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指南网

您好,欢迎访问留学指南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林徽因在美国留学时间_林徽因去美国留学

2024-08-19 23:33分类: 留学时间 阅读: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林徽因在美国留学时间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林徽因留学所学的专业是什么
2.梁思成与林徽因是何时从美国学成归来的
3.民国最牛才女,建筑界第一大IP,林徽因
4.林徽因故居在哪里
5.林徽因年轻时的颜值到底有多高?
6.能否介绍下才女林徽因的生平?

林徽因在美国留学时间_林徽因去美国留学

林徽因留学所学的专业是什么

1924年,赴美攻读建筑学。由于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她改入该校美术学院,而主要仍选修建筑系的课程

1927年夏,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

梁思成与林徽因是何时从美国学成归来的

梁思成与林徽因是1928年8月从美国学成归来的。

1928年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接着到南欧结婚旅行并观摩各地建筑和美术半年才回国任职。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之后按照其父梁启超的安排,赴欧洲参观古建筑,于8月18日回京。1929年8月,林徽因从东北回到北平,在协和医院生下其女儿,取名再冰,意为纪念已故父亲梁启超“饮冰室”书房雅号。

婚后夫妻二人致力于建筑事业,他们在山西对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山西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

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梁思成,为梁启超之长子,是李夫人所生,建筑大师,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是解放后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

民国最牛才女,建筑界第一大IP,林徽因

文/石墨杨

一、林家有女初长成

在民国才女辈出的时代,林徽因无疑是无数男士心中最温暖和最温柔的印记。她宛若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在古建筑间穿行,在诗文中游走,漫步于红尘之上,淡定,与世无争。

林徽因身上的 IP 标签 熠熠生辉: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妻子。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林徽因,祖籍福建福州,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徽音”,故改名为“徽因”。才女果然不同,芳名中就有浓浓的文化气息。

虎父无犬女,才女背后必定有位牛气哄哄的老爸。东汉有才女蔡文姬,其父蔡邕就是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

林家家境殷实,家风渊源,人才辈出。

林家二叔就是著名绝笔书《与妻书》的作者,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林觉民。

林长民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主修法律。1912年,辛亥革命后,他出任临时参议院秘书长,还参与了《临时约法》的草拟工作。

北洋政府时期,林长民出任司法总长。林长民受西方思想影响深远,却又生长在一个典型的旧式家庭。在长辈的操持下,林长民纳富商之女何雪媛为妾,第二年,何雪媛为林长民生下长女。出于对家中子嗣兴旺的期盼,林长民为女儿取名“徽音”。

作为长女,林徽因得到了祖母的疼爱,也受到父亲的重视。1907年,她三岁时,祖母便成了她的启蒙老师,教她 识字和念诗 。

五岁时,林徽因进入私塾读书,学习国学经典。林徽因能有后来的文学成就,与儿时家庭的教育息息相关。后来,经过几年的学校生活,林徽因的英文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她如饥似渴地读书,想早日成为独立女性。

林徽因年长一些的时候,开始参与管家,文学才华也崭露头角。父亲每每向朋友提起她,总是一脸自豪。

二、欧洲游历长见识

世界那么大,你该出去看看,欧洲行,见识爆涨。

1920年春,林徽因16岁时,林长民游历欧洲诸国。在旅欧前夕,林长民写信告诉女儿此行的目的: “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览诸国实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在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琐碎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美丽聪慧的林徽因捧着父亲的信一读再读,此前已在英国教会办的培华女子中学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

林长民把林徽因带的身边当翻译,林徽因得以游遍英法等国。林徽因充当了父亲的管家和秘书,将父亲的生活照顾的井井有条。

在欧洲的那段时光,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她时常捧着书,坐在温暖的壁炉前,一读便忘记时间,她与父亲四处游历,多次促膝长谈,父女的感情融洽。

林徽因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父亲希望林徽因扩展眼界,成长为一个胸襟宽广,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英国,诗人徐志摩追求过林徽因,被她婉言拒绝。

