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指南网

您好,欢迎访问留学指南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清朝留学生留学时间_清朝留学生留学时间多久

2024-09-04 11:51分类: 留学时间 阅读: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清朝留学生留学时间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文章目录列表:

1.清朝首批留美幼童有哪些著名人物?
2.中国第一批留学生是哪一年出国地?
3.中国最早的海军留学生
4.胡适是不是大清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5.在我国留学生最早是什么时候有的?
6.清朝召回留美幼童,有两人抗命不归,他们人生命运如何?

清朝留学生留学时间_清朝留学生留学时间多久

清朝首批留美幼童有哪些著名人物?

作者:李蕾,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从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赴美留学,前后4次共120人。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这些留学生远赴重洋,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回国后,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的科技现代化进程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学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海军、邮电、矿冶和铁路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一大批年轻有为、杰出优秀人才,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影响深远。

容闳

容闳,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人,是目前所知的第一位毕业于美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最有名的奠基人,他被称为“留学生之父”。在耶鲁大学读书时,容闳就基本形成了派遣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教育设想,他曾经说,“予意以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1854年冬,容闳与曾国藩等联名上奏派遣赴美留学生计划,获得批准,并为之努力奋斗。近代教育家舒新城先生所说:“无容闳,虽不能一定说中国无留学生,即有也不会如斯之早,而且派遣的方式也许是另一个样子。”可以说,容闳不仅积极推动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学习西方现代科技的留学浪潮,而且也努力鼓励青年学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詹天佑

1872年8月11日,经清朝政府批准,中国第一批留学生梁郭彦、詹天佑等30人从上海启程前往美国开始留学生涯。詹天佑,字眷诚,号达朝。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留美幼童

后来的中国科技发展事实证明,庚款留学生为建立和发展中国的科技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很多人都成为了现代中国各个科学学科的奠基人。如胡明复、姜立夫、江泽涵之于数学,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之于物理学,杨石先、侯德榜、庄长恭、孙承愕之于化学,秉志、胡先辅、钱崇澍之于生物学,茅以升、梁思成之于建筑学,竺可桢之于气象学等等。他们为近代中国奉献了自己的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善中:《近代中国首批留美幼童的成就及其意义》

2.茆诗珍徐飞:《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影响初析》

3.冯继:《谈留美幼童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编辑:赵培文

欢迎订阅季我努沙龙!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是哪一年出国地?

1872年8月11日(清同治十一年七月初八日)陈兰彬、容闳率领第一批学生梁敦彦、詹天佑等30人启程赴美。

1.蔡绍基?籍贯广东香山?后任北洋大学校长

2.邓士聪?籍贯广东香山?后任海军军官

3.容尚谦?籍贯广东香山?后任海军舰长

4.张康仁?籍贯广东香山?后任律师

5.谭耀勋?籍贯广东香山?早年病逝于美国

6.蔡锦章?籍贯广东香山?后任铁路官员?

7.程大器?籍贯广东香山?后任教师?

8.欧阳赓?籍贯广东香山?后任外交官?

9.史锦镛?籍贯广东香山?后任商人?

10.钟俊成?籍贯广东香山?供职于外国领事馆

11.钟文耀?籍贯广东香山?后任外交官、铁路官员

12.刘家照?籍贯广东香山?后任政府官员

13.陆永泉?籍贯广东香山?后任外交官

14.潘铭钟?籍贯广东南海?早年病逝于美国

15.何廷梁?籍贯广东顺德?后任军医

16.梁敦彦?籍贯广东顺德?后任清朝外务尚书

17.黄仲良?籍贯广东番禺?后任外交官、铁路官员

18.陈钜溶?籍贯广东新会?后任海军

19.陈荣贵?籍贯广东新会?后任工矿业

20.邝荣光?籍贯广东新宁?后任矿业工程师

21.吴仰曾?籍贯广东四会?后任矿业工程师

22.曾笃恭?籍贯广东海阳?后任报纸编辑

23.黄开甲?籍贯广东镇平?后任政府官员

24.罗国瑞?籍贯广东博罗?后任铁路工程师

25.钱文魁?籍贯江苏上海?后任外交官

26.牛尚周?籍贯江苏嘉定?服务于电信业、造船业

27.曹吉福?籍贯江苏川沙?后任律师

28.詹天佑?籍贯安徽徽州?后任铁路工程师

29.石锦堂?籍贯山东济宁?早年病逝于美国

30.黄锡宝?籍贯福建同安?早年病逝于美国

很辛苦才搞齐名单,辛苦啊!

