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指南网

您好,欢迎访问留学指南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李大钊日本留学时间

2024-08-18 19:01分类: 留学时间 阅读:

好久不见了各位,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李大钊日本留学时间”的问题。如果你还不了解这方面的内容,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请跟我一起来探索一下。

文章目录列表:

1.为什么说李大钊在日本读书时举世闻名.
2.李大钊的事迹50字
3.李大钊在日本为什么没完成学业就回国
4.李大钊的资料?
5.《李大钊传》的故事简写是什么?

李大钊日本留学时间

为什么说李大钊在日本读书时举世闻名.

一、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和早稻田大学

李大钊抵达日本的时间,应为二次革命爆发后的一九一三年冬末,阳历一九一四年一月间(李大钊:《物价与货币购买力》)。

据早稻田大学学籍簿记载:

现住所

牛达区

下户冢町

五二

基督教青年会内。

由此可知,他到日本后或入该大学之前就住进了下户冢的基督教青年会内。它即是早稻田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李墨卿《墨园随笔》,民国二十一年七月,第497页“黄种歌”)。这个青年会虽然正式成立于一九?七年,但早在一九?六年就已经组织起来。一九一?年在北神保町建成了中华留日基督教青年会馆,以此为总部,下户冢的基督教青年会可称为宿舍或分会。

该宿舍的准确地址是现在的西早稻田2―5―2,早稻田大学基督教青年会,信爱校舍处(下户冢研究会《我们镇的诗下户冢》一九七六年,第89~90页),该宿舍被现在的信爱校舍接管的过程,可以从小出正吾的回忆(《从友爱到信爱信爱校舍开设事宜》、《追忆向谷容堂》第138~139页)中得到证实。由于该宿舍为集资筹建,应由早稻田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无偿使用,并于“大正五年的暑假前”围绕这一点进行过交涉,作为交涉的理由提到了“由于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学生全部撤回……”,这显然是作者本人记忆的错误。然而却反映了大正五年夏季留学生的动向,即在那前一年相继发生的反“二十一条”和反袁两次斗争中留学生的反应,归国的情况以及因此而趁机取消了寄宿舍等,这又正好发生在李大钊留日寄宿期间,作为时代和生活环境的象征是值得注意的。

但是涉及到基督教青年会与李大钊的关系时,过去有M?梅斯纳所著《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源流》(丸山松幸、上野惠司译)一书,书中提到,李大钊在早稻田大学听过基督教青年会瓦卡?阿瑟?鲁宾逊任的英语课,并在那里发现了李大钊撰写的《My Autobiography》(《我的自传》)(该书第38页、355页,注(3))。但查阅早稻田大学的学科分配表(大正三年度,大学部政治经济学科第一学年及大正四年度上述学科第二学年),李大钊没有可能听过鲁宾逊的课,从当时的记录看(如大正三年九月订正的《早稻田大学规则便览》、大正四年的《政治经济学科毕业纪念帖》等等),担任英语课的外国讲师只能找出H?A?考克斯(Cox)和E?S?凯斯(Cate)两人,据此很难认为鲁宾逊在早稻田大学任过课,因而梅斯纳的叙述本身的可靠性是值得怀疑的。但是我们又注意到该书提到的,“根据鲁宾逊所述,李大钊短期听过圣经课,他对英语学习似乎比对基督圣经更感兴趣……”(梅斯纳,同上书第358页注(36))。

 

关于李大钊在早稻田大学的情况,如前所述,森正夫在该校发现了与李大钊个人有直接关系的资料,并涉及到早稻田大学当时的情况。笔者虽然再次通过早稻田大学教务部学籍科进行过调查,除森氏已发现的“学籍簿”的“大正四年度大学部政治经济学科第一、二学年进级成绩表”外,并没有发现新的资料。详细情况森氏已有论述,笔者仅就个别细节作些必要的订补。

入学:大正三年九月八日,大政一科(大学部政治经济学科第一学年)入学。

修业:大正四年七月五日,第一学年。

退学:大正五年二月二日,原因,长期缺席除名。

第一学年修业时的进级考试成绩,十一科的平均分数为六六、九?分,排列第四十名,评定为丙。关于考试日期,森正夫认为是“七月初开始”,这是不准的,准确日期应为六月五日至十五日之间(《早稻田学报》第二四五号,大正四年七月十日《校报》)。这还可以从作为早稻田大学授课讲义的组成部分的《学科分配表》(大正三年度、四年度)、反映当时早稻田大学组织概况的《早稻田大学一览》(大正二年十二月)以及《早稻田大学规则便览》(大正三年九月订正、大正五年一月又订正)等等得到证实。