对林徽因而言,旅欧期间最珍贵的收获并非徐志摩的爱,而是学习建筑学的梦想。

随父亲旅欧期间,林徽因先后游历了英国、法国、瑞士、德国和比利时等国,在领略各国风土人情的同时,也为那些保存完好的西方古建筑所深着迷。

在伦敦期间,林徽因考入圣玛利学院,她的房东是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常常帮其描图,渐渐喜欢上建筑,也得知建筑学在西方不是单纯的“盖房子”,而是一门集美术、工程技术和人文理念于一体的综合学科。

林徽因一生的挚友、 汉学家费慰梅说:“她有学习建筑的梦想,想带一些西方的古典建筑思想回国的欲望。她认为中国需要一种能使建筑数百年不朽的好建筑理论。”

这才是真实的林徽因,她没有忘记旅欧前夕父亲对她的教诲。一个16岁的少女,从那一刻起就萌发了成为女建筑师的愿望。

三、赴美成就建筑梦

年轻人一旦确定了梦想就矢志不移。年轻人还是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翻译家卞之琳曾说:“表面上林徽因不过主要是梁思成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在梁思成与林徽因订婚后,梁启超希望他们在结婚之前一定要先完成学业,并将宋代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一书亲自题词后,寄给两个年轻人。

爱情和学业面前,一定要先完成学业,这是安身立命之本。

这本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著作,寄托了梁启超对他们的期望。从此,梁、林二人都将研究中国古建筑作为毕生事业。

1924年,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同前往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

当时,宾大的建筑系只收男生。校方要求,宾大的建筑系学生一定要通过人体写生课程,而女生不允许进入人体写生教室,相当于将女生拒之门外。

当初就是林徽因拉着梁思成一起学建筑,如今自己反而学不了,自然不服气。

有时曲线救国,也能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外表娇弱的林徽因内心比其他人更坚强。为了获得建筑学学位,林徽因只好先在美术系注册,并同时选修建筑学课程。

两年后,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在建筑设计上的天分,林徽因终于打破宾大的规定,成功转入建筑系,还被学校聘为设计指导教学。

据当时宾大的年轻讲师,日后的著名建筑师哈贝森评价,林徽因的建筑图作业简直“无懈可击”。

在宾大求学期间,林徽因同时积累美术和建筑领域的学术基础。从宾大顺利毕业后,林徽因又进 耶鲁大学 戏剧专业学习半年舞台美术设计,成为 中国向西方学习舞台美术的第一位留学生 。

在此期间,林徽因深刻意识到保护中国古建筑和建立中国系统建筑理论的重要性,她说: “我将要带回给国人有关东方与西方交汇的一个真信息……不是去取代我们自己的,永远不要。我们必须学习所有艺术的基本原理,只是运用这些原理来设计那些清晰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从此成为中国建筑学界最让人称羡的一对神仙眷侣。

这一天是宋朝为《营造法式》作者李诫立碑刻的日期。梁思成和林徽因选择这一日结婚,正是为了纪念这位建筑学家,后来他们还为儿子取名为“梁从诫”。

此后的十几年间,梁思成、林徽因,以及营造学社的考察队从华北地区辐射开去,走遍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两千七百多处中国古建筑。

成功无捷径,每个成功的背后绝非偶然,都是不为人知的心酸与坚持。

1937年,在五台山,他们找到苦寻多年的佛光寺。经过营造学社考察鉴定,佛光寺大殿建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一举打破了日本人断言中国根本不存在唐代木结构建筑的结论。

中国的古建筑学者们走出书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不敢错过每一处结构、每一片砖瓦,一丝不苟地将这些一度无人问津的古建筑绘制成图,在中国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学科。