中国最早的海军留学生

百姓们觉得出国留学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会被耻笑,即使是有钱的家庭也不会送子弟出洋留学。

所以,当时官派留学生30人的名额,在上海竟然招不满额。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闭关锁国的清朝任凭强国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

然而,当时的中国人仍然守着老旧的文化沾沾自喜,即使是像林则徐那样的官僚都不能准确地说出英国的地理位置。

20年后,洋务运动兴起。

国内百废待兴,要设厂、开矿、修铁路、造轮船、搞通讯等,不仅是需要工人,更是急需大批懂得现代科学技术的专业型人才,于是有人就提出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

在容闳倡议,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朝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留学。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群留学生出国时平均年龄只有12岁,也被称为“中国留美幼童”。

这群孩子身穿缎袍,拖着长辫,他们被分配到不同的美国家庭中,开始在英语的环境下,吃着美式的食物,穿着美式的衣服,接受西方的教育。

出洋留学都是经过细心挑选的,他们不仅很快地就克服了语言障碍,并且在学校都是名列前茅。

据官方数据统计,到1880年,有50多名留学生考进美国大学学习,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据统计,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有30人,包括6名工程师和3名铁路局长。

其中,就有我国著名的铁路设计师詹天佑。

詹天佑在唐津铁路的设计修建中,跨度305米的滦河大桥成为了一大难题,国外的英、日、德等国家的工程师多次设计修筑失败,更是宣称中国绝对没有此人才,更不可能能修建此桥。

这时,詹天佑被应聘负责滦河大桥的设计修建工作,并且成功的这座中国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

在詹天佑的主持下,还修建了难度极大的京张铁路,这段路程途径有很多高山峻岭,河沟险滩,尤其是在居庸关和八达岭的一带坡度极大。

詹天佑却创造性的发明了“人”字形的铁路,巧妙的解决了坡度的陡峭问题。

更为神奇的是在詹天佑的主持下,这条铁路竟比原计划还提前2年完成,节约了28万两银子的经费,有力的回击了国外所说“建造设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的谬论。

詹天佑不仅给我国长了志气,还同时荣耀的入选了英国工程师协会,成为会员。

在此不得不骄傲的说,如今中国的高铁动车,无论从速度、距离、便捷程度和舒适程度,都已然成为世界最强!让中国拥有了超级基建标签,让世界都为之称赞!

在留美的这些学生中,归国从事教育事业的有5人,并且有2人成为了大学校长,包括天津北洋大学的校长蔡绍基,其中唐国安在担任清华学堂的校长后,深深的感受到学习国外先进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从此全力支持学生赴国外留学。

从此,清华学堂的大批学生开始了出国留学,继续深造。

在从事外交、行政方面的有24人,包括12名领事、代办,2名外交次长、公使,1名外交总长,1名内阁总理。

留学生除了学习军政外,不少是学习机械、造船、铁路、采 矿、邮电、农业、医学专业的,从而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实业人才。

例如,魏瀚、 郑清濂、吴德章、陈兆翱、李寿田、杨廉臣六位留学生回国后,成了当时东亚最大的船厂——福州船政局“必不可少之员” ,他们绘画式、制轮机、定船身、造 器械,各有专精之艺而分工集事。

在洋员离厂后,这些归国留学生从独立自制七 百五十匹马力的兵抡开始,继而制造大至二干五百匹或更大马力的兵轮。

从事海军的有20人,他们被分配到福州船政学堂和天津北洋水师。在中法战争和中日家务战争爆发后,这些留学生们英勇作战,因为他们学习了水战的知识,所以技术精炼,作战勇敢。

