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人留学时间_民国人留学时间多久
民国人留学时间的今日更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民国人留学时间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探讨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文章目录列表:
1.民国人留学时间2.民国20 30 40年代都有哪些当时的风云个人物,包括我们现在知道的哪些作家.和其他方面杰出的,都留过学么?
3.留学过日本的中国名人有哪些
4.请介绍一下南京国民政府的居正的详细情况

民国人留学时间
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过不少的文学大师和才子。这些人性格各异,有的浪漫多情、有的孤僻怪异、有的博学多情、还有的固执孤傲……在这些当中,才子朱湘算是比较独特异类的一个人。他天爱聪慧,16岁考上清华,21成名,28岁却被生活所迫,选择跳海自杀结束自己的一生。
朱湘出生于湖南沅陵,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只能跟着堂哥一起生活。由于她们年纪相差有点大,存在很大的代沟问题。加上父母的离世,使得朱湘长期处于自闭的环境下,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很多事情都喜欢藏在心里,不愿与他人交流。
或许上天也觉得对他有点残忍,给了他一个天资聪慧的大脑。16岁那天凭借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预科班,在校期间开始新诗创作,是清华校园的文学名人,和饶孟侃、孙大雨、杨世恩并称为为“清华四子”。可能是受小时候生活的影响,觉得学校里的规章制度过于死板,多次旷课和违反学校早起的规定,直接导致他在清华读书的第三年因记3次大过被学校开除。离开学校后的朱湘并没有消沉下去,反而在之后去了上海边工作边学习。
朱湘才出生的时候,家里就给他订下了一门娃娃亲,但他对于这位几乎没见过面的女子没什么好感。接受过新思想的他对于封建时期的旧习俗深恶痛绝,即便是大学时期兄长催他回家和这个女孩成亲,他也一直没答应。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在上海工作时听说和她定亲的那个女孩在父母去世后被兄长赶了出来,孤身一人来到上海谋生。
此时的朱湘动了恻隐之心,觉得他们两人有很多的相同点,很快就确定了关系走到了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湘写的诗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他的诗集在当时的文坛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就连清华大学知道后主动邀请他回去继续深造,还让他去美国留学的机会。
重新回到清华的朱湘,很快就去了美国留学。后来因中国人在美国备受歧视,自尊严重受损,换了好几个大学都是这样的情况,一气之下什么学位也没拿到就回国了。回国后的朱湘去了安徽大学教书,刚开始的生活还是挺不错的。后来由于安徽大学时常拖欠薪水,他和妻子生的一个孩子因未满周岁,没有奶吃哭了七个昼夜活活饿死,严重影响了夫妻之间感情。加上自己主持的“英文文学系”被改为“英文学系”,邀请好友到安徽大学任教被校方拒绝,使得他非常愤怒,一怒之下离开了学校。
离开学校之后的朱湘找了很多工作都不理想,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直接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选择在一个冬日的凌晨,坐上轮船跳海自杀结束自己29岁的生命。死前早已没有当初的傲人才气,有的只是穷困。就连手中的那瓶酒,还是用妻子打工的钱买来的,自认为才比天高的朱湘,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生活。
民国20 30 40年代都有哪些当时的风云个人物,包括我们现在知道的哪些作家.和其他方面杰出的,都留过学么?
胡适、鲁迅、徐志摩、沈从文、郁达夫、朱志清、矛盾、夏衍、郭沫若、梁秋实、闻一多、凌淑华、林徽因、陆小曼、徐悲鸿、钱钟书、曹禺、萧乾、芦焚、李健吾、陶行知、王国维、梅光迪、周作人、周建人、沈钧儒、丰子恺、张忠祥、穆旦、朱湘、梁思成、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冰心、苏青、叶圣陶、老舍、巴金、 白桦、秦牧、萧军、柔石、戴望舒、张爱玲、魏巍、苏青、徐訏、路翎、胡兰成、竺可桢、阮玲玉、唐英、周旋、郜洵美、朱湘、苏雪林、庐隐、韩湘眉、周炼霞、胡也频、朱光潜、林语堂、许地山、阳翰笙、汪曾祺、丁玲、 张资平、叶灵凤、穆时英、曾虚白。我知道的大概也就这些了!
有谁知道这些人都是留过学的么? 都是那个圈的?比如京派文学,或者海派的都有哪些啊?还有什么文学社了、诗社什么的?
我知道北京那个圈很大的啊比如徐志摩的那个圈是很大的!