1955年4月1日,西方愚人节,可是一点也不开心,这个写过《你是人间四月天》的才女,建筑大师因病去世时,在她的墓碑上镌刻着“建筑师林徽因之墓”。

注意,不是才女,是建筑师,这才是她最大的IP。

民国才女系列故事,敬请期待。

我是思想的搬运者——石墨杨

林徽因故居在哪里

林徽因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

1930—1937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我国营造学社供职期间曾租住该院。梁思成夫妇在此寓居的七年间,与我国营造学社同仁调查了137个市县、1823座古建筑,并对其中的206座古建筑进行了详细测绘,完成图稿1898张,在我国近代建筑营造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的挚友、哲学家金岳霖则住在后罩房内。20世纪80年代,著名画家叶浅予曾在院内一座现代三层楼房中居住。北总布胡同12、24号四合院对研究梁、林在京活动具有很大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林徽因的人生轨迹:

林徽因,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民国九年(1920年)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民国十二年(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

民国十三年(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获美术学士学位。后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民国十七年(1928年)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与梁思成圈阅批注我国营造学社藏本《大唐西域记》(数百处唐代建筑及地名),发现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解放后,林徽因在我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著有《林徽因诗集》《林徽因文集》。

林徽因年轻时的颜值到底有多高?

序言:相信林徽因,大家应该都认识吧,林徽因在16岁的时候跟随父亲一起去到欧洲学习,当时的林徽因在英国伦敦的圣玛丽女校,当时的她非常的喜爱文学,也能够写诗绘画,也是一个才女。您婚姻从小到大的颜值都是非常高的,也算是集美貌才华于一身的一名女生了。因为林徽因出生书香门第,所以非常的擅长诗文。在19岁的时候还去参加了当时非常著名的文学活动。

一、林徽因的经历

林徽因在20岁的时候和恋人梁思成一起去到了美国上大学,在读书的过程中,两人也在加拿大完婚,并且在童年回到了国内,在东北大学的建筑系任教。在1931年的时候,林徽因和丈夫一起回到了北京,加入到了考察中国古建筑当中,并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抗战胜利之后,与丈夫一起创办了清华大学,并且出任教授,林徽因的一生是非常灿烂多情的也是风光无限的,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优雅美丽的背影。

二、有才华

而且林徽因的故事也是令人非常羡慕的,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成就,在婚姻上也是非常的美满。在小学毕业的时候,林徽因和姐妹们一起拍摄了一张照片,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林徽因就是个美人坯子。16岁的时候,林徽因在英国讲学的时候,扎着马尾辫的她,看起来也是非常的清纯可人。在16岁的时候,林徽因就已经亭亭玉立了,青涩动人的模样,让当时来到欧洲学习的徐志摩心动不已。

三、颜值高

当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去美国留学的时候,拍摄了一张证件照,那个时候的林徽因已经长成了一个大美女,五官非常的精致好看。林徽因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时候就已经患上了肺病,林徽因躺在床上的时候非常的安详美丽,虽然时间一直在流逝,但是林徽因的模样一直都印在很多人的脑海中,林徽因的才华和美丽也是很多人都非常羡慕的。

能否介绍下才女林徽因的生平?

1904年

6月10日,林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陆官巷住宅。

原籍福建闽侯,祖父林孝恂,光绪己丑科(1889年)进士,为政知县候选,历任浙江海宁、石门、仁和各州县,他资助青年赴日留学的学生,多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祖母游氏,生有子女七人。

徽因父林长民(1876年生),字宗孟,为孝恂长子,1906年赴日留学,不久回国,在杭州东文学校毕业,后再度赴日早稻田大学,习政治法律;叔林天民(1887年生),字希实,早年亦留学日本,习电气工程;大姑林泽民,嫁王永昕;二姑生一女后去世;三姑林嫄民,嫁卓定谋;四姑林丘民,嫁曾仙舟;五姑林子民,嫁李石珊。