李大钊的事迹50字

李大钊的事迹

1、社会党逃离

1913年8月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在校期间与同学郭须静一起加入中国社会党,毕业后到北京参加中国社会党活动。同月中国社会党领袖陈翼龙被杀,社会党被查封,李大钊逃离北京,避难于家乡乐亭县的祥云岛,后得到天津绅士孙洪伊的资助,赴日本留学。

2、发《警告全国父老》抗袁活动

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后,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3、推动共产主义

1916年5月回中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任经济、历史等系教授,参与编辑《新青年》,并和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推动共产主义。

4、建立***

1920年,和陈独秀酝酿组建中国***,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和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等一同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共建党后,任二、三、四届中央委员。

5、参与“国共合作”

1922年,李大钊根据共产国际指示,赴上海会见孙中山。1924年,参与“国共合作”,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李大钊曾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演说:“本人原为苏联党员、第三国际***员。”

资料拓展: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主要创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是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也是在北伐时期推动颠覆中国政府的重要人物之一,同时为共产国际的成员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

李大钊在日本为什么没完成学业就回国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的资料?

出生于一个生活比较富裕的家庭。幼年受私塾教育。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冬,怀着重建中国的志向,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这期间,他认真研读由日本马克思主义者介绍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和欧洲社会主义思潮的著作,密切注意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卖国的斗争。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钟报》主编。1917年底,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同时兼任经济、历史等系教授,参与编辑《新青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在中国首先宣传马克思主义,连续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著名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918年6月,与他人一起发起建立“中国少年学会”,并被推为《少年中国》月刊的编辑主任。同年12月,与陈独秀等共同创办《每周评论》,大造革命舆论。1919年2月,又参加了重新改组的《晨报》编辑工作,并在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发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同年,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批判了改良主义思潮,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0年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和陈独秀等酝酿成立中国***。同年9月,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成立后,负责中共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的领导工作。1922年8月,参加中国***西湖特别会议,赞成国共合作。在中国***“二大”“三大”“四大”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1922年至1924年初,频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多次代表***与孙中山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了大量的工作。1924年1月,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4年6月,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为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情况。同年11月,领导中共北方区委工作,开展支持孙中山北上、召开国民会议、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有力地传播了党的反封建思想。“五卅”运动爆发后,与赵世炎等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参加反帝示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斗争浪潮。1925年10月至11月,亲自领导了北京学生、市民举行要求关税自主、反对关税会议游行,并组织了“关税自主促进会”。1926年,积极参加和领导了“三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因此,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仇视,被下令通缉。但他不顾个人安危,继续在危险环境下领导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逮捕了李大钊等80人。在狱中,他受尽了敌人的种种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在《狱中自述》中,回顾了自己革命的一生,宣传了国民革命的思想。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和要求,未经公开审判,便判处李大钊等20人以绞刑。4月28日,他正气凛然地走上绞台。刑前,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说,充满信心地宣布: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好象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坚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最后高呼:“***万岁!”英勇就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他的家乡建立了故居纪念馆,出版了《李大钊选集》和《李大钊诗文选集》。1983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将他及其夫人赵纫兰的灵柩移葬于为他新建的陵园。

《李大钊传》的故事简写是什么?

《李大钊传》重点阐述他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反袁护国、反段护法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与重要作用;深入剖析他与当时的主要政治集团、主要社会思潮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突出论述他的新爱国主义主线与探寻“救国政理”的主要思想成果,如民彝思想,青春思想,民主法治思想,调和思想等。

人物轶事:

为了进一步寻求救国政理,1913年冬,李大钊东渡日本留学,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留日的经历增强了李大钊救亡图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有一次,李大钊去日本的军事陈列馆参观,看到馆内许多从中国掠夺去的战利品,每一件都标明了来源出处,被日本人夸为国荣。李大钊睹物伤怀,于是在街头买下了一件木质漆茶盘。

中国是茶的故乡,日本茶道也源自中国,李大钊是要以此物时时警醒自己虽身在异乡,但要饮茶思源、勿忘国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李大钊传

好了,今天关于“李大钊日本留学时间”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李大钊日本留学时间”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留学指南网,本方将及时处理。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留学指南网www.liuxue678.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时间多久

下一篇:李大钊留学时间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留学指南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