20人当中有14人当上了海军将领,其中吴应科升至舰队司令,徐振鹏升至海军次长,而杨兆楠、薛有福、黄季良、沈寿昌、黄祖莲等人在同敌军作战中英勇捐躯。

在中日战争以后,大量的年轻留学生被派往国外学习,“沉睡的雄狮”自起终于睁开那朦胧的睡眼,认识到闭关自守的不足,逐渐的走向了世界

胡适是不是大清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唯心主义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

1872年8月11日,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启程赴美。那时候胡适还没出生呢。。。

在我国留学生最早是什么时候有的?

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始于十九世纪中期,也就是清政府时代,第一个留学美国的中国人是容闳。1854年容闳从美国的耶鲁大学毕业,他回国之后,将西方的文化带回来,想让自己的国家慢慢走向富强的文明之国,后来他努力让清政府派出了一百二十名学生到美国学习,但因为清政府内部思想陈旧保守,最后把他们都叫回来了。

后来再去美国留学是八国联军以后了,当时美国将一笔巨额退款归还给中国,用来帮助他们到美国学习,那时候,真的是掀起了一股留学风,在这期间,估计有一千多名学生因此获益,从而得到了去美国学习的机会。

发展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六十多万人出国留学深造,其中自费的人达到五十多万,占了总留学人数的百分之九十,可见,大家对留学的态度是多么的热情和高涨,自改革开放,各类留学人数突飞猛涨,这也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质的飞跃,咱们的留学生跑遍了全国各地,为中国的发展不断的添加砖瓦。

其实一个道理大家都懂,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也只有知识才能带领中国走出贫困,国外有很多的知识是我们国人所不知道的,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吸取国外的知识和文化来提高本土人文素质,也只有抓住教育才能抓住整个的经济命脉,所以留学对当代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也不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学习更多的知识来为自己的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清朝召回留美幼童,有两人抗命不归,他们人生命运如何?

1872年8月11日,一群身穿缎袍、拖着长辫的中国孩子在上海港口乘上一艘轮船,经过漫长的旅程后抵达美国旧金山,开启他们的留学生涯。

这是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从1872年到1875年,清朝一共向美国派遣了4批共计120名留美幼童。他们的年龄都在12岁左右,此前从来没有外出求学的经历,更别说跨越万水千山来到语言、习俗、文化等与中国迥然不同的美国。他们在生活方式、语言交流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困难。好在他们勤奋、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进入美国大学读书,还在生活上逐渐融入美国 社会 。

可是,就在他们即将学业有成、载誉归来之际,清朝却因部分为留美幼童信奉基督教、剪掉脑后的辫子为由,将他们提前召回国。1881年,94名留美幼童分3批被遣送回国。

120名留美幼童出国,回来了94名。这是因为有一部分留美幼童要么被提前遣返,要么不幸病故于美国。其中,有2名留美幼童是抗拒了清廷的命令,拒不回国,留在美国完成了他们的学业。

他们名字分别叫谭耀勋和容揆。

谭耀勋是广东香山人,生于1859年;容揆是广东新会人,生于1861年。谭耀勋是第一批留美幼童,1872年来到美国时年仅13岁。容揆是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先生的族弟,受容闳的影响报名成为第二批留美幼童,于1873年到美国留学。

1881年,当清廷召回留美幼童时,谭耀勋早已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耶鲁大学,读到了大学二年级。容揆则刚刚被哈佛大学录取,兴高采烈地为大学生涯做准备。清廷的命令,击碎了他们的梦想。

当其他留美幼童不得不收拾行李,离开生活和学习了多年的美国即将启程回国时,谭耀勋和容揆不约而同地作出了一个选择:抗命不归,继续在美国完成学业。于是,他们在乘车经过美国伊利诺伊州首府春田市时,以下车与朋友告别为由,逃走隐匿起来。