徽因之堂叔林觉民、林尹民均为黄花冈革命烈士。

1909年

是年,迁居蔡官巷一宅院,林徽因随祖父母、姑母等居此,由大姑母林泽民发蒙读书。

1910年

是年,林长民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善诗文、工书法,回国后与同学刘崇佑创办福州私立法政学堂,并任校长。

1911年

是年,祖母游氏因心脏病逝世于杭州。

是年,武昌起义后,林长民赴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宣传辛亥革命。

1912年

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林长民为福建代表,任参议院秘书长。并与汤化龙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共和建设讨论会"

4月13日,正式成立"共和建设讨论会",拥在日的梁启超为领袖,电其归国。

10月27日,将"共和建设讨论会"、国民协会等团体合并,林长民参与组织民主党。

是年,林长民住北京,全家由杭州移居上海,住虹口区金益里,徽因与表姐妹们人附近爱国小学,读二年级,并侍奉祖父。

1913年

是年,林长民被选为众议院议员,任秘书长。母亲何雪媛(1882年-1972年,林长民第二夫人,浙江嘉兴人)带妹妹麟趾(后夭折)去北平,住前王公厂旧居,徽因留沪。

是年,林长民与第三夫人程桂林(上海人)成婚,一说1912年。

1914年

是年,林长民任北京政府国务院参事,全家迁居北京。

祖父林孝恂因胆石症病逝。

是年,二娘程桂林生妹燕玉。

1915年

是年,二娘程桂林生弟桓(现在美国俄亥俄美术学院任院长)。

1916年

4月,袁世凯称帝后,全家迁居天津英租界红道路,林长民仍留北京。

5月,林长民去津,又同二娘程桂林回京。

秋,举家由津返京。

9月,在梁启超支持下,林长民参加并组织"宪法研究会。"

是年,林徽因与表姐们同人英国教会办的培华女子中学读书。

是年,二娘程桂林生弟恒。

1917年

张勋复辟,全家迁居天津,惟徽因留京。后徽因同叔叔林天民至津寓自来水路,诸姑偕诸姊继至。林长民由宁归,独自回京。

7月17日,因支持段棋瑞讨伐张勋复辟,林长民被任命为司法总长

8月,举家由津返京。

11月15日,"安福系"崛起,林不再受重视,辞司法总长之职。

1918年

3月24日, 林长民与汤化龙、蓝公武赴日游历。家仍居北京南长街织女桥,徽因自信能编字画目录,及父归,阅之以为不适用,颇暗惭。但徽因料理家事,屡得其父褒奖。

是年,认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是年,成立国际联合协会中国分会,林长民是发起人之一,任协会总干事,为国联事务常住欧伦。

1919年

是年,林长民任巴黎和会观察员,著书立说,抨击亲日派,反对日本承认德国在华权益。

是年,二娘程桂林生弟暄。

1920年

春,林长民赴英讲学,林徽因亦随父去读中学。

3月,林长民赴瑞开国联会,由法去英,居阿门二十七号

7月,林徽因随父到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等地旅行,9月回伦敦,以优异成绩考入St.Mary′sCollege(圣玛莉学院)学习。

