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事参军,录事参军是什么官职,几品?
1、录事参军是什么官职,几品?
录事参军,古代官职名称。唐代地方监察制度,包括巡察使的监督和录事参军的监督两部分。
五品以上。
唐代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唐代中央监察制度,包括御史台、谏官和封驳官三个部分。唐代地方监察制度,包括巡察使的监督和录事参军的监督两部分。唐代总管府录事参军练何
录事参军,官名。晋置,亦称录事参军事。为王、公、大将军的属员,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以后刺史如掌军开府,亦置此官。北魏至唐,各州亦均置录事参军。隋、唐各州、各卫府、东宫各率府,唐各都督府、都护府、羽林、龙武、神武各军府及王国,都有录事参军。京府的录事参军则改称司录参军。宋亦在京府为置司录参军,各州置录事参军。元废。此官名,《隋书》、两《唐书》于"参军"下有"事"字,《通典》、《通考》无"事"字。
2、唐朝的录事参军和司马、别驾是什么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录事参军:唐代地方监察制度,包括巡察使的监督和录事参军的监督两部分。唐代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唐代中央监察制度,包括御史台、谏官和封驳官三个部分。唐代地方监察制度,包括巡察使的监督和录事参军的监督两部分。
司马:别部司马和清朝的外委把总比较类似,都是低级军官,都是没有正式编制,都是为了安抚有功人员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
据《后汉书 百官志》中的描述,别部司马是“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
从字面上的表述来看,别部司马应该是没有国家编制的,手下率领的士兵也是没有国家正式军籍的编外军官。
别驾:别驾一词,始于汉朝。据《后汉书 百官志》中对别驾岗位职责的描述:别驾是在司隶校尉出巡办公的时候,负责奉引、录众事(安排行程、把工作汇总汇报)的官员。这个岗位的性质就和我们现在的秘书差不多。
因为司隶校尉坐车出巡,是一个人坐一辆车,下属都是几人合乘一辆车。而别驾从事史地位比较高,有资格独乘一车,所以称为别驾。东汉末期,别驾只能是司隶校尉属官的制度被打破,各州刺史、州牧都可以自辟别驾,不过,此时的别驾和以往的不同。
在西汉和东汉初期,别驾属于国家在编人员,拿着国家俸禄。而东汉末期的别驾,属于刺史、州牧私辟,属于私人僚属,没有纳入国家公务员编制。如后汉益州刘璋的手下张松就是私辟别驾。
唐代管制
唐初统治者恢复和完备了前代的府兵制度,这不仅加强了封建统治,而且有利于地主阶级扩展经济和政治力量。当时地主子弟是府兵的主干,当府兵的可以免除赋役,有功勋的可以获得勋品、勋田和升官,战争中可以分得大量俘虏、财物。
因此,唐初地主子弟一般都积极从军,借此升官发财。府兵要自备部分兵甲、服装、资粮,每年有几个月的宿卫,对于贫苦农民来说,当府兵则是沉重的负担。迫使农民不得不以逃亡他乡、自残肢体、投附寺院等方式来回避征役。
唐太宗统治期间,实行以关中军事贵族集团为主干,联合关东和江南士族,以及其他非士族地主的方针,巩固了唐朝的统治。但是各地主集团中仍然存在着矛盾。以唐宗室为首的贵族官僚集团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
随着贞观时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那些非士族地主,不满足于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们要求扩大其政治经济特权,因而和贵族官僚集团发生了冲突。
到高宗时,这种斗争开始激化。武则天正是利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把李唐官僚集团的势力打下去,逐渐掌握了国家大权而登上皇帝宝座的。
来源:
百度百科——唐朝官员品级
百度百科——录事参军
3、你好,帮我了解唐朝的录事参军是什么职务,谢谢你
录事参军是唐朝地方监察制度中的一种职务,主要负责举弹善恶、勾检缉失、纠正非违等任务。具体来说,录事参军在唐朝的地方监察制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对地方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弹劾,以确保他们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录事参军的品阶介于从六品上至从九品上之间,其具体职位和权力可能因地方行政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唐朝的地方行政体系中,各州、各卫府、东宫各率府、各都督府、都护府、羽林、龙武、神武各军府等都有录事参军的存在。他们通过行使监察权力,以确保地方官员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加强唐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总的来说,录事参军在唐朝的地方监察制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护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4、录事参军是什么官职,几品
录事参军晋时始置,亦称录事参军事。为王、公、大将军的属员,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以后刺史如掌军开府,亦置此官。北魏至唐,各州亦均置。隋、唐各州、各卫府、东宫各率府,唐各都督府、都护府、羽林、龙武、神武各军府及王国,都有录事参军。司马隋、唐两代州、郡、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别驾唐初改郡丞为别驾,高宗又改别驾为长史,另以皇族为别驾,后废置不常。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