虽然留在了美国,但谭耀勋和容揆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以前在美国读书,所有费用都由清廷承担。现在没人出钱,他们将怎么办?这时候,清朝驻美副公使容闳伸出援手,对他们进行资助。留美幼童回国后,也凑钱来帮助他们。不少美国友人雪中送炭,给予帮助。

在容闳的建议下,容揆从哈佛大学转到了耶鲁大学,与谭耀勋一起读书。最终,他们都在耶鲁大学完成了剩余的学业。

1883年,谭耀勋从耶鲁大学毕业,在纽约中国总领事馆获得了一份工作。但他希望能够去加利福尼亚州,为更多的华人同胞工作。加州是华人在美国的第二大聚集地。不幸的是,当年秋天谭耀勋患了肺病,不得不回到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西北的库布鲁克镇养病。那里有谭耀勋在美国的家庭。当年,谭耀勋刚刚来到美国时,在卡琳顿夫人家里生活了近10年。

11月13日,谭耀勋病重去世,年仅24岁。他被安葬在卡琳顿夫人家的墓地里。

容揆于1884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先是在耶鲁大学雪菲科学院学了两年化学,继而在1886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矿业学院学习工程,直至第二年毕业。

之后,容揆在美国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并与一个叫玛丽·博哈姆的美国姑娘恋爱、结婚。期间,他曾经在1908年携带全家回到中国,在上海和天津生活了半年时间。容揆干得最长的一份工作,是为清朝驻美使馆工作,担任译员、秘书、代办等。

在1909年以后,清朝曾经派了3批庚款留学生到美国留学,为中国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文学家、 社会 家,如梅贻琦、竺可桢、赵元任、胡适等。当这些庚款留学生来到美国后,由容揆办理接待,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到不同学校就读。就读期间,容揆还负责安排、监管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容揆本身就是留美幼童,很关心庚款留学生的成长,照顾得无微不至。

1943年,容揆病逝于美国华盛顿,享年82岁。2010年,中央电视台拍摄关于留美幼童的纪录片《幼童》时,曾经来到美国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丁,对容揆的后裔丹纳和理查进行采访,获得了大量留美幼童的第一手资料。