9月24日,徐志摩由美到英。

10月上旬,与在伦敦经济学院上学的徐志摩初次相遇。

1921年

8月,徽因随柏烈特全家赴英南海边避暑。林长民独居伦敦。

9月14日, 租屋期满,因归期延至10月14日,徽因借住柏烈特家,林长民住他处。

10月14日,徽因随父由英赴法,乘"波罗加"船归国。

11、12月间,林长民、林徽因抵上海,梁启超派人接林徽因回北京,仍进培华女中读书,林长民暂居上海。

1922年

在培华女中读书。

3月,徐志摩赴柏林,经金岳霖、吴经熊作证,与张幼仪离婚。

春,林徽因、梁思成婚事"已有成言",但未定聘。

9月,徐志摩乘船回国,10月15日抵达上海,不久北上来京,林、徐暂告不欢。

是年,二娘程桂林生弟垣。

1923年

在培华女中读书。

春,新月社在西单石虎胡同七号成立,林长民、林徽因等参加并祝贺。

5月7日,梁思成带梁思永骑摩托车去追赶"国耻日"游行队伍,至南长街口被一大轿车将左腿撞断, 住协和医院。彼时林徽因到医院探望。7月出院后,终身留下残疾。

是年,林长民任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曹锟贿选总统时,他在沪参与反直运动。

是年,林徽因经常与表姐王孟瑜,曾语儿参加新月社俱乐部文学、游艺活动。

是年,林徽因毕业于培华女中,并考取半官费留学。

1924年

4月23日, 印度诗哲泰戈尔来华访问,在日坛草坪讲演,林徽因搀扶上台,徐志摩担任翻译。文载:"林**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一时成为京城美谈。

5月8日,为庆祝泰戈尔先生六十四诞辰,林徽因、徐志摩等在东单三条协和小礼堂演出泰翁诗剧《齐德拉》,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徐志摩饰爱神玛达那。演出前,林徽因饰一古装少女恋望"新月",以示新月社组织的这场演出活动。

泰戈尔在京期间,由林徽因、徐志摩等陪同,前往拜会了溥仪、颜惠庆。

6月,林徽因、梁思成、梁思永同往美国留学,7月7日抵达绮色佳康奈尔大学。

林选户外写生和高等代数;梁选水彩静物画、户外写生和三角。

9月,结束康校暑期课程,林、梁同往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

同月,梁思成母亲李惠仙病故。

是年,"有几个月(林徽因、梁思成)在刀山剑树上过活。比城隍庙十五殿里画出来还可怕。思成后来忏悔了。"

1925年

在宾大学习。

1月18日,林徽因与闻一多等在美参加"中华戏剧改进社"。

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倒戈反奉,通电张作霖,林长民受邀为"东北国民车"政务处长。

12月24日,郭部兵败,林长民被流弹击中,死于沈阳西南新民屯,年49岁。

1927年

9月, 林徽因结束宾大学业,得学士学位,后转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贝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半年。

12月18日,梁启超在北京为梁思成、林徽因的婚事"行文定礼"。

1928年

3月,结束舞美学业。

3月21日, 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姐姐家结婚。之后按照其父梁启超的安排,赴欧洲参观古建筑,于8月18日回京。

9月, 梁思成、林徽因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分别为主任、教授。林徽因回福州探亲,受到父亲林长民创办的私立法政专科学校同人欢迎和宴请。

11月,梁启超病重住院,梁思成、林徽因赶赴北京。

1929年

1月19日,梁启超病故,梁思成、林徽因为其父设计墓碑。

8月, 林徽因从东北回到北平,在协和医院生下其女儿,取名再冰,意为纪念已故祖父梁启超"饮冰室"书房雅号。

是年,张学良以奖金征东北大学校徽图案,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中奖。

1930年

秋,徐志摩到沈阳,劝林徽因回北平治病。

12月,林徽因肺病日趋严重,协和医院大夫建议到山上静养。

1931年

3月, 林徽因到香山双清别墅养病。先后发表诗《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及短篇小说《窘》。

