄。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吴文英《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云隐韵》都继承了柳永《双声子》的结构。柳永也将咏物题材引入慢词创作,咏物题材原本未受词人重视,由于柳永的努力,咏物慢词开始流行。
柳永的普遍形象,是一个浪子,歌女的爱人,后世戏曲和通俗小说作家,都尊柳永为通俗文学传统的代表,认为他敢于违背传统,具有反抗精神。于历代文人中,柳永在通俗文学拥有最高地位。
元代关汉卿的杂剧《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建基于柳词《定风波》;而罗烨《花衢实录》、洪楩《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冯梦龙《众名姬春风吊柳七》等笔记小说,都脱胎自柳永《木兰花》这首联章。柳永的山水词,也启迪元明戏曲对大自然的描写。

2、柳永先生原名是什么?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先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从柳氏来”。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
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

3、1.柳永,原名,___世称____,因排行第七,又称___,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_____。
柳永,原名,柳三变 世称柳屯田,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描写歌妓的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柳永乃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 柳永的词凄婉缠绵,儿女情长,但却不靡靡。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以至于“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虽有花间词派遗风,亦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
4、北宋词人柳永的原名叫什么?
初识柳永,因“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名词生动渲染了满满凄凉的离别情绪,读之如若身历其境。自此,也逐渐了解了这位原名为柳三变的北宋词人。
柳永和《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在家排行第七,也称柳七或柳屯田。
柳永,婉约派代表,词风婉约,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他一生放荡不羁,终身潦倒。他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其擅长写羁旅行役之情。《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第四次科考落榜后,离开汴京与他的恋人虫娘离别时所作。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元时期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董西厢“长亭送别”一段,写张生、莺莺在清秋季节的离别,以及张生酒醒梦回时的凄凉情景,可以看到柳永的这首词的影子。
柳永和杭州,《望海潮·东南形胜》
在进京赶考路过杭州时,柳永喜欢上了这里的湖光山色,所以,他的科考之路就此暂停,在杭州过起了游山玩水,吟诗作对的生活。《望海潮·东南形胜》就是柳永在杭州逗留期间留下来的词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⑻。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在杭州的生活,柳永很是享受,有好友、美景、美女和美酒,也写下了大量传世佳作,这让他名声大噪,还未参加科举,已成为公认的才子。
柳永和他的科考之路
离开杭州,柳永来到京城,此时的他信心满满,在看到京城的繁华景象后,柳永当即写了许多诗。但是,当时的宋真宗认为柳永的诗词过于纸醉金迷。皇帝不喜欢,不出意外,此次科考,柳永落榜。从1009年到1024年,柳永一共参加了四次科考,均无缘上榜。此后,他由水路南下,以填词为生,与歌妓为伴,过起了潇洒不羁的生活。
景祐元年(1034年),宋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考落榜人士放宽录取尺度,柳永闻讯,立即从鄂州赶赴京师。这一年的春闱,柳永与他的兄长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授睦州团练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
庆历三年(1043年),柳永调任泗州判官。此时,柳永已担任地方官九年,政绩都还不错,按宋制,理应改官,但竟未成行,后申雪投诉,于庆历六年(1046年),转官著作佐郎,授西京灵台山令。
皇佑元年(1049年),转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员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润州。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与世长辞。
柳永和歌妓
自古才子多风流,才华横溢的柳永,更是如此,他一生流连于烟花之地。
柳永出生于984年,1034年才考取进士,此时已是暮年,所以说他的大半生还是填词为生,他的词也经常被歌妓拿去唱,一个作词,一个作曲,与歌妓相伴的那些年,也是他创作灵感的迸发时期,倘若他科考顺利,很早就进入仕途,后面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旖旎近情的词了。
柳永是第一个为平民妇女执笔仗言的词人,他的很多词,主人公是沦入青楼的女子,柳永的词不仅诉说她们心中的苦闷忧怨,还写出她们被遗弃或失恋后的痛苦心声。
柳永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当地的歌妓的热烈欢迎,她们希望柳永能为她们作词。尽管柳永这一生仕途不畅,可女人缘却极好。柳永去世时,他穷困潦倒,没有钱安葬,最后,还是他的那些歌妓朋友,筹钱给他买棺材安葬。这些歌妓还相约每年清明节来扫墓,后成习俗,世称“吊柳会”。
一代风流才子的人生就此落幕。柳永的词,你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欢迎留交流。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留学规划
留学考试
留学指南
留学攻略
留学生活
留学信息
留学专业
留学签证
关于我们
网站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