王季茞、胡彬夏、宋庆龄和曹芳芸曾是第一批被公派赴美的女留学生

中国公派赴美女留学生始于1907年,由时任两江总督托忒克·端方在江苏、江西、安徽三省选派赴美留学生,原计划这批留美学生是遴选20人,但由于资金匮乏等原因,最终只派出了15人,这其中就包括4名女留学生,她们是王季茞、胡彬夏、宋庆龄和曹芳芸,这批公派留学生也是继派遣「 ”留 *** 童”之后,清 *** 首次公派的赴美留学生。 温秉忠 1907年9月,在温秉忠、倪桂姝夫妇的监护之下,这15名留美生乘「 ”满洲里”号邮轮由上海港启程远赴美国,温秉忠是第二批「 ”留 *** 童”出身,是慈禧宠信的教育顾问,曾代表清 *** 两次出使美国,而倪桂姝是宋庆龄的二姨,当时年仅10岁的宋美龄也一同被带到美国,而王季茞、胡彬夏、宋庆龄和曹芳芸这四名女性究竟都是何许人也?为何会成为命运的宠儿呢? 王季茞是江苏苏州人,是明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王鏊后裔,其父亲王颂蔚是光绪六年进士,是清朝三品大员,也曾是蔡元培当年在京城参加会试时的座师,其母王谢长达与陈星昭、蒋振懦曾于1905年创办了苏州振华女校,章太炎、蔡元培等人都曾鼎力支持并亲自担任校董。 王季茞在五个姐妹中排行第二,排行第三的是王季玉,王季玉曾接替母亲王谢长达执掌苏州振华女校,而排行第四的王季山就是何泽慧的母亲,因此王季茞也是何泽慧的二姨妈,王季茞于1907年赴美留学后,求学时间长达十余年,直到1918年以博士论文《中国皮蛋和可食用燕窝的化学研究》获得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据悉王季茞也是中国女性获得欧美博士学位第一人。 王季茞在美国家中 王季茞完成学业之后没有回国,而是在芝加哥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西北大学等多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食物营养、有机化学和微生物学,因此其在美国的人生经历不被国人所知,其妹妹王季玉出生于1885年,因此王季茞可能比王季玉大个两三岁,大概是1883年前后生人,1979年在美国逝世。 胡彬夏(1888—1931)江苏无锡人,其儿童时期的启蒙老师是他的叔叔胡雨人和婶婶周辉,1902年6月曾随叔叔胡雨人赴日本留学,入日本实践女子学校学习,曾与林宗素、曹汝锦等人在日本发起成立了「 ”共爱会”,宗旨是「 ”以拯救二万万之女子,变其固有之权,使之各具国家之思想,以得自尽女国民之天职。”而胡彬夏是「 ”共爱会”实际负责人,可谓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者。 胡彬夏 1907年9月,胡彬夏与王季茞、宋庆龄和曹芳芸等人一同赴美留学,入威尔斯利女子学院学习文学、哲学和政治,1913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并于1914年回国,曾在吴江同里的丽则女校及上海浦东中学任教。 1916年曾在商务印书馆《妇女杂志》担任编辑主任,也是中国早期女报人之一,她还与黄炎培等人是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之一,希望中国女性能够摆脱家庭束缚而独立就业,胡彬夏是1931年12月因病去世的。 胡彬夏 胡彬夏的夫婿是朱庭祺,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北洋 *** 交通部处长,胶济铁路管理局局长、南京国民 ***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财政部盐务总局局长等职。 胡彬夏的哥哥胡敦复也是这批留学生之一,入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毕业后应「 ”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邀请,在刚刚成立的「 ”游美学务处”主管教务,负责游美学务处的考试、遴选和派遣留美预备生的工作,1909年8月至1911年6月,胡敦复共主持了三批180名留美预备生的选拔考试和遴选派遣工作,充分显示出了胡敦复伯乐相马、慧眼识才的选人才能。 宋庆龄(1893—1981)广东文昌人,1910年入读中西女塾,1907年9月携妹妹宋美龄一道赴美留学,当时宋庆龄还不足15岁,如果没有其二姨夫温秉忠的关照,不会有这样一个机会赴美留学,宋庆龄没有像胡彬夏、王季茞、曹芳芸一样入读威尔斯利女子学院,而是先入一所私立学校补习英语,翌年考入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就读,可以说是沿着姐姐宋霭龄的留学足迹前行的。 宋庆龄 宋霭龄是1904年5月赴美的,她也是被姨夫温秉忠带到美国去的,当年15岁的宋霭龄是自费留学,她也许是第一个赴美留学的女留学生。 宋庆龄在美国留学六年,并于1913年5月拿到了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学士学位,1913年秋回国途径日本时,接替姐姐宋霭龄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其后的人生经历,国人都很熟悉,这里就不再作详细介绍。 曹芳芸是浙江嘉兴人,其父亲曹子实是一个孤儿,儿童时代到上海流浪乞讨时,被美国传教士蓝柏夫妇收养,最终成为一名华人传教士,他在与华人牧师领袖颜永京的妹妹结婚后,其人生开始开挂,相继生下了曹芳芸、曹雷庚和曹云祥三个子女,而这个名为曹云祥的次子,就是清华学校的第五任校长,他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把清华学校由一个留美预备学校改造成为一所著名的大学。 中西女塾校门 曹芳芸曾就读于上海中西女塾,这所学校创办于1892年,创办人是美国传教士林乐知,首任校长是海淑德,而曹芳芸也是最早就读于中西女塾的5名学生之一,「 ”宋氏三姐妹”也都曾就读于中西女塾,曹芳芸在美国留学四年之后,于1911年回国再到中西女塾担任教员。 时任两江总督端方之所以如此重视向美国派遣留学生,完全得益于他曾作为五大臣之一出国考察时的成果,五大臣是指载泽、戴鸿慈、端方、尚其亨和李盛铎,他们都曾是晚清重臣,上述五人当时的职务分别是盛京守陵大臣、户部侍郎、湖南巡抚、布政使、驻比利时公使等。 五大臣出洋留影 五大臣及随行人员抵达美洲大陆时,曾先后参观了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美国海军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军事学院、维尔士女子学院、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威尔斯利女子学院、耶鲁大学等等,并与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威尔斯利女子学院达成接受留学生事宜。 此行之所以能够促使部分美国大学愿意接收中国留学生,完全是得益于端方积极与校方接洽的结果,端方素来重视办学,早在1904年10月就曾在上奏朝廷《选派学生出洋折》中建议:「 ”多派学生出洋不能网罗英俊,宏济艰难。早有一日之经营,即早收一分之效验,断不可置为缓图。”提倡派遣留学生出洋留学。 端方戎装照 五大臣出洋考察归来后不久,端方出任两江总督,因此在其管辖范围的江苏省、江西省和安徽省遴选留学生,并极力促成了继「 ”留 *** 童”之后清 *** 第一次公费派遣留学生赴美留学。