9月, 梁思成、林徽因应朱启钤聘请,离开东大,到中国营造学社供职。梁任法式部主任,林为"校理"。

秋,林徽因病愈下山。

11月19日,林徽因在协和小礼堂为驻华使节讲中国古代建筑。

同日,徐志摩为听林徽因学术报告,乘机遇雨触济南党家庄开山身亡。

11月22日,林徽因、梁思成得悉徐志摩坠亡,即以铁树、白花编制小花圈,梁思成随与金岳霖、张奚若赶到徐遇难处处理后事。

同月,由林徽因等主持,在北平为徐志摩举行追悼活动。

12月7日,发表散文《悼志摩》。

1932年

元旦、正月初一,分别两次致胡适信。

6月中旬,林徽因再次到香山养病。

夏,林徽因、梁思成去卧佛寺、八大处等地考察古建筑,并发表《平郊建筑杂录》。

7月至10月,作诗《莲灯》、《别丢掉》、《雨后天》。

8月,子从诫生。意为纪念宋代建筑学家李诫。

是年,在一次聚餐时林徽因结识美籍学人费正清、费慰梅夫妇。

1933年

是年,林徽因参加朱光潜、梁宗岱举办的文化沙龙,每月集会一次,朗诵中外诗歌和散文。

秋,林徽因与闻一多、余上沅、杨振声、叶公超等筹备并创办了《学文》月刊。

9月,林徽因同梁思成、刘敦桢、莫宗江去山西大同考察云冈石窟。

10月7日,发表散文《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

11月,林徽因同梁思成、莫宗江去河北正定考察古建筑。

11月18日,发表诗《秋天,这秋天》。

同月,林徽因请萧乾、沈从文到北总布胡同谈《蚕》的创作。

12月,作诗《忆》。

1934年

1月, 中国营造学社出版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林徽因为该书写了绪论》。

2月、5月,发表诗《年关》、《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

年初,为叶公超主编的《学文》月刊一卷二期设计了富有建筑美的封面。

夏,林徽因、梁思成同费正清夫妇、汉莫去山西汾阳、洪洞等地考察古建筑。

9月5日,发表散文《窗子以外》。

10月,林徽因、梁思成应浙江建设厅邀请,到杭州商讨六和塔重修计划,之后又去浙南武义宣平镇和金华天宁寺做古建筑考察。

1935年

3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合著《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一文。

6月,发表诗《吊玮德》,短篇小说《模影零篇:一、钟绿,二、吉公》。

10月,作诗《灵感》、《城楼上》。

11月19日,发表散文《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冬,林徽因经常与费氏夫妇到郊外练习骑马。

1936年

1至11月, 发表诗《深笑》 、 《静院》、《风筝》、《记忆》、《无题》、”题剔空菩提叶》 、 《黄昏过泰山》、《昼梦》、《八月的忧愁》、《冥思》、《空想外四章:你来了、"九一八"闲走、藤花前、旅途中》、《过杨柳》、《静

坐》;散文《蛛丝和梅花》、《究竟怎么一回事》;短篇小说《模影零篇:三、文珍》。

5月28日, 林徽因、梁思成等去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封及山东历城、章邱、泰安、济宁等处作古建筑考察。

9月,担任《大公报》文艺作品征文评委。

10月,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的宣言》中,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抗日救亡八项要求,林徽因为文艺界发起人之一,并在宣言上签名。

是年,选编《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并为之作序。

1937年

1至7月,发表诗《红叶里的信念》、《十月独行》、《时间》、《古城春景》,《前后》、《去春》;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模影零篇:四、绣绣》。