那个动荡的民国是不是言论非常自由啊?而且是不是乱中有序啊?各种人才辈出啊
留学过日本的中国名人有哪些
有鲁迅、李大钊、郭沫若、董必武、郁达夫等。
1、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2、李大钊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3、郭沫若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4、董必武
董必武(1886年-1975年4月2日),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号壁伍,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是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
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
1920年秋,与陈潭秋等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抗日战争爆发后,长期参加同国民党谈判,曾任中央南方局副书记、重庆工委书记、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董必武担任政务院副总理,率领接收工作委员会华东工作团前往南京、上海等地,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胜利完成了任务。
察哈尔北部地区出现鼠疫并迅速蔓延,董必武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组织医务人员前往疫区,迅速制止了疫情的进一步发展。
后历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代理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七届、八届、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5、郁达夫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二十九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百度百科——郁达夫
百度百科——董必武
百度百科——李大钊
百度百科——郭沫若
百度百科——鲁迅
请介绍一下南京国民政府的居正的详细情况
在甲午战争以后,尤其是在清末实行所谓的新政以后,法政人才日渐被社会各界所重视,于是留学生学习的主要专业转向法政,而且留学生大都选择日本。民国以后,实行法治是民主共和国的必然选择,这又大大促进了留学生学习法政的热情。其中居正正是其中之一。
居正 (1876-1951) 名正,号觉生,别号梅川居士,湖北广济(今武穴)人。
1900年中秀才。1905年赴日本入法政大学预备部。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7年在东京参与组织共进会,并亲手制订章程。同年秋入日本大学本科习法律。次年赴新加坡助田桐主持《中兴日报》,与保皇党《南洋总汇报》论战。后往仰光,主持《光华日报》,并组织中国同盟会支部。
1910年与宋教仁等筹设中部同盟会,谋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
1911年初来武汉与党人联系,策动起义。是年7月任中部同盟会湖北分会负责人。
1935年,居正被任命为司法院正院长。 (居正头一天还戴手铐脚镣呢,第二天就当了司法院院长 )
1935年12月2日,国民党召开五届一中全会,决定1936年5月 5日公布宪法草案;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会议决定胡汉民等 9人为中常会委员,胡汉民为主席,蒋介石为副主席;张人杰等 25人为中政会委员,汪精卫为主席,蒋介石为副主席;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孔祥熙为行政院正副院长;孙科、叶楚伦为立法院正副院长;居正、覃振为司法院正副院长;戴传贤、钮永建为考试院正副院长、于右任、许崇智为监察院正副院长。
居正(1876-1951),字觉生,号梅川,别号梅川居士,湖北广济人。1905年远渡日本,求学于东京法政大学,并加入中国同盟会,从此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成为活跃的革命骨干成员。1907年参与发起共进会,1908年前往新加坡、缅甸等地从事革命工作。1910年回国主持湖北省的同盟会工作,筹备武汉地区的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后参与筹组湖北军政府和制定《都督府暂行组织条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担任内政部次长,并参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工作。“二次革命”失败后,任中华革命党党务部长兼《民国》杂志总理,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干将。1924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9年到1930年因反对蒋介石而被囚禁,1931再次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自1932年起直到1949年,担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同时兼任中华民国法学会理事长。其代表性著作是《为什么要重建中国法系》。
民国时期司法院院长兼最高法院院长居正曾著文认为:“法规对裁判言,法规就是造法,而裁判是法律适用;法规对于宪法而言,则法规变为法律适用,而宪法却是造法;同一理由,以裁判对于执行言,裁判又变为造法,而执行才是法律适用。所以,立法就是司法,司法也就是立法;立法与司法只是量的区分,而非质的区分。”(居正《司法党化问题》)
这一结论,既说明立法与司法的辩证关系,也说明与执行相比,可以作为“立法”看待的司法的重要性。然而,奇怪的是,在我国,人们对司法重要性的关注,似乎主要不是其判断职能,而是其对判断的执行。对法院而言是如此,对不少当事人而言也是如此。
李宗仁曾提名居正为行政院长,但在立法院表决未获通过,不得已只得依然听从蒋介石的安排,改提阎锡山,当即被立法院同意...
当时曾推举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于右任、叶楚伧、顾孟余、居正、孙科、陈果夫等九人为中执会常委。
1989年,由罗福惠等编、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居正文集》为研究国民党与司法的关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民国人留学时间”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留学规划
留学考试
留学指南
留学攻略
留学生活
留学信息
留学专业
留学签证
关于我们
网站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