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派出20名幼童去美国学习的人有谁?

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派出去美国学习的人有120名。其中较为著名的有:

一、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广东南海县人,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回国后参加了马尾海战。后主持修建了包括京张铁路在内的多条铁路。

二、梁敦彦(1857-1924),广东顺德人。1872年作为第一批幼童被清政府派住美国留学。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获名誉博士学位。1907年起,任清外务部右侍郎、会办大臣兼尚书等职。1914年任北京政府交通部总长。欧美同学会创始人之一。1913年欧美同学会成立时首任会长。

三、蔡绍基(1859—1933),珠海拱北北岭人。首批留美幼童之一,入耶鲁大学学习法律。回国后先为上海大北电报公司翻译,后任清政府驻朝鲜外交代表、袁世凯的幕僚、天津外事局局长、北洋大学校长、天津海关监督和天津海关道台。

四、蔡廷干(1861-1935), 字耀堂。广东省香山县上恭都上栅村人 ,1873年被选派为第二批三十名幼童赴美留学。1885中参加了中法之战,1888年以“守备衔尽先补用“调往北洋水师服役。1892年调任“福龙”号鱼雷艇管带(武职正四品)并赏绘花翎顶戴。

五、唐国安(1858年10月27~1913年8月22日),广东省香山县人。清末民初的外交家、教育家,清华大学创始人、第一任校长,14岁时成为第二批留美幼童。

六、容揆,广东省新会县菏塘良村人,生于1861年3月2日。他是容闳的族弟。在容闳的鼓励下1873年来美留学。

七、梁如浩(1863—1941),广东香山人,1874年第三批留美幼童。1881年回国,任天津兵工厂绘图员。1894年甲午战事起,随袁世凯回国。1911年10月袁世凯组阁,任邮传部副大臣。1912年曾短期任外交总长,因拒绝签署外蒙条约去职。1922-1923年任接收威海卫委员会委员长,被骂为“汉奸”,旋即辞职。

八、唐绍仪(1862年1月2日—1938年9月30日),广东香山县(今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人,1874年第三批留美幼童,后任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国民党政府官员。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

扩展资料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1881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第一批返回的21名学生均被送入电局学传电报,第二、三批学生由中国当时的新式企业如福州船政局、上海机器局留用23名外,其余50名分赴天津水师、机器、电报、鱼雷局等处当差。这批留美幼童后来分散到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

这批留美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其中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长1人、副部长1人,驻外大使1人,国务院总理1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其中14人为海军将领。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留美幼童

今天关于“清朝留学生留学时间”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留学指南网,本方将及时处理。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留学指南网www.liuxue678.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清朝小孩留学时间表_清朝小孩留学时间表图片

下一篇:清末幼童赴美留学时间_清末120个幼童赴美留学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留学指南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