是年,任朱光潜主编的《文学杂志》编委。

是年,林徽因、梁思成应顾祝同邀请,到西安做小雁塔的维修计划,同时还到西安、长安、临潼、户县、耀县等处作古建筑考察。

7月, 林徽因同梁思成、莫宗江、纪玉堂赴五台山考察古建筑,林徽因意外地发现榆次宋代的雨花宫及唐代佛光寺的建筑年代。

7月12日,林徽因一行到代县,得知发生"卢沟桥事变",于是匆匆返回北平。

8月, 林徽因一家从天津乘船去烟台,又从济南乘火车经徐州、郑州、武汉南下,9月中旬抵长沙。

11月下旬,日机轰炸长沙,林徽因一家险些丧生。不久,他们离开长沙,经常德、晃县、贵阳、镇宁、普安、曲靖到昆明。

1938年

1月, 林徽因一家住昆明翠湖前市长巡律街住宅,不久,莫宗江,陈明达、刘志平、刘敦桢也到昆明,经与中美庚款基金会联系,组建营造学社西南小分队。

是年,作诗《昆明即景:一、茶铺,二、小楼》。

1939年

年初,因日机轰炸,林徽因一家搬至郊区龙泉镇麦地村。

2月5日,发表散文《彼此》。

6月28日,发表诗《除夕看花》。

冬,梁思成、刘敦桢等去云南、四川、陕西、西康等地作古建筑考察,林徽因为云南大学设计女生宿舍。

1940年

初冬,营造学社随史语所入川,林徽因一家亦迁四川南溪县李庄镇上坝村。不久,林徽因肺病复发,从此抱病卧床四年。

1941年

在李庄镇。

春,三弟恒在对日作战中身亡。

1942年

在李庄镇。

春,作诗《一天》。

是年,梁思成接受国立编译馆委托,编写《中国建筑史》,林徽因为写作《中国建筑史》抱病阅读二十四史,作资料准备。她写了该书的第七章,五代、宋、辽、金部分,并承担了全部书稿的校阅和补充工作。

11月4日,费正清、陶孟和从重庆溯江而上,去李庄访问林徽因、梁思成。

1944年

在李庄镇。

是年,作诗《十一月的小村》、《忧郁》、《哭三弟恒》。

是年,费慰梅到李庄访问林徽因。

1945年

在李庄镇。

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是年,梁思成陪林徽因到重庆检查身体,大夫告诉思成,徽因将不久于人世。

1946年

2月, 林徽因在费慰梅陪同下乘机去昆明拜会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建议清华大学增设建筑系,住唐继尧后山祖居一座花园别墅,与张莫若、钱端升、金岳霖等旧友重聚。

7月31目, 同西南联大教工由重庆乘机返回北平。为清华大学设计胜因院教师住宅。

10月,梁思成应聘赴美耶鲁大学作访问教授。

11月24日,发表散文《一片阳光》。

是年,作诗《对残枝》、《对北门街园子》。

1947年

夏,饱经欧战浸染的萧乾,由上海来清华园探望林徽因,二人长谈七年来各自的经历。

是年,作诗《给秋天》、《人生》、《展缓》、《病中杂诗·小诗(一)、小诗(二)、写给我的大姊、恶劣的心绪》。

12月,做肾切除手术。

1948年

2月18日,作诗《我们的雄鸡》。

2至5月,发表诗《空虚的薄暮》、《昆明即景》、《年青的歌》、《病中杂诗首》、《哭三弟恒》。

11月, 国民党当局迫使北平高校南迁。 清华园展开反迁校斗争,林徽因说:"我们不做中国的'白俄'。"

是年,大军攻城前夕,张奚若带两名解放军到林徽因家,请梁、林划出保护古建筑目标,为此深感新政权对他们的信任。

是年,叔林天民故。

1949年

北平解放,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

2月,为百万大军挥师南下,与梁思成等编印《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

春,送女儿再冰参加南下工作团。

7月, 政协筹委会决定把国徽设计任务交给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由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畅中等七人参加设计工作。

1950年

6月,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设计的国徽图案完成并在中南海怀仁堂评选,经周总理广泛征求意见,清华小组设计图案以布局严谨、构图庄重而中选。

6月23日,林徽因被特邀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

9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国徽图案命令。

是年,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提出修建"城墙公园"设想。

是年,妹燕玉故。

1951年

是年,为挽救濒于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抱病与高庄、莫宗江、常莎娜、钱美华、 孙君莲深入工厂做调查研究, 并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苏联文化代表团"献上一批礼品,深受与会人

员欢迎。

1952年

是年,梁思成、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抱病参加设计工作,与助手关肇邺一起,经过认真推敲,反复研究,终于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

5月,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设高潮,林徽因、梁思成翻译了《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并由上海龙门书局印行,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

是年,应《新观察》杂志之约,撰写了《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一组介绍我国古建筑的文章。

1953年

10月,当选为建筑学会理事;并任《建筑学报》编委。

是年,被邀参加第二届全国文代会,江丰在美术家协会的报告上,对林徽因和清华小组挽救景泰蓝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954年

6月,林徽因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秋,林徽因不抵郊外风寒,由清华园搬到城里去住。不久,因病情恶化住同仁医院。

1955年

4月1日6时20分,病逝于同仁医院。

4月2日,《北京日报》发表讣告,治丧委员会由张奚若、周培源、钱端升、钱伟长、金岳霖等13人组成。

4月3日在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追悼会,遗体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参考资料:

<林徽因传>

来源:“林徽因纪念馆”网站

林微因,梁思程的介绍,以及他们的关系如何?

夫妻。

林徽因(1904.06.10~1955.04.01)

女,民族:汉,福建闽候人,建筑师、 教授、诗人、作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 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馀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未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梁思成 (1901-1972)

建筑学家,广东新会人。

编辑本段个人简历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梁启超长子。曾在日本神户同文学校读书。

1912年9月,随父母回国,先后在北京汇文学校、崇文高小及清华学堂肄业。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1924年6月赴美国,先后在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攻读。

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1927年2月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7月~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1928年入美国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经欧洲考察意、法、希腊等国建筑艺术返回北京。8月,梁回到东北,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任东北大学教授兼建筑系主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北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任研究员、法式部主任(至1946年),致力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他到任后,组织调查组到荒山野岭寻找古建筑遗物。6年间,走遍华北十余省、百余县,对二千多处古迹遗存和文物进行勘测研究,获得重要成果:

1933年在蓟县发现北宋双层木构建筑独乐寺观音阁;还有宋初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以及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的铜观音。

1937年初,他和夫人林徽因(中国第一个女建筑学家)到五台山,发现建于唐代的大佛光寺大殿木构建筑以及山西晋祠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梁举家南迁,由华北经华中到西南的昆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到各处调查勘探古崖墓和佛道教石窟摩崖雕刻。

1939年再从昆明迁往四川南溪县李庄,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一起,以便利用该所的图书资料研究古建筑。在中国营造学社停止野外调查后,他便专研古代专著《营造法式》。

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

1942年接受国立编译馆委托编写《中国建筑史》,历经两年多才完成。

1944年起,梁被任为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梁回北平,向清华大学校长建议增设建筑学院,首先开办建筑系,学校当局聘请他任建筑系主任到1972年。11月,被派去美国考察,应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应耶鲁大学聘请讲授《中国艺术史》。

1947年1月-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4月,参加普林斯顿大学“远东文化与社会”研讨会,作了《唐宋雕塑》与《建筑发展》两上学术报告,并获得该校授予文学博士学位。6月,再次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之后,还出席该校举办的“体形环境学术会议”,获得城市建筑整体结构规模方面的知识,回国后建议把建筑系改为营建系,更好地培养建筑和城市规划的专门人材。

1948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4月,被选任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梁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兼营建系主任,同时受聘为中央直属的修建处(建筑工程部前身)顾问。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第一至四届副理事长,北京市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担任过国徽的设计组长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9年,加入中国***。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长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教学工作。历任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城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全国科协、科联委员会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委会副主任,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等职务。参加过北京十大建筑设计工作,对保护北京古文物建筑提出过很多建议,对保存团城和成贤街牌楼作出了贡献。

1962年,梁思成南下广西调查,还回到新会故乡茶坑村与乡亲团聚,在县城指导华侨大厦改建工程,对县里建设提出合理建议。回北京后,又接受为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设计,为促进中日友好作出努力。英国著名建筑学者李约瑟说他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被极“左”势力迫害, 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而遭受批判,身心受到摧残。

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1岁。打倒“四人帮”后,恢复名誉,并决定整理编辑出版他的著作。

好了,关于“林徽因在美国留学时间”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林徽因在美国留学时间”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留学指南网,本方将及时处理。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留学指南网www.liuxue678.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林徽因去英国留学时间_林徽因去过英国吗

下一篇:林徽因留学时间_林徽因 留学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留学指南网
返回顶部